最近剛剛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比利時來訪中國,經貿問題是主要方向之一,當然也迎合了歐盟現在主要思路——多賣貨到中國,減少貿易逆差。
此次比利時訪問中國,取得了一項重要農業成果——中國解除了對比利時豬產品的進口禁令。
比利時外長說:「這對我們的比利時養豬戶來說是個好消息。近年來,我與(農業)部長大衛·克拉林瓦爾一起,努力解除中國的禁運。取得了成果。」
他還稱,這一成功不僅使我們的養豬戶受益,還意味著更多的出口和與中國更好的貿易平衡。
比利時是歐盟第八大生豬生產國和第五大出口國,約占歐盟豬肉產量的4%。2018年9月疫情後,29個國家對比利時豬肉實施禁運。
這裡稍微展開說一下歐盟為什麼從去年開始特別在意與中國貿易逆差問題,原因很簡單——沒錢了。
歐盟大部分國家現在有三個問題最突出:
其一,越來越多歐盟成員國不願意給烏克蘭錢,但又不得不意思。
其二,歐盟成員國負債大問題找不到根本出路,而且危機越來越大。
其三,全球經濟不景氣對歐盟出口產生重大影響。
看似是三個問題,實際就一個辦法解決——賺錢。縱觀全球,對歐盟來說與中國的貿易至關重要,因此在貿易增量上來說,中國希望最大,市場仍處在發展中,因為我們的人均消費還在提升中。
當然,歐盟在美國遊說下,經貿問題也不斷找麻煩,最典型的就是對我們的汽車進行傾銷調查(去年10月啟動,計劃持續13個月)。
最新消息是:三名參與調查的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調查人員將在未來幾周對中國汽車製造商進行檢查,作為是否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洲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調查的一部分。
兩位消息人士稱,調查人員將訪問比亞迪、吉利和上汽,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調查人員不會訪問特斯拉、雷諾和寶馬等在中國生產的非中國品牌。
目前,我國製造的汽車在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已升至8%,2025年可能達到15%,這些電動汽車的售價通常比歐盟製造的車型低20%。
當然,我們也不會無動於衷,上周,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展開了反傾銷調查,先不說為什麼是這個產品,但注意歐盟賣該產品的主要是法國,而法國最新電動汽車政策專門針對中國——中企汽車不能享受補貼。
話說,對我們來說也非常珍視與歐盟關係,因為雙方在根本上不存在任何矛盾,合作才是互惠互利。就在我國最新的旅遊免簽國入境名單中,6個國家中,有5個全是歐盟國家,不找尋根本原因,但歐盟希望中國公民多去那邊旅遊是確定的。
因此,對歐盟來說,應該倍加珍惜與中國的經貿良好趨勢,如果因為美國關係或者自身保護主義繼續抬升,最終造成不好的後果,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