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駿:杜牧潤州其一是黃鶴樓體?

2023-06-2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陳曦駿:杜牧潤州其一是黃鶴樓體?

陳曦駿 供職於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公安文聯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著有《晚唐五代詩史》,詩詞作品及鑑賞類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華詩學》《晶報》等報刊雜誌,曾獲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七夕特別節目冠軍,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吉林衛視等電視節目及央視頻、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抖音、雲聽fm等新媒體平台文化欄目擔任文化嘉賓。

潤州二首其一出律?黃鶴樓體?

潤州二首其一

杜牧

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關於這首詩有些詩詞愛好者認為是晚唐時代少見的前歌后律黃鶴樓體,由此得到杜牧有盛唐遺風的結論。小杜詩部分雄渾似太白是定論,但這首潤州其一卻不是「黃鶴樓體」。

一般認為這首詩首聯和頷聯有出律的現象,首聯出句的「句吳亭東千里秋」的吳出律,應用仄聲。頷聯出句「青苔寺里無馬跡」的無孤平。關於兩個問題我們從易到難解決一下。

先解決「青苔寺里無馬跡」的孤平,無處確實是兩仄夾一平,但是結合整聯來看就沒問題了「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這是典型一聯對句拗救律句,「馬」為六拗,應用平實用仄,「多」為對句五救,必須用平。那麼大拗救聯的出句要不要看孤平呢?從我的研究來說是不看,七言律體的拗救技術來自五言律體,五律大拗聯出句兩仄夾一平亦不看,所謂「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所以頷聯沒有出律。

首聯就比較難解釋了,這個吳字在平水韻中在七虞部沒有多音仄讀,借音合律明顯不是。再看宋人所編輯的《廣韻》同樣也沒收入仄聲讀法。但是在南宋的一本韻書《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中收入了「胡化切」的仄讀。吳仄讀的源頭是在哪裡呢?杜牧有機會用這個仄讀嘛?

南唐徐鉉徐鍇在作《說文解字》注中有這一段話:「大言,故夨口以出聲。《詩》曰:不吳不揚。今寫《詩》者改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徐鍇解釋了吳的正確字型,又認為仄讀的乎化切是謬誤。而清人段玉裁又考證明確了改吳作㕦的起源是南朝宋時期詩人何承天。這意味著杜牧完全可能使用何版的吳字讀音。

雖然徐鍇不同意吳字何承天的異體字型和仄讀讀音,但即便是訛傳「吳」字唐宋仄用不止杜牧一例,即便在徐鉉徐鍇所在的北宋韻文中也有使用,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百家姓》的前三十四句: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百家姓是韻文,這前十七聯三十四句,押的是七陽韻,在每聯的對句第二個字都是仄聲,所以吳字在該處也應仄讀。即便如徐鍇言吳仄讀為謬,但在文人使用上明顯已經符合了訛變的條件。杜牧之的「句吳亭東千里秋」應視為合律,《潤州其一》是一首正常的非變體七律。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2da2ec0da8857ccb37e732b6f2419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