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海選」12000個基因,找到最強T細胞功能增強因子

2022-04-28     奇點網

原標題:《自然》:「海選」12000個基因,找到最強T細胞功能增強因子

相信大家對於CAR-T細胞療法已經不陌生了,它對一些血液腫瘤有著極其顯著的療效,然而 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中收效甚微,甚至在血液腫瘤中除了急性B細胞白血病之外,大部分其他類型的血液腫瘤患者由於體內CAR-T細胞失活並沒有出現持續性緩解[1]。

於是許多科學家們便致力於尋找會使T細胞失活的基因,及其涉及的生物學機制。但是 有研究者反其道而行之

近日,由 紐約大學Peter Smibert和Neville E. Sanjana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2]。

他們利用OverCITE-seq這一單細胞水平的高通量技術手段, 測試了大約12000個人類基因組開放閱讀框(ORF)的過表達,對T細胞的增殖以及功能的增強作用。他們 找到了能增加T細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ORF,並證實將它們用於改造現有CAR-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能增強CAR-T細胞的抗癌能力

論文截圖

作為一種用於治療癌症的「活」藥物,已經有6款不同的CAR-T療法被FDA批准上市[3],並且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十年後都沒有復發,甚至體內仍然有CAR-T細胞存在[4]。

即便如此,也還是有許多血液腫瘤患者治療後並沒有達到持續性緩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回輸體內的CAR-T細胞失活,進入耗竭狀態[1]。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科學家便轉而去研究導致T細胞失活的生物學機制。例如通過CRISPR技術敲除基因組上的所有基因,來確定是哪些基因起了主導作用[5]。

由於基因數量太多,這種方式面臨較大的挑戰性,並且由於 CRISPR系統自身的特性,可能會使得編輯後的T細胞受到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排斥[6]。

因此Peter Smibert和Neville E. Sanjana團隊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既然CAR-T細胞在體內容易失活,那麼就給它們加上能增強增殖能力和抗癌活性的基因,使得CAR-T細胞對癌細胞來說更具「侵略性」

將這些細胞體外培養14天後,對它們進行螢光標記,之後再次刺激使得T細胞增殖,隨後通過比較刺激前後基因Barcode數量的變化,可以得到這些基因對T細胞增殖的影響。

實驗設計原理

在增強T細胞擴增能力排名靠前的基因(Top-ranked)中,有許多是已知能參與免疫過程的基因,包括 MAPK3、BATF、IL12B以及IL23A等等[7]。這其中 促進作用最大的基因是LTBR(編碼淋巴毒素β受體),LTBR在基質和骨髓細胞中廣泛表達,但幾乎不在淋巴細胞中表達

接著研究人員便進一步探究了33個Top-ranked基因對T細胞其他功能的影響,他們這次選擇了一個缺少細胞內結構域的神經生長因子受體(tNGFR)作為對照,將tNGFR和33個基因分別利用載體轉導進CD4+和CD8+T細胞中。

在經過和前面一樣的實驗流程之後,研究人員不僅比較了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T細胞擴增的差異,還同時比較了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能力,以及表面活性標誌物表達差異。

他們發現在CD4+和CD8+T細胞中, Top-ranked基因與增殖能力是高度相關的(r=0.61,p=0.002),並且 其中大部分基因都會使得T細胞在激活後CD25和CD154的表達增加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基因能增強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能力, 顯著的基因仍然是LTBR,它能使得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增加5倍之多

能促進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基因中,LTBR最強

到這裡,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Top-ranked基因能夠促進T細胞增殖、表面活性標誌物表達以及細胞因子分泌,於是他們想知道這些基因發揮作用的具體機制。

Peter Smibert和Neville E. Sanjana團隊開發了OverCITF-seq測序平台,對轉導進T細胞的基因ORF表達量進行單細胞水平上的量化。這項技術的原理是設計一個針對基因ORF Barcode的RNA引物,來引導ORF的mRNA進行反轉錄,使得在RNA測序過程中,ORF能組成一個獨立的cDNA文庫,細胞中其他的基因則組成另一個cDNA文庫。

OverCITE的技術原理

利用OverCITE-seq技術,研究人員對來自同一個健康捐獻者且分別轉導了30個基因ORF的CD8+T細胞進行了測序,這些細胞一部分被按照之前的實驗流程操作——經過了再次刺激過程,一部分則在轉導後並沒有再刺激,處於「休眠狀態」。

將這些CD8+T細胞根據基因表達譜進行無監督聚類後,他們發現 激活和未激活的T細胞可以很清晰地分成兩類,同時兩大類又可以分成10小類。其中一些種類是和特定的T細胞狀態或功能相關的,表明同一類T細胞具有類似的狀態或功能,例如類別1和細胞周期有關,類別10與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有關。

將T細胞根據基因表達譜進行聚類

然後研究人員分析了10種T細胞中轉導的ORF富集情況,以確定ORF對細胞轉錄組的影響,發現在 類別1中CDK1和CLIC1顯著富集,類別10中則是LTBR顯著富集

結合上述不同種類T細胞與特定狀態和功能的關係,這進一步表明 LTBR通過重塑細胞轉錄組,從而實現既能促進T細胞增殖,又可以增強T細胞活性以及分泌細胞因子的能力

既然LTBR可以憑一己之力重塑T細胞的轉錄組,那就很值得研究一下它是怎麼做到的。

研究人員利用bulk-seq比較了分別轉導LTBR和tNGFR的T細胞 (下文稱LTBR細胞和tNGFR細胞)之間的基因表達譜,發現 LTBR細胞不僅上調MHC-Ⅰ和MHC-Ⅱ相關基因,還表達由CD74編碼的MHC-Ⅱ恆定鏈,CD74已經被證明在B細胞中能夠激活抗凋亡的NF-kB通路,同時 LTBR細胞還上調BATF3,這是一個能促進CD8+T細胞生存的基因。

在後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也發現與tNGFR細胞相比, LTBR細胞有更強的抗激活所誘導的細胞凋亡能力,以及在受到持續刺激的情況下保有更大的功能性,不容易進入耗竭狀態

與tNGFR細胞相比,激活後的LTBR細胞有更強的抗凋亡能力(上);

LTBR在受到多次刺激後PD-1水平仍然較低(下)

說了這麼多LTBR細胞的特徵,再回到LTBR本身, 它在骨髓細胞中表達,它涉及的信號通路是由LTA和LTB組成的三聚體或者LIGHT(由TNFSF14編碼)激活的,而LTA、LTB以及LIGHT均由活化T細胞表達。

隨後,為了找出LTBR的關鍵結構域,研究人員在LTBR序列中引入突變。總體上LTBR的N端比C端對於缺失突變更耐受,缺失393-435的殘基對LTBR的功能幾乎沒有影響,而缺失377-435的殘基則會讓LTBR完全失去功能。

解析LTBR調控機制的探索仍在繼續,研究人員利用ATAC-seq分析了LTBR細胞和tNGFR細胞的表觀組學差異, 發現NF-kB p65(RELA)是LTBR細胞中最富集的轉錄因子。同時他們觀察到在受到刺激後LTBR細胞中NF-kB信號通路的p65(RELA)會快速磷酸化,而相應的抑制劑磷酸化水平也會升高,兩者同時增強了NF-kB通路的活性,以及通路所涉及基因的轉錄活性。

除了經典的NF-kB通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 非經典NF-kB通路的p52(RELB)同樣在LTBR細胞中富集,但是他們通過分別敲除兩個信號通路相關基因結合bulk-seq分析發現,只有RELA的缺失會造成LTBR涉及通路的核心基因下調,而RELB的缺失並沒有顯著影響,表明 LTBR極有可能是通過經典的NF-kB通路發揮作用的

RELA的缺失會造成LTBR細胞核心基因下調,而RELB的缺失則不會

由於前面的實驗中LTBR細胞和tNGFR細胞都是經過CD3/CD28的刺激活化,是沒有特異性的激活過程,研究人員便想知道在特異性抗原刺激下LTBR細胞是否會出現和之前一樣效果。

他們將一些Top-ranked基因與兩款FDA批准的CAR-T療法的CARs構建共表達載體對T細胞進行改造,這兩種CARs都特異性靶向CD19,但一種CAR使用CD28作為共刺激域而另一種則使用4-1BB作為共刺激域。

在將改造後的CAR-T細胞與Nalm6 (CD19+淋巴瘤細胞)共同培養之後,研究人員發現 幾乎所有的Top-ranked基因都促進了T細胞CD25的表達,以及抗原特異性細胞因子分泌

儘管分泌細胞因子是T細胞抗腫瘤活性的重要指標,但還有一個關鍵部分是對腫瘤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也就是細胞毒性。與4-1BB CAR-T細胞相比Top-ranked基因對CD28 CAR-T細胞毒性的增強作用更大。並且表達 LTBR的CAR-T細胞更不容易進入耗竭狀態

Top-ranked基因對CD28 CAR-T細胞的增強作用更大(左);表達LTBR的CAR-T細胞更能保持功能

考慮到上述所有實驗的T細胞均來自於健康人,這些T細胞易於改造且不會在培養過程中失活,但事實上CAR-T細胞療法改造的是腫瘤患者體內的T細胞。

因此研究人員採集了來自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將LTBR和CARs轉導進單核細胞,在與CD19+靶細胞共同培養後,他們發現 LTBR CAR-T細胞因子分泌增加,和在健康人T細胞中觀察到的現象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還嘗試了在一種「非主流」T細胞——γδT細胞中進行上述改造實驗,最後的結果仍然是改造後的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能力增強。

這項研究從「gain of function(獲得功能)」的角度出發,在12000個基因中找到了 能使得現有CAR-T細胞功能增強,而又不喪失特異性的基因,其中最顯著的基因LTBR甚至既能增強T細胞的增殖能力,又可以增加T細胞表面活性標誌物的表達以及細胞因子分泌

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專家Andrew Sewell博士評價道[8]:「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尋找能讓T細胞獲得功能的基因,有著巨大的潛力來使得免疫治療更加成功,特別是在目前CAR-T療法收效甚微的實體瘤治療領域」。

參考文獻:

[3]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research/car-t-cells

[5] Shifrut E, Carnevale J, Tobin V, et al. Genome-wide CRISPR Screens in Primary Human T Cells Reveal Key Regulators of Immune Function. Cell. 2018;175(7):1958-1971.e15. doi:10.1016/j.cell.2018.10.024

[8] https://www.nygenome.org/programming-the-immune-system-to-supercharge-cancer-cell-therapie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4ae6ee89f2eaa1fd8ed0db8449ea7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