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中國傳統村落」韓口秘境

2020-01-05     魅力新鄉

孫紅洲 朱嚴 相約新鄉



驢友們說,這裡是八百里太行最經典穿越路線的起點;畫家們說,尋找南太行最美的景色必須從這裡經過;文人騷客會說,只要站在這裡,胸中就會湧起文濤詩浪。這個地方就是新晉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輝縣市黃水鄉韓口村



韓口村兩個自然村俯瞰


許多地名往往包含著這個地方曾經的歷史和功能,而以「口」命名的,當然意味著它地處交通要道。在新鄉南太行,沿山由東北向西南,用口來命名的村莊便有好幾個,如三交口、雁翅口、韓口、馬頭口、鴨口……和它們的名字一樣,這些地方都處於晉東南出入中原的咽喉要道。在這幾個村子當中,隱藏在黃水溝中的韓口給人感覺最為神秘。



韓口的神秘首先在山

韓口村位於輝縣市西北部30公里的太行山深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水——西有王莽嶺、東依轎頂山、北靠青峰山、南流黃水河,由東韓口、西韓口、黃花園、瓦澤溝、冶場5個自然村組成。韓口村擁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植物茂密,林果遍地,山泉清澈,有古樸寺廟,更有迷人傳說。


韓口村周邊山峰


韓口村所在地四周群山環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韓口村的山地以障石岩地貌為主,層層疊疊的山嶺猶如一幅絢麗的山水畫,顯現了層次分明的太行山地形地貌景觀。周邊山峰海拔較高,樹木茂盛,群峰競秀。


韓口村周邊山峰


登高遠望,崇山峻岭的壯美景觀盡收眼底。空中俯瞰,村落猶如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鵬。山嶺中間,突出一個長方形山頭,長 1300 余米,寬 80 余米,高 50 余米,四面如削,峭拔危立,像一條橫臥的巨龍,又像一座瞭望台或觀景台,登頂眺望,四周風光,一覽無餘。(上圖)


韓口村周邊山峰


村落東側有兩座山峰,一高一低,狀如斧削,直插雲天,低的似觀音菩薩,身向前傾,似在走動;高的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如一根柱子插在觀音菩薩面前,被稱為「觀音取棒」(上圖)。

韓口的神秘,還在於這裡是聞名全國的南太行穿越路線的起點。

二十八里黃水溝,盡頭便是韓口,這裡紅崖絕壁,溝壑縱橫。以前很多地方只能在絕壁上鑿出天梯與山下相連,沿絕壁天梯可以到達九峰山,龍水梯,土梯,南盤,滴水寨。這裡是新鄉南太行的第二台階,輝縣人稱「西大絕"。


驢友穿越


從這幾個絕壁上的村莊出發,可以登王莽嶺,轎頂山,老爺頂和南太行最高峰十字嶺。就近能到的景區就有萬仙山,轎頂山,王莽嶺,天界山,九蓮仙。出黃水口,沿太行山腳的旅遊環線,八里溝,關山,寶泉,雲台山也都近在咫尺。

驢友穿越


這些年,來韓口最多的是那些戶外驢友,這裡成了國內外驢友的熱點。爬龍水梯,上白雲龕,登雞冠梯,王莽嶺、十字嶺雙嶺穿越成了驢友們的最愛。這裡的穿越線路豐富多彩,有長的,有短的,有休閒線,也有虐線,每到雙休日,這裡就成了多條穿越線路的起點。他們的目標就是探尋新鄉南太行最神秘的景致,在與大自然相融的心境當中感悟人生的意義。



神秘的自然景觀吸引著眾多的山外遊客,徜徉在韓口村附近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之間,沉澱千年的歷史文化同樣給人們營造了一種神秘的心境。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古時的韓口村無人定居。直到南北朝時期,一家韓姓兄弟採藥至此,看到這裡山林茂密,水源充足,便住了下來,逐漸形成了村落。後來韓家有人在朝中做官,便舉家遷至京城。現在韓口村最大的姓氏為崔姓,崔氏在嘉慶年間因兵亂由西山崗遷移到這裡。

韓口村古樹古建遺存


韓口村的青峰山崖下有一個千年古寺水仙寺,四面環山,東鄰劉秀溝,西接王莽嶺,面對跑馬嶺,背靠「老漢窖」,建於唐,盛於明。有石碑記載,嵩山少林寺第二十七代長老曾經到這裡朝拜,後來寺廟毀於戰火,現在新建的房舍分布龕內,錯落有致,又叫水仙龕。


水仙龕


水仙龕周圍高山密林、山花爛漫、氣候涼爽、風景迷人。山崖處有一天然石龕,龕下有多處山泉,泉水匯成溪流沿山而下,形成了山澗瀑布,蔚為壯觀。

韓口村民居


韓口村千年五角楓


韓口村的民居具有濃郁地方鄉土氣息,是不可多得的特色人文資源。在黃花園自然村,房子所用石材幾乎全部採用當地紅色砂岩,濃郁的太行紅和大山裡的四季變化相得益彰,獨具特色。



豫晉古道

從韓口登天梯上絕壁可直通山西,這裡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豫晉的繁忙商道,古道遺蹟尚存,當你行走在古道之上,聆聽山風,仿佛聞到汾酒、山西陳醋的清香,聽到商隊的馬鈴之聲。


韓口村古客棧


韓口村新客棧

近幾年來,韓口村依託資源優勢,結合扶貧開發,啟動了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村黨支部書記武作有說,現在許多村民辦起了農家樂,韓口村又新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下一步將統一規劃,高層次整體開發,讓古村落展現新容顏


韓口村四季景色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韓口村都有其獨特的秘境,

這裡的神奇與神秘

等待著更多人前來探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ycdW8BMH2_cNUg-D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