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醫療再次被評為全球第一,中國則位居64,差距到底在哪兒?

2024-08-30     39健康網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發布了一份全球醫療評估報告,日本再次被評為全球醫療水平最高的國家,而中國則位於第64位。

日本的平均壽命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除了2011年大地震那年外,一直在穩步增長。

2018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為81.7歲,女性為87.26歲,比30年前延長了大約5年。目前,日本有近7萬人年齡超過100歲。相比之下,中國雖然有58789位百歲老人,但考慮到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這個數字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日本醫療為何能長期位居世界之首?它是如何打造這樣一個令人矚目的醫療環境的?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一、 全民醫保和高額的醫保保障

看病難和看病貴是兩座大山,不少人生怕生了大病會拖垮整個家庭。但在日本,看病的費用問題就沒那麼讓人頭疼。

日本醫院裡用的所有藥品和設備都包含在醫保里,沒有醫保不報銷的藥,所以不用擔心自掏腰包買進口藥。

日本實行醫和藥分開的制度,醫院不設藥房。醫生開了處方,病人得去外面的藥店買藥。這樣一來,就避免了醫生為了多賺錢而開昂貴藥品的可能。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就建立了"先看病後付錢"的全民醫療體系。加入醫保後,看病時自己只需要支付30%的費用。70到74歲的老人,自己出20%。75歲以上的老人,只需支付10%。這樣的醫療體系,讓日本在看病費用上顯得格外人性化。

更關鍵的是,如果一個人一個月的醫療費自己掏腰包的部分超過了8萬日元(大約是4800人民幣),那麼超出的這部分,不管多少,政府都會幫你付。

二、 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

日本醫療制度的完善程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日本的分級診療制度做得不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按規矩來的,那麼日本為什麼能將分級診療做得那麼好呢?

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的楊暘醫生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

1、 預約制度

在日本看病,通常需要先預約。如果沒有預約,可能要等很久,甚至當天都看不上醫生。日本的醫生一般不會加班看沒預約的病人。

2、 多點執業

日本的醫生可以在多個地方看病,或者自己開診所,這比較簡單方便。

3、 收入不掛鉤

日本醫生的收入和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術沒有直接關係,不會因為多看病人就多賺錢。

4、 轉診方便

如果小診所看不了的病,醫生會推薦去大醫院,這個轉診過程優化了醫療資源分配。

三、 遠超於世界平均水平的醫療資源

日本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醫療資源相對寬裕。

根據OECD的數據,日本平均每1000人擁有12.6張病床,這個數字在OECD成員國中僅次於韓國,是OECD平均值的3倍以上。

從醫療設備來看,日本的高級醫療器械如CT、MRI、PET等的數量遙遙領先,是OECD平均值的3.7倍,擁有這些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提高診療的精確性和成功率,提供更為細緻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除了設備,日本的醫護人員也十分充足,能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醫體驗。日本每1000人中的醫生人數為2.6人,護士人數為12.1名,藥劑師數量在過去20年里急劇增加,人均藥劑師數量在OECD中排名第一。

日本醫生每天看的病人數量比我國少,所以他們在門診時能給每個病人更多的時間。醫生可以慢慢詢問病情,詳細講解注意事項。這樣一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也比較融洽。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在醫療領域同樣適用。日本在醫療領域的許多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其專業、嚴謹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這些做法不僅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好的就醫體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參考資料:

[1]《日本醫療位列世界第一?背後的每一個細節都刺痛中國人的心》.INSIGHT視界.2019-02-08

[2]《日本醫療體系全球第一,我國的差距在哪裡?》.醫學界.2019-05-02

[3]《在日本,為啥基層醫生「更吃香」》.丁香園.2017-05-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8dd2b19edd8fac9c93f79d8fcaf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