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制裁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俄羅斯和伊朗簽署協議,共同應對西方制裁。俄伊其實很明白,他們反制裁的底氣就是來自中國。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日前在莫斯科,與到訪的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舉行了一場會談。會談結束後,雙方共同簽署了一份反對西方單邊制裁的文件。根據拉夫羅夫的說法,這份文件主要規定了俄伊兩國未來將如何加強合作,以共同應對西方制裁,減少西方制裁帶來的影響。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舉行會晤】
俄伊共同應對西方制裁,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必須指出的是,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他們能夠在反制裁方面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很多事情只能點到為止,做做表面功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俄羅斯和伊朗所面臨的制裁,雖然在一些細節上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差不多,主要集中在3個領域,分別是金融、科技和能源。俄羅斯和伊朗,現在只是學會了在這些制裁下生存,而如何真正打破這些制裁,則需要依靠中國。
首先是金融領域。為了遏制俄羅斯和伊朗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他們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限制他們使用美元進行交易,切斷他們與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繫,導致他們無法進行跨境支付、貿易融資等活動。
【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
以俄羅斯為例。自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不僅凍結了俄羅斯高達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還將俄羅斯金融機構排除在SWIFT國際支付系統之外,導致俄羅斯不能進行跨國貿易,包括天然氣、石油、糧食等領域的貿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想要繼續對外貿易,俄羅斯只能繞開SWIFT國際支付系統,放棄美元和歐元進行貿易,這些貨幣一旦進入海外帳戶,就逃不了被西方凍結的風險。俄羅斯想要找出一種貿易夥伴都能接受、且匯率穩定的貨幣,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人民幣。
俄羅斯之所以選擇人民幣,原因也很簡單——人民幣錨定的是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俄羅斯不用擔心人民幣會像印度盧比那樣很難在國際市場上流通。
【由於受到西方制裁,俄羅斯在科技領域的發展較為遲緩】
其次是科技領域。由於制裁,俄羅斯和伊朗無法從西方獲得先進的技術。而伊朗和俄羅斯本身,也算不上什麼科技大國。靠著蘇聯的老底,俄羅斯在軍事、核能、航天等方面的科技還能排在世界前列,但其他方面真的是落後太多了。
實際上,俄羅斯過去很長時間都缺乏科研經費的投入。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科研經費的投入占比,只占GDP的1.1%,而中美都在2%以上。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俄羅斯和伊朗,想要在科技領域尋求破局,只有兩種辦法:一是期待外部環境變好,西方國家可以放開技術封鎖,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之內是實現不了的;二是只能依靠中國等這些友好國家,將一些技術或者商品,比如晶片之類的出售給自己,以維持自身的產業需求。
【西方對伊朗的石油等能源商品實施禁運,能源收入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是能源領域的禁運。俄羅斯和伊朗,都是能源出口型國家,但長期以來,由於遭到西方國家的制裁和禁運措施,他們基本失去了歐洲市場,包括一些不敢得罪西方的發展中國家,也不敢貿然進口俄伊兩國的能源,這就導致他們的能源收入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削減。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大市場,而且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確實從俄羅斯和伊朗進口了大量能源。另外,我們也不怕進口俄伊兩國的能源會因此得罪西方國家,更何況,我們也一貫反對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單邊主義制裁。
回到事件本身。俄羅斯和伊朗這次簽署聯合聲明,呼籲共同應對西方的制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更像是在抱團取暖,象徵意義顯然是要大於實際意義的。那麼,在這種背景下,俄伊兩國要想在反制裁道路上跟西方硬碰硬,還是得找上中國,依託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及其背後龐大的產業鏈,才能突破西方的圍堵。
【去年5月,伊朗曾計劃把中國拉進所謂的「反制裁聯盟」,共同應對西方制裁】
實際上,俄伊兩國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拉上中國,共同反對西方制裁。今年5月,伊朗就提出要組建一個名為「反制裁聯盟」的構想,計劃把中國、委內瑞拉等國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應對西方的制裁。雖然這一出發點是好的,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構想還處於喊口號階段,並沒有拿出一個可以應對西方制裁的具體措施。
作為俄羅斯與伊朗的合作夥伴,在一些涉及共同利益的問題上,或者說是反對單邊主義制裁,中方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攜手俄伊共同反對西方制裁,但想要把我們拉進所謂的「反制裁聯盟」,其實則沒有太大的必要。對於中方而言,加入這個「小圈子」,非但不會給我們提供多大的幫助,搞不好還會束縛住我們的手腳,失去很多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