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十年班主任發現:容易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基本來自以下家庭

2022-10-13     母嬰參考

原標題:當了十年班主任發現:容易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基本來自以下家庭

當了十年班主任發現:容易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基本來自以下家庭

在從事自媒體工作以前,我是一名教師工作者,當了十年的小學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上還是有一定的心得。

每次談起我過去的任教經歷,很多朋友都會問「現在的小學裡面是不是也有校園暴力」,那些朋友多數都為人父、為人母,每天都在擔憂自家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

畢竟「校園霸凌」這個詞,確實一直霸占著校園版的頭條,這麼多年以來屢見不鮮。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就我這幾年的經驗來看,那些容易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其實都有一定的共性,通過對他們原生家庭的了解,更是感慨頗多。

原生家庭對孩子個性的影響,往往成為了孩子們日後被霸凌者盯上的「靶子」。

容易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基本來自以下家庭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曾遭遇過校園霸凌。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曾遭遇過校園霸凌。

而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被欺負時,可能都會忍不住發問:

「為何偏偏是我家孩子?」

在《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一書中,是這樣解釋的,「被虐兒童身上的氣質,似乎是一種烙印,會吸引『捕食者』。」

所以,很多情況下的校園霸凌都有跡可循,以下幾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成為霸凌者的目標。

1、父母過於強勢的家庭

美國教育中心曾經發布過一項研究數據,裡面提到那些長期接受校園霸凌的孩子中,有六成以上在被欺負後不願意向父母和老師求救,而是選擇忍氣吞聲。

美國教育中心曾經發布過一項研究數據,裡面提到那些長期接受校園霸凌的孩子中,有六成以上在被欺負後不願意向父母和老師求救,而是選擇忍氣吞聲。

而這類孩子往往容易遭遇反覆霸凌,而且霸凌程度不斷升級,甚至可能讓孩子的身心一輩子都難以癒合。

為何被欺負後不敢告訴大人?很多孩子給出的解釋都是「告訴了父母也沒用」。

通常出現這種心態的孩子,普遍是在父母的強勢照養下長大的。父母擁有絕對掌控權,直接對孩子發號施令。

這種家庭氛圍,鑄就了孩子們「服從者」的角色,他的意見和想法不被看重,在家庭里沒辦法和父母平等溝通。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就習慣性的包裹住自己,不向父母袒露心聲,生怕被父母發現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即使被欺負,他們也會選擇自己消化。

另外,從教育心理學上去分析,人與外界的相處模式,都是以家庭為軸心延伸的。

在強勢家庭中長大的小孩,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服從強者,聽對方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不敢反抗;出了家門,被同樣厲害強勢的朋友、老師或者領導鎮壓,同樣不敢反抗。

2、親子關係疏遠的家庭

通常離異家庭、留守家庭中,比較容易出現親子關係疏遠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從小在親子關係疏遠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日後遭遇校園霸凌的幾率會提升許多,部分地區甚至占比八成。

有數據顯示,從小在親子關係疏遠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日後遭遇校園霸凌的幾率會提升許多,部分地區甚至占比八成。

而且越是孩子童年時期,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你們不在,越容易導致他們出現「習得性無助」,被迫讓自己成熟起來,遇上任何事情都不願意向父母求助。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考》中,田雯雯就是這種情況。

從小跟著奶奶一起長大,沒有父母的陪伴,導致她的個性變得過於獨立,遇上事情總是想著隱瞞父母,自己消化。

家裡進賊,她兩次「哀求」別人不要告訴父母,明明自己一個女孩子害怕得不行,可也不願意向父母暴露自己的軟弱。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也是如此,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與父母關係「疏遠」,發生事情都不願意依靠,被欺負後也不懂得向父母求救。

3、父母懦弱膽小的家庭

孩子的性格,多少會受原生父母的影響。

如果父母膽小懦弱,總是懷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孩子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也容易變成一隻被馴服的「小綿羊」,被欺負後不敢反擊。

如果父母膽小懦弱,總是懷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孩子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也容易變成一隻被馴服的「小綿羊」,被欺負後不敢反擊。

而這種「軟包子」的性格,恰好就容易被霸凌者盯上,成為他們任意欺負、使喚的目標。

所以我們為人父母,有時候也需要給孩子底氣,在他們遇上困難的時候,替孩子出頭撐腰,這樣才能讓孩子勇敢起來。

當孩子被欺負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1、先預防:給孩子灌輸「反霸凌教育」

當發現別人的言行舉止冒犯到自己,而且有霸凌的傾向時,就要及時跳脫出來,提高音調,告訴對方不能這樣,如果繼續下去,就會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勇敢地勸退對方,告訴別人「我不好惹」。

2、再疏導:告訴孩子被欺負不是你的錯,錯在別人

很多小孩被欺負後,都會有羞恥心,認為自己被人欺負很丟臉。

這時父母就要引導孩子,調整他們的心態,教育他們被欺負是別人的錯,並不是自己。

然後教給孩子反抗的辦法,教育他們要有鋒芒和底線,保護好自己。

3、最後給予關懷: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

所以被欺負後,可以勇敢地反擊,凡事有父母在背後撐腰,而且還能安慰孩子受傷的心,讓TA對父母產生依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3d2cab0de4857681330bdb177b6a2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