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最近發生了一件「稀奇事兒」。
連續2天,兩位當紅一線女明星不約而同發文,談及演戲的番位問題。
首先發聲的是楊冪。
她的新作《哈爾濱一九四四》在宣傳的時候,將她的名字放在了二番的位置。
這讓楊冪的粉絲認為秦昊「壓番」,因而掀起了一場輿論罵戰。
眼看事情發酵,楊冪一番話掛出了免戰牌:
「名字順序,應該給角色讓位。」
楊冪這一番話,可謂力道十足,既堵住了粉絲的嘴,也讓黑粉噤聲。
無獨有偶,幾乎同時官宣的,還有金晨的新劇《南來北往》。
之前的開機宣傳中,金晨被電視劇官方放在二番的位置,但在最新的宣傳中,卻成了三番。
這一來,粉絲又炸鍋了,齊齊指責片方「騙番」。
丁勇岱一番不明就裡的轉發,更是將罵戰引向高潮。
事後,金晨迅速發聲,稱「作品為王,角色為魂」。
之後,《南來北往》的番位之爭,才算停歇。
其實,對真正的好演員來說,他們未必真的在意所謂的「番位」。
比如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2》。
吳京是一番,劉德華、李雪健則位列其後。
劉德華和李雪健,在演藝圈的資歷、地位,大家都知道。
但兩位演員自始至終,未對「演員排名」方式,提出任何意見。
劉德華、李雪健的影迷,也沒對此有什麼不滿。
一切都是按照戲份多少、角色輕重,來進行排列。
在不少明星眼裡,這也不過就是個排名順序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因為一線不一線,紅不紅,都不是這個順序所能決定的。
但盯著這些雞蛋裡面挑骨頭,在網絡上吐槽謾罵,為自家偶像鳴不平的,往往是一些無腦粉絲。
本質上,就是飯圈追星的畸形心理在作怪。
自2021年「清朗行動」後,整個娛樂圈清凈了許多。
明星打榜不在,極端粉絲被取締,營銷號封了不少,大家追星也越來越理性。
只不過,還有一些飯圈遺留畸形文化,並沒有被完全清除,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撕番」亂象。
除了「撕番」外,這些遺留畸形文化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
尤其是下面這四種,在近兩年里不時上演,值得我們所有人注意:
第一種、「生殖崇拜式追星」有了新招數,自我矮化醜化,行為失格,價值觀崩塌
很早之前,大家就對「生理性」追星有所耳聞。
這種方式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將男女生理行為,用作形容詞,大搞「生殖崇拜」。
此類多見於流量鮮肉的未成年女粉,她們創造出了許多大尺度的低俗詞彙,來形容自己對愛豆的喜愛和瘋狂。
比如「帥到漲奶」;
比如「坐地排卵」;
再比如「合不攏腿」。
哪怕是成年人,看到這樣的形容,也會面紅心跳,廉恥心爆炸。
可這些形容在飯圈追星文化中,卻算不得什麼。
第二,是給明星賦予親人身份,以「老婆粉」、「媽媽粉」自居,大叫「老公」「老婆」的。
「清朗行動」後,「生理性追星」的現象少了很多。
不過「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除了「生理性追星」外,最近又衍生出一種更加極端,更加讓人無法理解的追星方式。
那就是自我矮化性追星。
今年3月的一場盛典中,一位男明星還沒下車,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隨後,人群齊聲喊出了一個奇怪的詞:爸爸。
聲音撕心裂肺,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誰家出殯了。
路人從沒見過這種「爸聲一片」的景象,整個現場門外,也成了大型「認父」現場。
當然,這種以「女兒粉」自居的狂熱粉絲,並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飯圈文化的影響下,她們認「父」的行徑,由來已久,只要在這位明星出現的場地,總會有「爸爸」的叫喊。
而對待這樣有違倫理的稱謂,愛豆似乎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絲毫不認為有什麼問題,還頻頻搖下車窗,揮手致意。
在他自己官方的宣傳中,也把粉絲稱為「孩子們」。
這種「親密互動」更引發了粉絲的集體狂熱,在他的社媒下方,「爸比」聲音一片。
粉絲們在社媒提及他,「爸爸」也成了慣用稱呼。
這種追星,相當於粉絲們自降「輩分」。
但在我們文化的語境中,「爸爸」不同於「老公」,是有真實的社會學意義的。
如果說,喊「老公」、喊「兒子」,姑且可以理解為「消費男色」後的,某種誇張心理。
那喊「爸爸」,則有點禍亂倫理綱常,「花錢認爹」的滑稽了。
特別是當這些小姑娘,舉著「爸爸」的燈牌,為偶像應援的時候,會不會想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會作何感想?
除了自降輩分,這種自我矮化外,飯圈粉絲們,有時候甚至不顧自己尊嚴,甚至在追星的時候,不把自己當人。
去年9月,李姓明星違法被抓後,就有粉絲在社媒奔走疾呼:
「你好傻呀,你想要的我都願意給!」
而肖戰的一些粉絲們,有一個自稱,為三個犬字:「猋猋」(音biao)。
大多數人都不認識這個字,更不知道它的意義。
這個稱呼的來源,是路人覺得她們搖尾乞憐的樣子很可憐,於是類比她們為「狗」。
她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給自己冠上了「猋」的名號,以此彰顯粉絲身份,甚至覺得很自豪。
為了追星,身體可以不要,父母可以不要,尊嚴也可以不要。
在飯圈的影響下,大批粉絲言論醜化,行為失格,三觀崩塌,讓人大跌眼鏡。
即使「清朗行動」之後,他們仍未從根本上對自己進行反思。
皮哥更擔心的,是這些言論粉絲的群體,大都是00年後年輕人,裡面不乏初高中的小朋友。
祖國的花朵行為至此,讓人擔憂。
第二種、排除異己,互撕謾罵,刷量控評,控制輿論,攻擊作品
「撕番」這件事本身,就是排除異己的行為。
飯圈中的粉絲,只要有人與自己意見不合,他們就會以組織的形式,群體而攻之。
於是我們常常會看到,兩位明星關係本身不錯,但場下的粉絲卻頻頻互撕,甚至引戰謾罵的場景。
去年,王俊凱被傳延遲畢業。
隨後,「易烊千璽延畢」的關鍵字,也莫名其妙地出現了。
易烊千璽粉絲不滿,覺得這是王俊凱粉絲買熱搜,給自家愛豆擋槍,兩家粉絲由此引起罵戰。
雙方互扒黑料,你來我往,吵得不亦樂乎。
並從最開始對「是否延畢」的爭論,上升到了誣衊造謠,發律師函的程度。
王俊凱工作室後來也發文,稱自己被「抹黑,造謠」。
到最後,兩個明星都受到了傷害。
而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的粉絲,卻在一片罵戰、影響網絡公共秩序之後,只留下了一地雞毛。
除了互撕謾罵,兩個流量明星的極端粉絲掐起來,受傷的,還往往有可能是作品。
今年春節檔,王一博主演的電影《無名》上映。
奇怪的是,影片上映後,評論過10萬,影片的口碑卻遲遲不放出。
定睛一看,原來是有人「惡意控評」。
《無名》下方,有不少話術相似,點贊相似,直接攻擊王一博的評論。
後來有人扒出,這些帳號無一不是「私密帳號」。
在少有的幾個公開帳號的一星評論里,只要是王一博的作品,都是怒罵+一星評價。
詭異的是,在肖戰的作品,卻齊齊都是五顆星。
顯然,《無名》這部電影,成了一些肖戰粉絲「狙殺」王一博的工具。
隨後,社媒上出現了,粉頭組織肖戰粉集體給《無名》刷差評的言論。
看自家愛豆被黑,王一博粉絲也坐不住了。
他們不僅以「無腦五星」的方式,回應肖戰粉的一星抹黑,還在線下搞起了幫忙賣票、粉絲包場等活動,
為了自家愛豆,可謂付出了所有。
當我們以為這就是結束的時候,王一博粉絲又發文稱《滿江紅》偷票房,將易烊千璽粉絲也拉進了亂戰。
整個春節檔成了一部場外鬧劇。
但最受傷的,莫過於《無名》,以及《無名》的其他主創,如梁朝偉,周迅,導演程耳等。
粉絲刷量控評,控制輿論,進而影響作品,再波及其他人。
這已經破壞了一部商業電影的正常口碑積累和市場行為,嚴重影響了觀眾對作品本身的判斷。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飯圈的畸形文化肯定還沒有結束。
因為《長空之王》上映後,皮哥又發現了同樣的事。
不要讓電影,成為飯圈粉絲的戰場;
也不要讓電影,成為狙殺藝人的工具。
在這方面的治理上,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第三種、應援無底線,高額消費,攀比炫富
飯圈的不少粉絲,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和青年群體。
他們很容易就被粉絲後援會的粉頭洗腦,在瘋狂追星的飯圈文化引導下,走進粉頭們設置的「應援」圈套。
這些粉絲大都涉世未深,不知金錢來之不易,拿著父母的錢,做著打賞明星的勾當。
其中不乏非法應援集資,高額消費,攀比炫富,投票打榜等飯圈亂象。
今年3月的某平台盛典上,看到會場外的盛景,你很難想像,這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明星盛典罷了。
粉絲們拿著父母的錢,自費來到會場,為自家愛豆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應援道具。
整個會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綠、黃)旗招展,人山人海。
有的粉絲自費租借了法拉利,為自家哥哥打call。
有的粉絲包下了現場燈光,為自家哥哥撐門面。
更有粉絲自費買下了當天公交車的所有車身廣告,為自家哥哥宣傳。
場面之大,令人咋舌,花費之巨,讓人望而卻步。
當搖旗吶喊成了應援的必要手段,當包燈光、包秀場、包豪車甚至包飛機成了應援日常。
那大筆的費用和開銷,便成了粉頭們從中牟利的最好工具。
據粉絲介紹,大多數明星後援會的帳目,是不會公開的。
這背後有一條巨大的黑產,「沒有粉頭不貪錢」,也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當粉絲們貢獻著父母的血汗錢,帶著睡袋露宿街頭,只為第二天可以為偶像搖旗吶喊的時候。
他們不知道,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應援費,或許正在幫助粉頭,走在財務自由的康莊大道上。
「清朗行動」曾明確打擊過,粉絲後援會以「應援」為名的非法集資。
但只要有飯圈粉絲,就有粉絲經濟,就有利可圖,即使在高壓之下,這種現象仍未能徹底根除。
今年2月,馬嘉祺後援會小號MAgic萬事屋被封禁,就是因為它發布了一篇標題為【重要尋人】的文章,尋找為馬嘉祺打榜花費超過5000元的粉絲。
而尋找這些粉絲的目的,是精準狙擊有經濟能力的粉絲群體,喊話他們貸款集資購買馬嘉祺單人封面。
這封面一點都不便宜。
而粉絲後援會這種明目張胆的猖狂非法集資行為,也被官媒注意到,並下場批評。
隨後,所謂的「官方後援會」不過是發了一條聲明草草了事。
而這,也是現存飯圈畸形應援文化的典型事例。
要知道,這個馬嘉祺後援會,曾有非法集資700萬的案底和先例。
集資應援雖然沒有之前那麼明目張胆,但不少粉絲後援會的存在,依舊給了粉頭們有利可圖的契機。
錢款去向不透明,私人掌控,無人監管等特點,讓某些應援會成了與借貸集資平台進行利益交換的渠道。
粉絲們拿出的真金白銀,最後要麼進了私人口袋,要麼成了平台利潤。
既沒有幫助他們和明星之間建立聯繫,也沒有滿足他們給自家愛豆應援打賞的需求。
到頭來不過是一出鬧劇,甚至反噬自家偶像,罷了。
第四種、引火線下,目無法紀,影響群眾正常生活
如果飯圈畸形文化只停留在線上,那或許對普通人的影響,還會小一些。
但現如今,線上線下的壁壘早就被打通。
線上召集,線下活動的應援事例屢見不鮮。
而大多數狂熱的粉絲,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秩序和控制,給其他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去年10月肖戰生日的「川美事件」,就是典型。
為了給自家愛豆慶生,大量肖戰粉絲聚集在川美附近的商業街。
密密麻麻熙熙攘攘,人數很多,不僅影響了周圍商戶的正常運營,還阻礙了交通,污染了學校風氣,給川美其他同學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不止如此,一些粉絲為了祝福肖戰,還在牆上胡亂塗鴉。
與線下同步的,是線上開始的罵戰。
川美同學在網上表達不滿,肖戰粉絲便開始攻擊川美改卷舞弊,才導致肖戰沒有考上。
川美學生和肖戰粉絲瞬間對立,網上戾氣不斷發酵,最終也讓這件事上了熱搜。
因為負面影響,事後有粉絲又是投訴市長信箱,又是採訪周圍商戶,努力為偶像消除了負面輿論。
但是,一個普通的生日,真有必要搞得這樣雞飛狗跳,一地雞毛嗎?
肖戰本人大機率是沒參與這件事的。
粉絲的自發行為,也不該由明星來買單。
但皮哥好奇的是,去現場聚集的人,有多少曾用這樣的陣仗,為自己的父母親人過過生日呢?
今年年初,也有一件類似的飯圈追星,上了負面熱搜。
流量明星余景天降落在虹橋機場的時候,現場有大批瘋狂的女粉絲接機,直接堵住了出口,影響了其他乘客的出行。
就連去廁所,也有大量粉絲跟拍。
機場警務人員見狀,馬上趕到現場,為了防止擁堵加劇,立刻上前來到余景天身邊,詢問他:「你到底在幾樓?」
被問的余景天沒有任何反應。
隨後,警官多次詢問他「是誰接你的」,余景天依舊失聲。
警官看這位明星問不出聲,於是拉著他往樓梯口走,沒想到這個舉動,引起了現場粉絲的不滿。
他們有的將攝像頭,對準警官揚言要「留證據」,有的大叫「鬆開你的手」。
他們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才是造成這次失序的罪魁禍首。
慢悠悠的明星,瘋狂的女粉,擁堵的出口……
一場關於飯圈畸形追星的鬧劇,就這樣上演了。
可笑的是,一些粉絲事後依舊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叫囂要「罵死」這個「保安」。
他們的文化水平,估計絲毫沒有看出,這位警官不僅不是「保安」,還是一級警司。
這個級別,已經是區一級公安分局的局長級別了。
而磨磨蹭蹭,遲遲不下樓,一直被警官推著才走到扶梯口的余景天,事後還有營銷號洗白,說他這麼做是「紳士風度」,「冷靜克制」,「溫和有禮」。
這高高在上,黑白不分的態度,屬實讓皮哥開了眼界。
不得不說,自從2021年「清朗行動」之後,對飯圈畸形的整治是很有效果的。
失德藝人被除名,亂象齊齊終止,大部分粉絲不再無腦瘋狂,極端營銷號被銷……
這些都是「清朗行動」的巨大成果。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清朗行動」已經成為常態。
過去的兩年里,清朗行動仍在不定時發起。
國家的重拳從來沒有停止過。
只不過,有一些躲在死角的飯圈畸形遺留問題,仍然沒有完全清除,伺機待發。
整治飯圈遺毒,與我們每個人相關。
因為這種畸形文化,以後影響的,可能是我們的兒子女兒,可能是我們每個人的後代。
清不正之風,迎朗朗乾坤,不僅是要將這些遺毒消除乾淨,更要將有些還沒有被發掘的亂象,扼殺在搖籃里。
只有這樣,我們的娛樂生態才會越來越好,也只有這樣,整個娛樂圈才能越來越乾淨,不是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