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棉花大面積減產原因分析及對策

2023-10-16     天山植保

原標題:2020年棉花大面積減產原因分析及對策

2020年棉花大面積減產原因分析及對策

2010年,氣候異常多變,棉花大面積減產。為此,四十八團農技推廣站針對特殊年份棉花減產原因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今後異常氣候年份的棉花生產提供參考。

1 2010年棉花大面積減產的原因

1.1 氣象因素

1.1.1 苗期低溫

2010年,春季氣溫回升緩慢,持續低溫,造成棉花大量爛種、爛芽、爛根。全團棉田16.5%棉花重播,66.8%的面積補種。保苗率73.2%~78.2%,直至6月20日早播棉田才現蕾,生育期推遲了10~15 d。

1.1.2 花鈴期氣溫反常

花鈴期是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並進時期。此期棉花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30℃。7下旬正值棉花花鈴期,陰雨和低溫天氣造成棉花紅葉早衰,棉株中部棉鈴乾枯脫落,棉花大面積減產。

1.2 品種因素

主栽品種中棉41號種植年限較長,未能及時進行提純復壯,造成該品種優良特性部分喪失,單鈴重較低。通過調查,2010年,該品種單鈴重為4.6~5.0g,較原有品種減少了0.4~0.5g。

1.3 種植結構不合理

常規棉種植比例較大,雜交棉種植面積較小。雜交棉具有優質、高產的基本特徵,其產量較常規棉增產達10%~30%。通過調查,2010年,中棉41號單鈴重為4.6~5.0g,雜交棉的單鈴重為5.5~5.8g,雜交棉表現較大的增產潛力。

1.4 管理粗放

巴楚地區,棗棉間作較多,在棗棉間作種植模式下,農戶對棉花的管理不到位,不及時。棗棉間作對鉀肥和微肥的需求量較大,施肥量不足時,棉花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小,節間縮短,生長發育緩慢,植株早衰,蕾鈴脫落嚴重,纖維品質差,產量降低。另外,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也是造成棉花減產的重要原因。

2 提高棉花產量的對策

2.1 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要充分考慮一切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確保備災物資到位,並採用多種措施防風固沙。結合天氣預報並根據土壤溫度確定播種時間。棉花播種後遇到自然災害時要及時查苗補種,促苗早發。

2.2 優良品種的提純扶壯

用種單位要建立科研及良種繁育基地。種子要精細篩選,播種後要科學用肥,精細管理,確保優良品種的原有品質。

2.3 加大雜交棉品種的推廣力度

雜交棉品種具有個體優勢明顯,生長速度快,結鈴集中,單鈴重,衣分高,豐產性強等特性。2010年,雜交棉品種單鈴重5.5~5.8g,較主栽品種中棉41號單鈴重重0.5g以上,單產增加15%以上。

2.4 提高田間管理水平

棉花生產除了品種和土地因素外,田間管理尤為重要。棉花前期要以保苗、促苗為主;花鈴期要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減少蕾鈴脫落;後期要注重保根促葉,防止棉花早衰。棉花全生育期要及時防治病蟲害,科學調控。

3 小結

2010年,四十八團棉花大面積減產的原因主要有氣候、品種和管理等因素,只要加強防災意識,選用優良種子,注重棉花生育期管理,一定能夠保證棉花穩產和增產。

作者:趙麗、王昆(農三師四十八團農業技術推廣站),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12bda5ddd51f0f942caca83e35ca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