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罰58.5萬元,巴黎貝甜冤嗎?

2022-09-07     道君說財

原標題:被罰58.5萬元,巴黎貝甜冤嗎?

被罰58.5萬元,巴黎貝甜冤嗎?

沒想到,巴黎貝甜被罰反而引起了一場爭論。

日前,據企查查官網顯示,8月12日,巴黎貝甜(Paris Baguette)關聯公司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 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8.5萬元。這是今年4月巴黎貝甜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被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曝光的後續。

然而,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微博上,#巴黎貝甜#、#巴黎貝甜疫情期間無證生產被罰58萬#、#巴黎貝甜因臨時生產場所無證被罰#等話題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

「巴黎貝甜被罰」事件始末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上海艾絲碧西食品有限公司主要違法事實為:

在疫情封控期間當事人封閉了位於景聯路759號的工廠,並安排部分因疫情防控措施無法回到住所的員工前往培訓中心暫時過渡,並利用培訓中心烘焙設備及物流中心配送的原材料製作麵包自用。

隨著疫情封控的持續,周邊社區對糕點產品需求增大,當事人於2022年4月23日至2022年4月26日期間,在上述培訓中心內從事糕點類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該地址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相關資質。

當事人的上述行為屬於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回顧上半年,因上海疫情爆發,由於管理混亂和前期物資尤其是食品、蔬菜、生鮮等基本民生保障物資準備不足,物流受阻,給人民的日常飲食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3月底巴黎貝甜配合封控政策關閉了工廠,讓無法返回住處的工人前往培訓中心過渡住宿,並烤制麵包自食自用。4月下旬封控形勢嚴峻,因周邊居民食物需求急切,巴黎貝甜向居民平價出售在培訓中心製作的麵包。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在「巴黎貝甜被罰58.5萬」後,眾多網友紛紛為其「聲援」。

「輸了官司,贏了口碑」?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 上海市監局在回應中表示是依據《食品安全法》法定最低幅度給予(巴黎貝甜母公司)從輕處罰。

有網友調侃道,巴黎貝甜被罰款的58萬就當是廣告費了。很多網友的態度是感謝巴黎貝甜在疫情期間仍然能提供食物,而更該處罰的是提供劣質高價食品的無良商家。

甚至有網友為巴黎貝甜設計出了一句「最牛廣告語」:眾生皆苦,巴黎貝甜。

同時。一些網友也發起了「買空」巴黎貝甜的行動。對於他們來說,巴黎貝甜激活了上海人對於那兩個月的飢餓記憶,它讓上海人突然發現,他們當時之所以還有麵包可以吃,並不是誰的恩賜,而是巴黎貝甜這樣的企業冒著巨大的風險為他們加班加點做出來的。

此前,《北京青年報》亦評論道: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執法要義,但嚴格執法不等於簡單追求執法打擊力度,而不講究方式方法,不考慮違法情節輕重和執法社會效果。任何時候執法都要遵循立法本意和『法乃公平良善之術』的法律精神,既要講力度,也要講尺度和溫度,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行政執法須遵循比例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或平衡原則,意即採取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行為的強度必須與被執行人違反法律的嚴重性相適應,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該原則包括三個子原則:適當性、必要性、最小損害性,罰過相當是核心要求。」

「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執法要義,但嚴格執法不等於簡單追求執法打擊力度,而不講究方式方法,不考慮違法情節輕重和執法社會效果。任何時候執法都要遵循立法本意和『法乃公平良善之術』的法律精神,既要講力度,也要講尺度和溫度,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行政執法須遵循比例原則,又稱必要性原則或平衡原則,意即採取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行為的強度必須與被執行人違反法律的嚴重性相適應,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該原則包括三個子原則:適當性、必要性、最小損害性,罰過相當是核心要求。」

誰對誰非或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大眾的反應不就是對巴黎貝甜最大的肯定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5d1d707756932c30db240286c1e5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