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能「凍死」病毒?真相來了!

2023-12-14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降雪能「凍死」病毒?真相來了!

降雪能「凍死」病毒?真相來了!

近日,北方不少城市都下雪啦!最近大家被上呼吸道各種感染困擾得不淺,有一些說法也被再次提及:下場雪或雨,人們生病就少了。這種說法真的靠譜嗎?

圖源:卡樂圖片 寧穎 攝

天氣和氣候對呼吸道病毒傳播的影響

天氣形勢或大氣環境條件的波動變化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是較為常見的氣象敏感性疾病。

冬季流感暴發真的是因為天冷麼?冬季室內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人體免疫反應的季節變化,以及包含濕度、溫度、太陽輻射等在內的環境氣象因素,這些都被用來解釋該現象。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研究顯示,流感病毒表面包裹了一層脂類物質。冬季,隨著氣溫不斷降低,這層物質會凝固變得堅硬,對病毒起到保護作用。這層物質在病毒進入人的呼吸道時會融化,病毒便可以肆無忌憚地侵襲細胞。而在溫暖的環境中,病毒還沒來得及侵入呼吸道,防護層已融化為液態,病毒隨即死亡。

國內外眾多研究表明,流感病毒經氣溶膠的傳播依賴適當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有研究發現,流感傳播的最有效濕度為20% ~ 35%,在80% 的相對濕度下,流感的傳播會被完全終止。而病毒在20℃時的傳播效果不如在5℃時傳播效果,溫度一旦上升到30℃,傳播就基本被阻止了。

圖源:卡樂圖片 賈瓊 攝

降溫是否利於「凍死」病毒、細菌?

據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崔青榮介紹,冬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天氣驟變的情況下,對於兒童、老人、體質較差等人群來說,很容易發病。

「溫度主要影響病毒的生存時間,不會影響其傳染能力。」她說。目前普遍認為,低溫會使呼吸道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延長。

據研究顯示,許多病毒在-70℃的低溫條件下,依舊可以長期存活。例如,流感病毒對乾燥、低溫有很強的耐受力,可以在真空乾燥或-20℃以下環境中長期存活;柯薩奇病毒可在-20℃至-70℃條件下長時間存活。

至於「瑞雪兆豐年」這一說法,強調的是低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殺滅多細胞生命體的害蟲。但是,對單細胞的細菌或者無細胞結構的病毒來說,低溫情況下它們會存活更久。

低溫天氣能緩解高發呼吸道疾病嗎?

崔青榮指出,低溫環境可能會加速病毒的傳播,一方面,低溫使人們更容易接觸到病毒,另一方面,低溫可能使病毒在人體內潛伏更久,為病毒感染他人提供時間

雖然,病毒就喜歡寒冷乾燥的空氣,但降雪對病毒傳播有利也有弊。

降雪可以清潔空氣,因為雪花可以有效沉降空氣中漂浮的細顆粒物,而這些顆粒物往往會窩藏病毒或是細菌

「所以降雪過後,空氣品質通常都很好,大家可以放心大口呼吸。」她說。至於我們常說的,「天氣寒冷,小心受涼感冒。」崔青榮表示,這一說法並不準確,這是因為,寒冷不是導致感冒的原因,只是會更有利病毒入侵人體

受寒後,人體呼吸系統黏膜更容易受損,病毒存活時間更長、繁殖更快,進入鼻腔的病毒會有更大的機率感染細胞。

圖源:卡樂圖片 賈瓊 攝

低溫降雪後,疾病怎麼防?

降雪的確可能降低空氣中流感病毒的數量,但對流行性呼吸系統的傳播而言,未必全是好事。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降雪會降低空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病原體,但這並不意味著下雪可以殺死這些病毒。「所以,我們帶著孩子們玩雪的時候需要注意儘量不要接觸口鼻,並且注意及時洗手和消毒。」

李侗曾還提到,雪後濕潤的空氣可能會給呼吸道帶來些許舒適感,但保暖是關鍵,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易感人群,更要注意保暖防寒。同時,按照三年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戴口罩、勤洗手消毒等習慣,對當前的流行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依然有效。

氣溫驟降 這些慢性疾病需當心

冬季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專家提示,人體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19-24攝氏度,過冷或者過熱都會對心腦血管產生影響。近期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心內科門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時增長三成左右。許多人是出現頭暈、胸悶、胸痛等症狀才前來就診。

圖源:央視網

醫生介紹,低溫天氣下,人體血管會收縮,導致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壓也容易波動,極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等各類心腦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郭擁軍表示:有慢性病的朋友,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我們要注意監測,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達標,該吃藥的一定要好好吃藥。

來源:小康頭條微信公眾號綜合廣州日報、國是直通車、頂端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周經韜

審核:武金洋

審核:王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8082343f3cf9a442a86a8a9f8a5c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