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內蒙古森林消防奇干中隊典型事跡新聞發布會

2019-11-07     活力內蒙古

11月6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內蒙古森林消防奇干中隊典型事跡新聞發布會。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黨委書記、政治委員田順柱,應急管理廳新聞宣傳處處長楊平分別作了情況介紹。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康建有,奇干中隊指導員王永剛出席發布會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內蒙古森林消防奇干中隊典型事跡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黨委書記、政治委員 田順柱

(2019年11月6日)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上午好!很高興在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訓詞一周年之際,與大家共同推動奇干中隊典型宣傳工作,衷心感謝社會各界一直以來對森林消防隊伍的關心和支持!首先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總隊基本情況。

森林消防隊伍誕生於人民軍隊的搖籃,跟隨著共和國的腳步成長壯大。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始建於1952年,先後經歷了職業制、職業制與義務兵役制並存、現役制列入武警序列和隸屬武警部隊4個重要時期,去年由武警部隊轉入應急管理部,現已進入准現役、準軍事化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新的發展階段,是一支在清山剿匪中誕生、林政執勤中成長、護林防火中淬鍊、調整改革中壯大的傳承紅色基因的生態勁旅,概括起來有3個特點:

一是編制規模較大,駐防高度分散。總隊是森林消防隊伍中的大總隊、老總隊,下轄6個支隊、28個大隊、77個建制中隊和4個教導隊,分布在自治區10個盟市、36個旗縣,執勤作戰區域東起黑龍江源頭,西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戰線長達8000里。最北部的奇干中隊距總隊機關3000餘公里,最西部的額濟納旗中隊距總隊機關1300餘公里。

二是中心任務繁重,隊伍英勇善戰。總隊主要擔負全區11個重點林區、3大草原和29個自然保護區的防護任務,轄區內濕地山脈戈壁沙漠交錯相連,生態功能區星羅棋布,邊境國防設施不計其數。受近年來極端氣候影響,原始林火、次生林火、草原火、雷擊火、入境火多發頻發,隊伍經受著多個時段、多條戰線、多個火場同時作戰的嚴峻考驗,年均滅火近百起。建隊以來累計防火執勤2萬餘次,巡山護林80萬餘公里,撲救各類火災5600餘起。在與火災艱苦卓絕的戰鬥中,總隊先後有31個集體、51名個人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武警部隊和自治區授予榮譽稱號,13個單位和10名個人榮立一等功,有14名指戰員在守護生態安全的戰鬥中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湧現出受到毛主席、周總理親切接見的「摩天嶺勇士」張金利,「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李全海、肖燕波,「愛軍精武標兵」韓亞民,「全軍優秀士官」白呼和,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王立偉、陶謙以及森林消防隊伍「綠色衛士」苗中軍、張旭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三是備戰成果豐碩,轉型成效顯著。多年以來,總隊始終聚焦防火滅火主責主業,率先組建裝甲車、索滑降等重點分隊80餘個,總結完善戰法訓法70餘種,革新裝備130餘項,自主研發的草原滅火戰車,榮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我國草原機械化滅火空白。轉制一年來,總隊黨委堅持把習總書記訓詞作為建隊育人的思想旗幟和最高遵循,對標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能定位,著眼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全力抓好「全災種」「大應急」核心能力建設。圍繞「四大板塊」建設,積極開展地震、山嶽、水域救援任務試點,組建2支跨國境救援隊、1個特種救援大隊,滅火攻堅能力提質增效、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基本形成、跨區域機動救援能力整體提高。年初以來,在遂行任務量較同期增長5倍的嚴峻形勢下,總隊圓滿完成「3•29」 山西沁源、「6•19」大興安嶺金河等100餘起森林草原滅火和20餘起搶險救援任務。

大興安嶺支隊奇干中隊是總隊乃至森林消防隊伍不忘初心、不計得失、不辱使命的時代縮影。中隊始建於1963年,是全國唯一一支常年駐守在原始林腹地的消防隊伍,歷經11次編制體制調整,27任黨支部集體帶領一代代指戰員始終紮根「林海孤島」以隊為家,守護著祖國北疆95萬公頃未開發原始林。中隊先後走出2位將軍和36位師團職領導幹部,榮立集體二等功5次、三等功4次,連續6年被森林消防局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201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授予「北疆森林衛士」榮譽稱號,積澱形成的「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奇乾精神,在茫茫林海中立起了綠色衛士的精神高地。

今年年初,奇干中隊作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唯一一個典型,被中宣部確定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10個重要選題之一在全國推廣宣傳,對奇乾精神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和升華。當前正值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勠力拚搏之際,在隊伍換羽新生、轉型升級的新起點,宣傳和弘揚奇乾精神,對堅定廣大指戰員獻身應急救援事業信心決心,提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使命感責任感,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奇乾精神是對習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最堅定的踐行。中隊半個多世紀堅守在祖國北疆生態防線最前沿,地處偏遠但思想不偏航,條件落後但觀念不落伍。駐地距離中俄邊境不到3公里,從沒發生過一起政治事件;建隊50多年來,沒有一人私自離隊,有2名指戰員犧牲在戰鬥崗位上。營區後山用白樺杆拼成的「忠誠」大字就是一代代指戰員「身在最北疆,心向黨中央」最真實的心聲。轉制後,中隊對標「四句話」方針,用訓詞精神凝聚起強大的意志力量,不斷強化腦子裡永遠有任務、肩膀上永遠有責任、胸膛里永遠有激情的使命感,讓奇乾精神煥發出時代光芒。奇乾精神就是忠誠聽黨話、堅定跟黨走的政治信念。

奇乾精神是當好黨和人民「守夜人」最現實的寫照。中隊始終牢記習總書記「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指示,聚焦打贏保衛生態安全主動仗,在複雜地形中練轉場,在艱苦條件中練生存,在實戰環境中練戰術,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特別是參加原始林區滅火作戰總是第一個出動、第一個參戰、最後一個撤離。建隊至今,中隊成功撲救森林火災380餘起,出色完成了2002年「7•28」、2006年「5•25」、2018年「6•1」 和2019年「6•19」等20餘起重特大森林火災撲救任務。1987年"5.6"大火,歷經30多天艱苦鏖戰,中隊40餘名指戰員連續轉場11次,贏得了"蹈火急先鋒"的美譽;撲救2002年"7.28"火災,指戰員們用雙手挖出了12公里的防火隔離帶,阻擋了火勢蔓延,布滿傷口的手掌讓人印象深刻;2017年"4.30"火災中,指戰員靠半袋白面在火場堅守了7天8夜,沒有一人喊苦掉隊,立起了北疆綠色衛士"好樣子"。逆火中一次次衝鋒、逆境中一次次拼搏,錘鍊出中隊指戰員永不言棄、永不退縮、永不服輸的精神特質。奇乾精神就是對初心使命一往無前的執著堅守。

奇乾精神是跑好應急事業「第一棒」最生動的詮釋。奇干中隊建隊以來歷經11次編制體制調整,但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廣大指戰員守護綠色的信念不變,無論條件如何艱苦,發展建設的動力不減,一茬茬指戰員苦幹不苦熬,苦中有作為,在中隊黨支部的帶領下,堅持自主抓建、自力更生,從建隊初期的住木刻楞、吃野菜喝冰水,到永凍層上開墾菜地、蓋起豬舍、綠化營院,在被稱為「林海孤島」的原始林腹地頑強地紮下了根。中隊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發展歷程集中體現了廣大應急工作者重整行裝再出發、繼往開來立新功的時代風貌。奇乾精神就是想幹事、能吃苦、肯奮鬥的創業品質。

奇乾精神是對森林消防隊伍「四不」精神最鮮活的傳承。森林消防隊伍始終在黨的哺育下成長,傳承著我黨我軍優良傳統,70多年的戰鬥歷程中形成了「不畏艱險、不怕困苦、不計得失、不辱使命」的森林消防隊伍精神。奇干中隊指戰員常年與大山為伍、與密林為伴、與寂寞抗爭,但中隊始終保持昂揚向上、以苦為樂的精神,製作象徵奇乾精神的「木質書卷」、記錄經典戰例的「綠屏戰道」、紮根北疆的「樟子松精神」,激勵鬥志的「白樺書卷」、寓教於樂的「綠色長廊」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展廳」,濃縮了森林消防指戰員以苦為樂、苦中有為的樂觀情懷。奇乾精神就是森林消防隊伍精神注入新內涵、匯聚新時代的火種傳遞。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回顧總隊60多年的發展建設歷程,從「橄欖綠」到「火焰藍」,離不開黨中央、習總書記的親切關懷,離不開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全區各族人民群眾的支持信賴。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我們將始終以習總書記「四句話」方針為統領,牢記總書記「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的殷切囑託,聚焦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戰略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身新時代應急救援事業,全力以赴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藉此機會,我代表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黨委和全體指戰員真誠希望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總隊的發展建設,誠摯邀請大家到總隊和奇干中隊採訪調研,多加宣傳推介,多提寶貴意見,也希望以奇干中隊為代表的森林消防隊伍精神底色,映在你們心裡,攝入你們鏡頭,彙集你們筆下。

謝謝大家!

內蒙古森林消防奇干中隊典型事跡情況介紹

自治區應急管理廳新聞宣傳處處長 楊 平

(2019年11月6日)

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奇干森林消防中隊典型宣傳新聞發布會。奇干森林消防中隊不僅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一個先進典型代表,同時也是全國應急系統的一張名片。今年中宣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應急系統僅推薦了2個單位,一個是北京國家地球觀象台,另一個就是奇干森林消防中隊。前不久,中隊又被推選為首屆應急管理系統「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集體,是全區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單位。榮譽的取得也印證了奇干森林消防中隊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隊伍,是一支全面過硬的隊伍,是一支值得黨和人民群眾信賴託付的隊伍。

內蒙古自治區是林業大區、草原大區、生態大區,全區森林面積2488萬公頃,草原主面積8666.7萬公頃,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和安全屏障。區內森林草原、戈壁荒漠、濕地湖泊交織相連,地貌類型多樣複雜;地震滑坡、冰凍雨雪、雷擊洪水時有發生,次生災害破壞性強;密林沼澤、懸崖峭壁、深溝險壑交錯密布,救援處置極其困難;草原深處牧點牧戶散布,林區腹地鄉鎮村屯遍布,邊境一線國防設施廣布,安全風險防控形勢嚴峻。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內蒙古時強調指出:「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內蒙古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也關係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進一步明確了內蒙古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作為應急救援戰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始終戰鬥在搶險救援第一線、最前沿,為維護北疆生態安全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奇干森林消防中隊駐守在北疆生態安全防線的核心區,常年守護著我國唯一一片集中連片的未開發原始林和林區社會安全穩定。特殊的地理區位、特殊的植被環境、特殊的生態價值,決定了其特殊地位和作用。中隊自組建以來一代代指戰員堅守在被稱作「林海孤島」的原始林腹地,以苦為樂、苦中有為,在無人區內開闢出了一座「生命綠洲」。隊伍轉制後,中隊堅持轉制不轉向、變革不變色,保持了忠誠本色和軍人底色,按照習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著眼強化應急能力體系,不斷提升提高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為維護生態安全和邊疆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用實際行動給予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總書記用「十三個堅持」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的顯著優勢,從應急管理工作上看,制度優勢體現在我們國家對應急管理制度建設的高度自覺,體現在我們黨在災害事故應對處置的成熟清醒。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黨和國家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建強建好這支隊伍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奇干森林消防中隊作為這支隊伍的典型,生動詮釋了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新時代的良好形象,大力宣揚和樹立這個典型集體,對激勵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積極投身應急救援事業有著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藉助今天的發布會,希望媒體朋友更加深入森林消防工作實際、走進森林消防指戰員中間、融入他們的工作生活,用心采寫精彩故事,用時代聲音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切,進一步凝聚新時代團結一心、艱苦奮鬥的磅礴力量。

內蒙古森林消防奇干中隊典型事跡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台記者:我想問2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剛才了解到,奇干中隊地處原始林區的腹地,至今不通車、不通電、不通郵,冬季漫長寒冷,可以說,條件已經很艱苦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在這裡駐守一支隊伍?第二個問題,森林部隊轉製成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隊伍的新變化主要體現在哪裡?

康建有:第一個問題:從國家的戰略層面考量,因為這片林地是我國最大的唯一集中連片的未開發原始林區,面積達95萬公頃,與亞馬孫熱帶雨林並稱為「地球的兩大肺葉」,它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而且森林地下富含金屬礦物,極易發生雷擊火災。近年來隨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進入夏季後原始林區每天可觀測的乾雷暴就高達100多次,引發的森林火災難以預測、很難撲救。奇干中隊作為一支駐守在原始林腹地的中隊,在組建之初就是為了防範無人區內的突發火災,確保第一時間出動,第一時間展開滅火行動,實現森林火災的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最大限度減少森林火災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無論從戰略位置還是作用發揮上,靠前常備一支這樣的隊伍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個問題:轉制後,支隊全體指戰員站在新起點上,深刻領悟習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厚愛,深刻領會中央改革部署的精神實質,按照總隊黨委統一部署,我們以堅定的信心、嶄新的姿態,在轉型升級、提質強能上下功夫,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大力加強力量建設。按照「一專多能、多能一體」總體要求,一手抓防火滅火強能提質,一手抓綜合救援補課趕隊,分地域、分類別打造森林滅火主戰力量、重大災害跨區增援力量,確保在關鍵時刻發揮一錘定音作用。加強快速機動、遠程投送能力建設,配合總隊開展重型機械工程救援等隊伍論證籌建。堅持向裝備、向科技、向保障要戰鬥力,加快推進應急救援信息化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實戰化訓練。牢固確立戰鬥力標準,突出抓好基礎體能、滅火專業、綜合應急救援和首長機關訓練,深化人裝結合、「野外化模擬化」訓練和綜合演練,抓好機械化分隊模塊化輸送和集群滅火訓練,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大抓「考比拉評」和演訓活動,嚴格落實軍事訓練「一票否決」,持續整治訓風演風考風,在全隊伍興起大抓練兵備戰、崇尚精武強能的熱潮。

三是大力培育戰鬥精神。繼承和發揚「不畏艱險、不怕困苦、不計得失、不辱使命」的森林消防精神,著力培育「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戰鬥精神,堅持在實戰訓練、艱苦環境和重大任務中磨礪戰鬥意志、錘鍊血性膽氣。廣泛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注重發現和培樹任務一線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堅持表彰獎勵向練兵備戰和任務一線傾斜,激勵廣大指戰員訓練場上當標兵、救援戰場當先鋒,充分展示主力軍和國家隊的形象風采。

人民網記者:我也想提問2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都說「奇乾的魅力在於外面的人不願意來,裡面的人不願意走」,我想了解為什麼奇干中隊的指戰員不願意離開這裡?第二個問題:奇干中隊守護的這片森林面積達到95萬公頃,中隊的指戰員是如何堅守的?

王永剛:第一個問題:奇干中隊地理環境特殊,可以說是整個森林消防隊伍裡面條件最艱苦的中隊之一,但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建功立業。中隊建隊初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清山剿匪、防內潛外逃和護林防火,雖然歷經多次編制體制調整,但隊伍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堅如磐石。同時,中隊條件艱苦、環境閉塞,對黨支部自建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多年來中隊黨支部始終把提高自主抓建能力作為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抓常抓實,黨群組織作用發揮明顯,黨員先鋒模範意識強,隊伍凝聚力戰鬥力也很強,這也使得一茬茬指戰員心有主心骨、行有領路人,自覺融入集體、紮根邊陲。

第二個問題:奇干中隊守護的森林面積很大,達到95萬公頃,人均防火面積超過20000多個標準足球場,可以說指戰員們肩上的責任很重大。從火災防控上看,進入防火緊要期,中隊都會組織常態化的巡山護林,熟悉管護區內林情地貌,踏查水源道路情況,為火災撲救做足準備;從備戰訓練上看,中隊執行的是24小時戰備制度,遇有情況可以保證5分鐘內集結出動,同時日常我們緊貼任務需要開展實戰化訓練,區分中隊、班組和單兵加強演練演訓,不斷強化隊伍遂行應急救援的綜合能力素質;從職業精神培育上看,中隊始終把習總書記訓詞精神作為建隊育人根本遵循,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鍛造指戰員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戰鬥精神,增強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紀律意識,確保了隊伍能夠勝任保護祖國北疆生態安全的重任。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我們注意到奇乾精神可以概括為「忠誠、堅守、創業、樂觀」這四句話,那麼奇乾精神有什麼特殊的內涵?

王永剛:中隊指戰員50多年來積澱形成的「忠誠、堅守、創業、樂觀」的奇乾精神我們是這樣理解的:

忠誠是指中隊指戰員對黨、對人民和應急管理事業的忠心赤誠;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體制編制如何變更,中隊指戰員始終堅持黨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領導不變,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不變,始終堅持對生態保護的職責不變。

堅守是指中隊指戰員50年來雖一直駐守在國境線旁、原始林腹地,指戰員沒有一人逃離隊伍、沒有一人越過邊防線一步;雖遠離人煙,指戰員始終堅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雖然遠離城鎮文明,指戰員堅持立身立學和人文教化,啟迪心靈、陶冶情操。

創業是指中隊指戰員在基層建設中堅持自主抓建,推動中隊建設創新發展,不同時期都走在前列;在訓練作戰上研習原始林區訓法戰法,深入原始林獨立作戰,發揮戰略前哨作用;生活保障上指戰員克服春夏無霜期短、冬季大雪封山等困難,立足實際,指戰員齊動手搞好種養殖業,自我保障。為創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一代代「奇幹人」在營區豎起了奇乾精神石雕,製作了刻有奇干隊魂的木製書卷,搭建彰顯指戰員戰鬥風采的綠屏「戰」道,鋪設警示榮辱的白樺書卷,激勵指戰員「挺直脊樑斗困苦,硬起筋骨顯本色」。

樂觀是指中隊指戰員在地處深山、艱苦寂寞的環境下,依然保持昂揚向上、以苦為樂的心態,對中隊明天更美好的執著追求,努力營造「快樂文化」, 積極開展樂觀向上的隊伍活動,創造了拴心留人的人文氛圍,做到快樂工作,苦中有為;快樂生活、樂中有趣;快樂成長,和諧相融。

來源:自治區應急管理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2yOR24BMH2_cNUggl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