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一個80年的不合理規定,每年仍有上千萬人患者因此而受其影響

2022-04-04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曝光一個80年代的不合理規定,每年仍有上千萬患者受其影響

我,一名麻醉醫生,從醫20多年。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儘管努力了很多年,似乎並沒有根本改變。

這個問題,就是關於術前禁食水的問題。

有人會說:術前禁食水有什麼問題呢?不就是術前不讓吃、不讓喝嗎?

對,就是這個問題。

如果大家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那我來提醒大家一下:手術之前的一天,醫生或者護士是不是要求晚上十點以後不要吃、不要喝了?

到了這裡,是不是很多朋友突然回憶起這個情節啦?

問題就在於這個時間點。不吃不喝的時間是固定的,但是手術的時間卻是不一定的。如果早上第一台手術還好,如果是下午呢?再抬槓一點,晚上呢?半夜呢?

有的人說:別鬧,半夜怎麼可能做手術?

事實上,半夜做手術,而且是擇期手術的不在少數。

在我上班的前十幾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晚上無法準時回家的。最晚的時候,真的干到了半夜。

記得那次,我們一直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根本就沒感到累。但是,當我看到被護士從病房裡接回來的困得迷迷糊糊的患者時,我的心被觸動了!我觸動的是,身為患者做個手術也是不容易。從早上等到晚上、又等到半夜。直到等得累了、睏了。剛睡著,卻又被叫起來。

略知一點兒中醫皮毛的我,很清楚這樣的時刻是不適合做手術的。半夜,我們身體的肝經正在修養。勞累一天的身體,需要在這個時刻恢復體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人不讓熬夜的原因。從麻醉角度看,也確實發現半夜做手術的病人不願意甦醒。是啊,大半夜的誰願意醒啊!

然而,此時加在患者身上的,不僅有手術的恐懼、有生物鐘的困意、也有飢餓的難受。

手術的恐懼,我們可以安慰;生物鐘的困意,我們沒辦法解決。我們也想快點做,但外科每天安排了一大堆手術,總有先後;唯獨飢餓這事兒,我覺得很容易解決。

有的人說:餓點兒就餓點兒唄。到醫院做手術了,還能和在家躺著一樣舒服啊?

這不是舒不舒服的問題,遠了說關係到患者的住院恢復;近了說直接關係到麻醉質量。相關研究顯示,飢餓不僅直接影響營養供應,也會影響到術後腸道功能的早期恢復。飢餓狀態下的患者,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容量不足、甚至電解質紊亂,而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圍術期安全的因素。

曾經,我也試圖讓外科的醫護人員更新觀念,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始終未能達成。但我真心想說一句:外科的醫護朋友們,術前禁食水的觀念應該更新更新了!

你們一直要求患者做的,是半個多世紀之前的規定了。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國後。有限的資料顯示,術前12小時禁食、8小時禁水的規定就是從那個時候延續下來的。而科學的禁食水,應當是個體的。至少,也應該按照現在大家極力主張的8固體、6易消化、4清質飲料加速術後恢復的禁食水方案進行。

如果碰到特殊患者,更不能千篇一律。比如,糖尿病患者做手術,過度飢餓對患者是非常不利的。

每年,國內手術室內就有6000萬例以上台手術。其中,有多少人是在飢餓中被麻醉過去的呢?想想都覺得我們還有好多方面沒有做好~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45164d3a27fea13665a68ab594eb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