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不該于和偉火?

2023-10-31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合著,不該于和偉火?

本文作者:李嘯天

于和偉,老早就是電視劇領域裡的頂流了。

但是,在電影圈,他一直不入流。直到2021年五一檔的《懸崖之上》上映。

原本,大家都以為張譯是《懸崖之上》里當仁不讓的男主角。可是,看完電影,才發現張譯只是前菜,于和偉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且,他演的極好,壓制了張譯。

張譯在《懸崖之上》的角色形象由於劇本的設定,過於單向,稍顯臉譜化,但張譯用身體狀態用微表情用細節將角色補足了很多,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于和偉飾演的角色,前面是漢奸,後面是臥底,前後形象變化巨大,飾演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樣,這就給於和偉留下了巨大的表演空間,而且他充分抓住了機會,並成功蓋住了張譯,成為全片最大的收穫。

就這樣,在國師張藝謀的發掘下,于和偉火了,被發現是一名寶藏演員。

演員的火,不能只靠一部,需要有持續輸出才行。就像張小斐,只有一部《你好,李煥英》,一度火得一塌糊塗,但後來沒有過硬的作品跟上,不得不再次冷寂下來,非常遺憾。

于和偉第二次表現機會,就是國慶檔大熱的《堅若磐石》,依舊是張藝謀,依舊不是演員表上的男一號,但是于和偉生生用自己的實力,將自己演成了男一號,成為片中最靚的仔。

有了《懸崖之上》《堅若磐石》兩部影片打底,于和偉已經徹底在電影圈裡站穩了腳跟,晉升為了一線。

而要想徹底奠定自己的江山,于和偉還需要在張藝謀之外,再演火一部自己真正男一號的作品來。眼下,《二手傑作》就是絕佳機會。

《堅若磐石》尚未下線,如果《二手傑作》緊跟著火了。那麼,于和偉將一舉盤踞叔圈裡的頭把交椅。

自黃海波、吳秀波倒了之後,影視界裡叔圈的頭把交椅一直空缺著。雷佳音原本有這個潛質,但是他主克鄰家大哥的人設,並不在意痞帥大叔的地位。

想當初,吳秀波憑藉《北京遇上西雅圖》一炮而紅,儘管電影領域沒有更進一步,但是他進軍綜藝節目,當起了主持人,結果受眾面更廣,更大範圍地火了。不過,綜藝節目是一種透支,不及時抽離的話,會反噬演技的,典型如黃渤,原本已經成為電影一哥,為了錢加入綜藝節目,玩下來的結果是反噬了自己,再回頭時已被吳京、沈騰等人反超,再也不見一哥的蹤影。而吳秀波卻再次拿出了《軍師聯盟》這樣的品質大戲,就不僅沒有被反噬,而是借用了綜藝節目的觀眾緣,進一步把自己推火了。吳秀波穩坐叔圈頭把交椅,還是會玩。電影里,吳秀波主演的《情聖2》質量相當不錯,原本可以將他再一次往高處推一把的。可是,拉不上的褲鏈一下敗光了吳秀波所有的人品,人設瞬間崩塌,一輸到底,狼狽退出了演藝圈。

而自從吳秀波留下的大叔市場空白,就此空了出來。按說,于和偉很符合痞帥大叔的人設。

于和偉要形象有形象,要身材有身材,要演技有演技,完全可以衝擊一下,墊補下吳秀波倒掉後留下的叔圈空缺的。

又不是去搶,只是去補位,按說要容易很多。黃渤就是屬於想要的太多了,已經霸占電影一哥了,然後就想著成為大佬,於是去搞了一個「HB+U新導演計劃」,想當電影教父了,結果推出了幾部作品,沒有一個火的,像什麼《風平浪靜》《被光抓走的人》《學爸》等幾部作品,這個計劃基本上已經爛尾了。然後,黃渤還想掙更多的錢,於是出入於綜藝節目,短期是掙錢了,但是長期把自己的名聲也給透支的差不多了。再回頭,電影圈裡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吳京憑藉一部又一部品質過硬的作品,將黃渤趕下了一哥的地位。甚至,沈騰、王寶強都對黃渤實現了彎道超車,連張譯都不輸於黃渤了。

對於于和偉來說,出生於1971年的他,已經52歲了,晉級一線的地位實在太晚了,要想在電影界的混出名頭,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吳京、沈騰、張譯,去下沉到分眾市場裡,比如說叔圈市場。只要搞好自己的人設,去補上吳秀波留下的空檔出來,是完全有機會的。

而且,機會就在眼前,就看會不會去抓,能不能抓得住。原本劇版《大決戰》就是一個機會,只要于和偉飾演的林彪夠精彩,就足以征服中老年齡段的資深觀眾,加上他之前在電視劇領域的沉澱,基本上就可以做到通殺了。但是他飾演的林彪浮於表面,距離馬紹信版遙不可及,等於放在眼前的機會兵沒有抓住。

眼下,《二手傑作》就成了一個新的絕佳的機會,于和偉在片中也是絕對的男一號。而且,這是一部絕佳的大叔電影。

可是,一手好牌,于和偉打得稀爛。

《二手傑作》是一部標準的爛片,于和偉各種違和,演得屁都不是。白瞎了機會。在電影院裡觀影的過程,就是一個觀看各種尬的過程,尷尬的人能將電影院的地板摳出一個洞來。

《二手傑作》翻拍自好萊塢電影《世界上最好的父親》,羅賓·威廉士主演。

原作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喜劇,而羅賓·威廉士演這類角色得心應手,而且他的演技也有保障。

選擇翻拍《世界上最好的父親》,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然後又選擇于和偉來演,等於是錯上加錯。

原本作為諷刺喜劇,充滿了對於現實的嘲諷與批判,在中國的語境里,沒有誰敢這麼做,沒有人。環境就不允許。

國產片里,靠冷幽默出彩的影片是《無名之輩》。這部片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沒有刻意去批評或者批判誰,就靠折騰自己來出差,章宇與任素汐各種折騰自己,將各種梗都往自己身上撒,然後整部影片非常出彩。其餘靠冷幽默出彩的也有,像《驢得水》。但《驢得水》將故事背景放到了民國時期,避開與現實的衝突,儘管批評的很新銳,但架空的時代使得這種批評變得很無力。

《二手傑作》直接翻拍諷刺喜劇,就吃力不討好,起碼原作里對美國教育的強烈諷刺,壓根就學不來,也不敢學,否認連劇本都審不過,拍也怕不出來。這樣,在改編的過程中,已經將原作中精彩的部分給過濾到一半了。

不能說《二手傑作》里沒有批判,但將鞭子不敢落在體制上,而是落在了個人身上,集中到了張子賢飾演的語文老師身上,以及呂行飾演的校長身上,非常的無力,非常的虛弱,也非常的滑稽,違和感極強,壓根就不在點子上。張子賢與呂行的表演,也明顯矯情,前後衝突,形象呆板虛弱,毫無力度,浪費了兩位很有演技的演員。

至於于和偉,由他來主演,就更是錯上加錯。

首先,于和偉的身上壓根就不存在喜劇性。他不是羅賓·威廉士,這名好萊塢黃金配角,他的面容與形象,都是自帶喜劇特性的,大家也都接受,反倒是他主演的純正劇的角色接受度反而沒那麼高。

于和偉長相太正,適合那種高大上的角色,《懸崖之上》里的特工英雄,高大威猛,很符合他的人設;即便是《堅如磐石》里的反派,也是大佬范極足,在他的氣場範圍之內。

演員在崛起過程中,一定要吃人設,像張晉,就適合「西裝暴徒」那樣的人設,換了個樣子,就會拉胯。于和偉也適合高大上的形象,大佬范十足的那種,硬拗小人物路線就很難。

《二手傑作》對於男主角要求的是要富有生活氣息,要自帶幽默,要有小人物的倔強感,這些個點,于和偉無一具備。即便他的服化道儘量往生活氣上去帶,但是只要他站在那裡,就天然而然地氣度不凡,缺少平民百姓的屑小勁。

他這個角色,如果換成葛優來演,就會出效果。只要葛優往哪裡一站,角色的感覺就自動出來了。再不濟換成王千源,那種小人物的質樸感也能出來。或者范偉,也很能出效果。

可是,偏偏于和偉不行。可是,他偏偏又來主演。

所以,這個選角一出來,幾乎就註定了影片的悲劇性。

劇本改編的不合格,演員選擇的不合適,那《二手傑作》還剩下什麼?

答案是沒有。剩下的全是雞毛,一地雞毛,全是垃圾。

按說,于和偉飾演的馬寅波是一個充滿了中年危機的人,這部影片也是一個中年人的故事。可是它在設定上,又偏偏往低幼化上去走,以至於電影院裡來看這部影片的觀眾,很多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的。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孩子看得一臉懵逼,家長也很不滿意。

市場定位完全是錯的。

郭麒麟的出演,也是錯位的。明明郭麒麟已經出演過《贅婿》《慶餘年》了,明明他在相聲界已經獲得了一定地位了,為啥偏偏拉過來飾演一名高中生?

想從郭麒麟身上獲得什麼呢?明明長了一張很成熟的臉,卻偏偏去硬拗童稚感,郭麒麟也做不到,更何況他原本就不是演戲出身的人。只要一開口,就依舊離不開的相聲腔,怎麼看都很尬。擰巴的干毛巾都能擰出水來了。

幾乎所有的點都是擰巴的,真不知道這片究竟是怎麼立項的,主創人員難道就從來不認真想一想嗎?

天知道。反正這樣的爛片也就愛誰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