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為什麼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秦始皇嬴政為什麼要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在看一些清宮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皇帝自我稱呼為朕,由於長時間受到電視劇的薰陶,所以我們從最開始對這個詞的尷尬,到後來習以為常,甚至到耳熟能詳。

因此,我們甚至都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一旦電視劇開播,有皇帝不說自己是朕的時候,我們還會指責這個皇帝不專業。

但事實上,朕這個字起源時間很早,乃是自秦始皇時期就開始的。而且有意思的是,這個字還是秦始皇特意挑選出來供他一個人使用的,只不過後來皇帝多了,所以就用得多了。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字為什麼會成為千古一帝的專屬呢?

其實,如果我們對於古代文獻比較熟悉的話,應該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細節。雖然在清宮劇裡面。幾乎每一個皇帝開口閉口都說朕,但是在春秋戰國的文獻記錄中,有大量的人不顧禮儀尊卑,自稱為朕。

例如屈原在離騷裡面就自我稱呼為朕,當時看到這一幕還覺得屈原大逆不道,懷疑此人實在太張狂。但是看到《獨斷》記載:「古者尊卑共稱朕」,這時候我們才明白,原來後來專指皇帝的名詞,在過去就是一個普通的代稱。

從這一段來看,這個詞其實非常簡單,根本沒有所謂的天生的神聖色彩。但我們也知道秦始皇是開天闢地的君王,他是自過去以來,第1個真正完成了大統一的君王。

史書記載,當時秦始皇邀眾臣討論他的功勞和稱呼,所有人認為秦始皇的功勞太大了,任何稱呼都不足以滿足。所以大家才會推出最尊貴的兩個稱呼,皇和帝,然後秦始皇將之組合成為皇帝。

與皇帝這個尊貴的稱呼相比,朕的含金量實在是太低了,那麼為什麼他能夠和三皇五帝的稱呼並列呢?

按照資料記載,是李斯給的建議,他堅定認為,只有朕這個字才能夠符合秦始皇的自稱。

也許有人覺得李斯很敷衍,但其實李斯玩的是文字遊戲,不信我們把朕這個字拆開就會發現問題。

當然了,朕的字肯定不是現在的簡化漢字,而是秦王朝時期的文字。按照文獻記載,這個字可以拆成舟和火,而朕的尊貴就藏在了這兩個字裡面。

那麼問題來了,舟和火又代表著什麼呢?首先來看舟,它代表的含義有兩個,一個自然是人駕的舟,另一個就是下面的水。雖然當時還沒有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概念,但當時在秦文公時期就有說法,這位諸侯王居然在水裡面抓住了一條黑龍王,從此以後,秦國人就以黑色為榮耀,並且對水格外喜歡。

我們想像一下,君王從水裡面抓住了一條黑龍,和在水上駕駛的舟,豈不有相似之處嗎?事實上,秦帝國果然抓住了這條龍脈,後來一句靠著水嘚滅掉了火德的周朝。史書也明確記載,秦始皇以水德為主,秦帝國皇帝穿黑龍袍。

所以個人以為,一個舟字,不僅包含了秦文公時期天命的象徵,而且還包含著秦始皇駕馭水德掌控天下的意思。

至於這個火的含義,那就更加明顯了。當時秦始皇相信五德終始論,既然秦國靠著水龍成就天下,那自然是水德。恰好周王朝是火的,所以水滅了火,這才有了天下。但很明顯,周天子的天下雖然四分五裂了,但秦國掌控的是周王朝的地盤。所以秦帝國不僅僅需要水的旺盛,同時也需要水火交融。

當然了,在這裡面火還代表著生生不息和無與倫比的破壞力。不信我們可以看一下老祖宗的發家歷史,人類之所以能夠打敗森林之王老虎等各種動物,就是因為我們最早掌握的鑽木取火。無論多麼恐怖的動物,我們只需要一把火下去,森林裡面遍地都是燒烤,老虎也因為失去了棲息地而被迫死亡。

史書對這種行為稱之為刀耕火種,烤熟的肉可以吃和儲備,燒完的土地可以用來種田,這就是火帶給人類那無與倫比的力量。

雖然李思想的未必有這麼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文字遊戲裡面包含了其中不少內容。所以李斯這位實幹派,不強調祖宗的榮譽頭銜,乾脆給秦始皇構畫了一個更加美妙的未來。所以秦始皇就將這個老少皆宜的朕,變成了自己的專屬。

當然了,在網上其實也有其他的說法。因為當年秦始皇乾了一個壯舉,那就是廢除了所有雜七雜八的姓氏,所有的人從此以後只有姓名,而沒有所謂的姓氏圖騰。

此舉雖然有利於人們的去身份化以及大統一,可是秦始皇也依舊忘卻不了名字帶來的榮譽,所以,朕和他的名字趙政有諧音,我們不得不懷疑皇帝是否也看中了其中這一點。

至於說其他的關於所謂的朕和征同音,秦始皇是否要征服天下的說法,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年秦始皇將這個字變成了皇帝的專屬,尤其是穿著一身黑色的龍袍宣布天下一統,那的確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震撼感。反倒是所謂的清宮劇裡面那些帝王滿口都是朕,硬是把這個詞變成了一個口頭禪,不得不說,喪失了很多的霸氣,卻多了一些俗氣。

要是秦始皇知道他專門開發的這個帝王專用詞,結果無論是唐太宗李世民,還是厚臉皮的乾隆,居然泥沙俱下的在使用,恐怕秦始皇能氣的跳出來。不過也還是那句話,浪花淘盡英雄,一切盡付笑談中。始作俑者,孰無後乎?正如漢武大帝中的開場白一般,司馬遷未必了解漢武帝,已經發生的,沒有發生的,都已經不可改變了,一切都只能留待後人評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2c3a5ae2d99af728d4a7944a266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