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個行業真能打,還有個「世界第一」暖人心

2023-03-25   抱朴財經

原標題:廣州這個行業真能打,還有個「世界第一」暖人心

廣州成長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增長極」的要素條件已經形成。

作者:今綸

3月21日,我在廣州南沙參觀調研,一個企業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由此溯流而上,查詢資料、採訪專業人士,重塑了一個行業在我心裡的印象,因為所有的數據都讓我很感嘆。

而且這個企業屬於垂直領域裡「世界第一」的企業,這個行業在廣州也處於蓬勃發展的狀態,在複雜的當下,我們需要這樣的信息來平衡自己的認知,填補自己的認知盲區。

01 尋找解決方案花了20年

好的,說說具體案例和企業。

如果一個孩子在玩耍的時候,不幸眼部受傷,而且玻璃體受損怎麼辦?

一般採取矽油眼內填充術,這一方法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不贅述。

缺點是:

「矽油在眼內長期存留並與眼內組織接觸,會有眼內毒性、矽油乳化等情況出現。

術後,患者通常需眼內矽油長期填充及定期置換,否則易引起並發性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角膜變性、矽油乳化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再次失明。」

看到這裡,可以想像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

怎麼辦?有沒有萬全之策?

在調研中,我接觸到衛視博公司,這家公司首創摺疊式人工玻璃體球囊,這是目前治療嚴重眼球破裂傷的新手術方法,也是我國獨立自主研製的國際首例創新產品,有效克服了矽油併發症。

我很關心價錢,結果才5萬不到,而且是一次性費用,目前該產品已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歐盟CE證書和澳大利亞TGA註冊證,並在亞洲、歐洲投和澳洲入臨床應用。

我當然沒有給這家公司打廣告的意思,其實這是一家很小眾、垂直的公司,不需要我打廣告,或者說我打廣告也沒什麼用。

畢竟個人眼部受傷、玻璃球受損的機率極低,該公司去年的營業額也沒有我想像中的數以億計,但是這一產品本身對患者意義重大。

涉及眼睛無小事,而且涉及到很多孩子,這就更不是小事了。

我問了工作人員,迄今為止,產品已經惠及4000多名患者,這不是經濟效益的事,而是一項技術、一個產品造福人類的事。

創始人為了這個解決方案,花了20年左右的時間。

慚愧的是,這家在垂直領域世界第一的公司,距離我的辦公室只有49公里,此前我居然不知道,這也是我積極參加調研工作的重要動力:很多公司、行業我並不了解,我們需要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看更多的領域,拜訪更多的企業家。

當世界上很多公司還在銷售同類的矽油產品,當很多區域、國家的患者還在面對眼內毒性、矽油乳化等情況時,廣州這家公司的產品絕對是溫暖人心,讓人安心的。

但這並不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

我把目光從南沙這家公司放大到廣州,我想知道廣州的生物醫藥行業在一段時間以來發生了什麼變化:夠威夠猛,還是泯然眾人?

02 持續增長產業鏈已經形成

廣州的生物醫藥行業是個什麼情況?

我說幾個數據,大家就清楚了,而且這個數據和過去三年關係不大,絕對是長期的實力領先使然。

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10%左右,是廣東省唯一連續三年(2018—2020年度)獲國務院激勵表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注意:2018年、2019年和某特殊情況毫無關係,但是廣州的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依然是10%左右,服不服?

上市公司數量如何?廣州現有各類生物醫藥企業6400多家,總數居全國第三,上市企業達47家,居全國第四,這就是妥妥的「生物醫藥一線城市」。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很多人沒注意到《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早就提出,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作為廣州三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2020年增加值達到1318億元,計劃於2025年實現2100億元的目標,這就是接近翻倍的意思。

所以,說廣州的生物醫藥行業在華南地區是遙遙領先的,在全國排在前列,這個沒有異議吧。

廣州何以如此牛?三大原因。

第一,交通樞紐之地、核心城市的天然優勢以及歷史淵源。

回顧一下歷史: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899年(光緒25年),當時名為「城西方便所」。1953年,與市立醫院合併。1954年,更名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廣東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

1901年時的廣州城西方便所。

你以為它是最早的西醫醫院?並不是。

1836年全國第一家教會創辦醫院在廣州落地,取名博濟醫院,它就是現在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的前身。

博濟醫院

廣州長期是省城,又是交通樞紐之地,醫療水平長期領先,所以,無論看西醫還是中醫,廣東人在廣東省內的終極選擇之城就是廣州。

醫院數量、醫學院數量、專業人士的數量、醫學院學生的數量、患者數據等,廣州在華南都是遙遙領先的。

廣州擁有廣東省80%的醫療資源,全市門診量在全國排名第二,集聚了生物醫藥領域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3位院士,229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

近三年,廣州累計獲批國產藥品3247件,新藥臨床批件149個,II、III類醫療器械1127件,數量創歷史新高。

廣州市擁有38家三甲醫院,要說醫院的強大,我們只能看全國的權威榜單,不能自吹自擂:

2022年11月20日,「復旦版」《2021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21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上海發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2021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全國綜合)》第9位,蟬聯華南第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在廣州

廣東共有11家醫院進入全國綜合百強名單,比此前一年增加了1家。

其中入選前五十名的廣東醫院還有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復旦版」2021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50名

圖源:健康報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進入了前100名。

以上醫院名單中,除了深圳市人民醫院,全都在廣州。

你說生物醫藥企業如果要做實驗,要請專家,在華南地區的第一選擇城市是哪裡?企業家都是人精。

這就使得廣州「近水樓台先得月」,很多生物醫藥企業看到了廣州的優勢,於是落地廣州布局華南。

舉個例子:衛視博為什麼要在廣州創業?因為它要依託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強大的研發平台。

到底有多強大?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屬委管唯一的眼科專科醫院,在中國眼科專科聲譽排名第一(連續13年)、中國眼科科技影響力排名第一(連續9年),是唯一的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

「復旦版」2021年度全國專科聲譽排名

圖源:健康報

中山眼科中心是規模最大的公立眼科醫院。連續兩年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獲得專科醫院考核組全國第二(眼科第一)。

生物醫藥產業要發展,必須「集群化」,此類集群由大學、研究院、企業等一系列科研主體共同組成,並以集群為單位儘可能地整合相關科創資源,為創新服務。

廣州存量產業要素可以滿足相關企業日常經營、科研、成果轉化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而且優勢非常明顯,「創新-轉化-盈利-持續創新」的良性循環已經形成。所以,撇開過去三年的特殊因素不談,為什麼廣州生物醫藥行業業績在2018年、2019年也是持續暴增?

答案不言自明。

歷史的傳承,廣州醫者的奮鬥,都是重要因素。

因為持續增長的產業鏈已經形成,廣州成長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增長極」的要素條件已經形成。

廣州的醫藥生物行業當然還要持續努力,而且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是其領先資源、優勢、經驗在短期內也是很難複製的。

03 「生物醫藥龍頭區」特別能折騰

第二個原因就是黃埔區特別能「折騰」。

我們已經知道廣州擁有生物醫藥企業5500多家,總數居全國第三,其中上市公司就有45家,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

要強調的是,黃埔區、廣州高新區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集聚區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區,區域內聚集的生物醫藥企業超3000家,年產值占全市的六成以上。

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經形成「兩中心多區域」的布局,以廣州知識科學城為核心的產業孵化中心+以廣州國際生物島為核心的產業創新中心,這兩個中心都在黃埔區、廣州高新區。

至於「多區域」,就是以白雲生物醫藥園區+番禺生物醫藥基地+從化生物醫藥基地+各區特色產業園區為輻射區域的產業布局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到底有多牛?動不動就是亞洲最大或者獎勵過億。

比如在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發布《廣州知識城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透露出一系列的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單個項目最高可獲得5億元的扶持。

2021年,廣州百濟神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第四工廠動工,整個百濟神州廣州生產基地建成後,或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

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車間

沒有任何一個行政區能隨隨便便成功。

黃埔區、廣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之所以不斷創造經濟效益,不斷有公司上市,是因為區域的「軟環境」夠軟,政策有連續性,而且實施力度夠硬:

比如,自2017年起,該區在全國率先推出了「IAB發展實施意見」,在「高端生物製藥8條」中,單個項目完成約定的固定資產投資,最高可給予5億元獎勵,是全國生物醫藥產業扶持力度最大的單項措施。

「生物醫藥10條」提出,一項新藥研發問世過程中,疊加市級的政策,企業最高可獲得約1億元研發獎勵,扶持力度全國居首。

廣州生物島

黃埔區、廣州高新區乾的不少事兒、出的不少政策都是全國頭一份,因為「優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因為政策夠「兇猛」,所以企業、人才的幹勁特別大,目前該區已經集聚了包括鍾南山、徐濤、施一公等40多位院士專家團隊,高端生命科學人才超7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從1.0到5.0的疊代升級營商環境改革,39項創新經驗做法在全省複製推廣,營商環境便利度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經開區第一。

廣州生物島生物醫藥產業園

眾多的「第一」疊加起來就是黃埔區的高度和影響力。

04 研發投入一直在創新高

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州市的研發投入一直在創新高

2021年,廣州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簡稱「R&D經費」)881.72億元,投入強度穩步增長,達到3.12%。

廣州11個區中有8個區2021年該項經費投入保持正增長,其中南沙區投入116.21億元,增幅及增速均排名第一;黃埔區投入255.37億元,投入強度達6.14%,成為廣州市首個投入強度超過6%的區;超過百億元的還有天河區。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2021年廣州基礎研究經費支出119.74億元,同比增長8.9%,同期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比例達13.6%,已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

所以,我一直說廣州的科技屬性在增強,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到並且關注其趨勢。

廣州的美食美景只是廣州魅力的一部分,廣州這艘「航母」的核動力之一即研發正在發力狂飆。

生物醫藥行業屬於新興戰略產業,自然也在科技範疇之中,其研發經費逐年增加也是必然的,這就是廣州趨勢。

有龍頭區域,有龍頭企業,有超級優質的醫療資源,廣州本地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日趨完整是可以想見的,所以說「廣州這個行業真能打」。

從廣州上游來看,除了傳統的製藥設備和原材料行業,醫藥外包服務在廣州也有所發展。廣州不僅擁有中國醫藥外包公司10強之一的博濟醫藥,還吸引了瑞士製藥巨頭龍沙進駐。

中游覆蓋了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藥、醫療設備、醫療器械、診斷檢測、生物技術等多個賽道,且賽道內不乏國內龍頭藥企,例如廣藥集團和百濟神州,這是廣州的傳統強項。下游有丸美股份、阿里健康大藥房、大參林等一批優秀企業共同支撐起衍生產品、終端流通等細分行業。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因明生物等為代表的一批廣州准獨角獸企業,專注於開發原創新藥,這些企業規模不大、但研發實力強勁、並且估值驚人。

環視廣州生物醫藥行業的版圖:從越秀區的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到南沙區的生物谷,再到黃埔區的生物島、科學城、知識城,一切都在向上突破。

廣州的醫藥生物行業瞄準的不是一個小目標,而是2100個小目標。(《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計劃於2025年實現2100億元的目標)

廣州的醫藥生物行業瞄準的不是一個小目標,而是奔向一個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

同樣的道理:廣州不言,下自成蹊。

廣州的機會,廣州生物醫藥行業的機會就是那美麗的花朵,那甘甜的果實,吸引企業、科學家、人才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