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離開了那個家」,遲來的讚美,越晚越沒有用

2019-08-17     簡愛的窗戶

文/簡愛的窗戶

01

讚美是一個積極而正面的詞語,不管是讚美別人還是被別人讚美,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每個人都喜歡接受別人的讚美,而且是真誠的讚美,被讚美,可以讓人感覺到非常快樂,一整天的心情都會變得很好,會更有信心去做好事情。

在平時的生活中,讚美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對於孩子,適當的讚美能夠讓孩子更有積極性,更自信,被肯定過的孩子,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去成長。

但是很多父母卻還保持著固有的觀念,提倡挫折教育,他們認為,要讓孩子不斷的接受各種挫折,不斷的吃苦,不斷的接受打擊,才能應對挫折,才能成長。

這樣的父母非常吝嗇讚美,甚至沒有讚美,孩子做得好也是應該的,不值得讚美。

他們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他們所謂的「挫折教育」,只有挫折而沒有教育。

02

讓孩子不斷受挫,卻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而且孩子一直遭遇語言上的打擊,經常被否定,苦是吃了,但抗壓力卻越來越弱。

孩子總是在受挫,總是在吃苦,又總是在遭受打擊和否定,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自我否定,因為孩子的自我認知是來自父母、親人以及周圍的環境,如果一直被父母否定,從來沒有被讚美過,他只會越來越不自信,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讓孩子體驗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從而激發自身的潛能,養成積極面對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毅力和韌性。

挫折教育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很多家長都誤解了,把挫折變成了打擊,孩子不斷地在接受打擊,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弱,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會變得更強,只會變得越來越脆弱。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世界裡是需要讚美的,而且很重要,孩子是需要被肯定和被認同的,如果在各種打擊和語言暴力下成長,只會扭曲孩子對自我以及社會的認知,就算長大成人,也很難改變他的思維模式和性格。

03

小麗就是所謂「挫折教育」的受害者,從小被迫接受各種苦難,也從沒有得到父母的讚美和認同。

衣服沒洗乾淨,就是一頓打罵;成績不好,不准吃飯;怕生人被說成沒禮貌;長得不好看,還要被迫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就算偶爾考好了,也是應該的,總是希望變成失望。

在父母眼裡,她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也得不到肯定,於是她變得越來越內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也不敢告訴老師,更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只能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偷偷抹眼淚。

因為她知道,老師和父母都不喜歡她,也不會相信她,只會站在外人的角度來指責她,甚至會覺得她很沒用,總是被別人欺負。

本來性格活潑的她變得越來越沉默,什麼都不願意說,什麼也不想聽,如此一來,父母更加討厭她,她的性格從來不被別人接受,她也一直在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得不到任何人的喜歡。

她越來越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別人,她從來不知道讚美是什麼,這些經歷嚴重影響了她的成長,心裡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她只想逃離她所生活的環境。

離開之後,她像一隻掙脫了牢籠的鳥,她靠自己的努力一直在飛翔,飛過更高的地方,長大成人之後,她已經有了小小的成績。

多年之後,當她聽到別人的讚美的時候,她只覺得痛心,這樣的讚美,她只覺得好笑,也覺得諷刺,在她心裡,遲來的讚美,已經不管用了。

不管別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她已經不相信了,也不管她有多大的成就,她已經不需要讚美了。

04

小麗的故事讓人很無奈,也很痛心,可見,在一個孩子的心裡,一句讚美的話有多重要,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讚美,對於孩子就是一種認同和肯定,也是一種動力。

從不被讚美的孩子,有可能影響她的一生,缺少讚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一個孩子的世界裡充滿了否定和不認同,伴隨她的就是一直不快樂。

當父母意識到要給孩子讚美時,會發現已經晚了,已經沒有用了,因為長期得不到,她已經不需要了。

所以讚美要趁早,不要吝嗇讚美,對孩子、對親人、對愛人,多一點讚美,才是多一點愛。

當然,讚美也要適當,不宜過度,過分讚美,沒有理由的讚美,也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信手拈來的讚美,會起到反作用,變成了溺愛。

讚美,不需要誇大事實,需要的是真誠、走心的讚美,是能接受的,比較具體化的讚美。

孩子的成長需要挫折去鍛鍊,但也需要讚美去鼓勵,挫折要適當,遇到挫折,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適時適當的給予幫助,而不是折磨和打擊;讚美要正確,讚美孩子的努力,讚美他的成績,就事論事,而不是敷衍、不走心的讚美,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少一點打擊,多一點讚美,別讓愛你的人失望了,也別讓讚美遲到了。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3Oxp2wBvvf6VcSZAz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