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無爭的蝙蝠,其實什麼都吃,這篇文章帶你了解蝙蝠複雜的食性

2023-02-16     娛樂九九

原標題:與世無爭的蝙蝠,其實什麼都吃,這篇文章帶你了解蝙蝠複雜的食性

如果不是出了新冠這個bug,談到蝙蝠,人們腦海中首先湧現的關鍵詞更可能是超聲波回聲定位,而不是「毒王」。更何況就這件事而言,蝙蝠一直在有罪和無罪的邊緣徘徊。

不過話說回來,蝙蝠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毒王」,2003年的SARS和2012年的MERS,蝙蝠都難辭其咎。例如MERS,正是由蝙蝠傳給駱駝,又由駱駝傳給人類。

蝙蝠的身上攜帶著若干種病毒,是一種危險的動物

蝙蝠是一類神奇的哺乳動物,迄今為止,生物進化史上總共只出現過四種統治天空的動物,即昆蟲、翼龍、鳥類和蝙蝠。相比蝙蝠,鼯鼠只是可以滑翔,並不算真正意義的飛行。

蝙蝠神奇的睡覺姿勢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重點,好多人心存擔憂,萬一它睡著睡著掉下來,那豈不是要摔死了?這個問題嘛,簡直是多慮了,蝙蝠已經進化出適宜倒掛的身體結構,血管中存在的瓣膜可以有效防止腦充血,而且選擇倒掛也是為了方便起飛,利用重力加速度輕鬆展翅翱翔。

人類當之無愧是世界上最能吃的物種,大到飛禽走獸,小到堤邊螻蟻,凡入眼帘之物,皆難逃舌尖之邀。煎炒烹炸蒸煮燜燉輪番上陣,只為滿足食客們貪婪的味蕾。

蝙蝠其實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動物(不知道為什麼,提到與世無爭,我腦子裡全是樹懶),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與世無爭的蝙蝠,每時每刻也在經營著自己的滋潤生活,作為一個憨憨,其實這也是個吃貨。走,去看看這小傢伙兒平時都吃點啥。

說到蝙蝠,大多數人應該都脫口而出吸血蝙蝠。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當成一種祥瑞的寄託,因為「蝠」與「福」諧音(雖然現在估計是當不了吉祥物了)。甚至蝙蝠的糞便都曾入藥,人稱夜明砂,迷信的人總是認為這能治療眼疾。從打馬寶(馬體內的結石)被證實無藥效起,我就一直對夜明砂抱有懷疑,果然,據說蝙蝠糞便已經退出了中藥名單。

在西方,蝙蝠往往代表著恐懼和不安

中國蝙蝠沾了名字的光,但很遺憾,在西方,蝙蝠自古就是邪惡的化身,吸血蝙蝠的存在更讓人心生陰影。吸血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專門以吸食血液為生的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一帶,分為普通吸血蝙蝠、白翼吸血蝙蝠和毛腿吸血蝙蝠三種。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血液營養的匱乏性,這就迫使吸血蝙蝠每次要吸食高達5大茶匙體積的血液!而且,它的目標不僅僅是牛羊等牲畜,還會襲擊人類。每年都會出現多例被吸血蝙蝠咬傷而感染狂犬病的惡性事件。

吸血蝙蝠在進化過程中,與免疫和新陳代謝有關的基因已經演化到相當適應其嗜血的習性,這能幫助它抵禦血液中病原體的攻擊;腸道內存在的大量菌群也能幫助它有效吸收血液中的營養物質。相比普通蝙蝠,吸血蝙蝠有更強的檢測紅外輻射的能力,這可以幫助它們定位血管的位置,為了滿足自己貪婪的慾望,吸血蝙蝠在用鋒利的牙齒劃開獵物的皮膚時分泌含有抗凝血成分的唾液,就像螞蟥吸食血液時分泌的抗凝血劑,然後用長長的舌頭不停地舔下去。而目前一些科學家正在基於這種抗凝血物質研製治療血栓的藥物。

雖然吸血蝙蝠如此臭名昭著,它倒是還有溫情地一面:蝙蝠畢竟是群居動物,有一些吃飽喝足的吸血蝙蝠有時候會主動把喝下去的血反哺給同伴,貌似聽上去比較噁心,不過這至少說明吸血蝙蝠也不是冷酷無情的惡魔。

大部分蝙蝠還是規規矩矩地吃蟲子。每到夜晚,蝙蝠出色的回聲定位系統就派上了大用場。有很多人認為蝙蝠既然已經具備了神級的聽覺,大機率它就是個瞎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不少蝙蝠還是有一定的視力的,可以作為一個回聲定位的輔佐。當然,在夜晚捕食的時候,視力幾乎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但不代表蝙蝠不需要視力。不過,科學家們曾經發現過一種以花蜜為食的葉鼻蝠,這哥們兒確實是個色盲,不過也不是啥也看不見。

大部分蝙蝠以昆蟲為食

全世界大約有近1000種蝙蝠,其中約80%都是吃蟲的,在它們的食譜上包括金龜子、蚊子、蛾子等昆蟲以及蜘蛛、蠍子等甲殼節肢類的爬蟲。它們的胃口還是相當可觀的,據統計,一隻食蟲蝙蝠一次可以吃下近1/3體重的食物,從這個角度來講,食蟲蝙蝠其實對控制病蟲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把握好原則,人與自然完全可以和諧相處。

上文提到了一種以花蜜為生的蝙蝠,這類蝙蝠究竟如何呢?它們是果蝠科中的少數種類,如某些長舌蝠。它們普遍用舌頭伸入花朵舔食花蜜,自然它們的舌頭會很長很長,某些種類的舌頭甚至比體長還要長!就像變色龍一樣。長舌蝠在吸食花蜜的同時它們的身上會沾染許多花粉粒,所以它對某些植物的傳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這類小眾蝙蝠,吃素的裡面基本就是乖乖地吃水果嘍。吃水果的蝙蝠會給人一種老實巴交的感覺,不吃肉、不吸血,人畜無害,多好。奈何現實是殘酷的,你家「毒王」的名號還真不是吹的,被蝙蝠啃食或舔過的水果有可能成為一顆定時炸彈,一旦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被人誤食,後果也許會不堪設想。

幾年前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疫情,正是因為一個小孩子誤食了沾有少量蝙蝠糞便的水果所致。當然這件事也沒必要杞人憂天,只要控制好深入自然的尺度,不打擾蝙蝠正常的生活節奏,明辨是非,其實蝙蝠也不會成為人類的敵人,相反蝙蝠成為了許多病毒的宿主,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其他動物被直接感染的風險。

凡事不能想當然,吃水果的蝙蝠不一定都是「萌妹子」「小可愛」,接下來登場的這位,就是個十足的大塊頭:來自東南亞的馬來大狐蝠,它偶爾也會吃點花蜜嘗嘗鮮。馬來大狐蝠的特徵十分明顯,因為它的脖頸與胸前部分會有金色的皮毛,似乎在宣告自己土豪的身份。

馬來大狐蝠是打臉那部分說蝙蝠是瞎子的最好例證,晚上出來覓食的時候,它更多地是直接用眼睛看,根本用不著回聲定位。這哥們兒名字中有個大字,那它到底有多大?說出來怕驚著你,世界上最大的一隻馬來大狐蝠翼展高達1.83米!居然比我的身高都大,突然感覺自己好受傷。

而事實上,因為食物充足,加上可能不用飛來飛去捕捉獵物,大部分吃水果的蝙蝠個體都偏大,所以說,別看人家吃素,骨子裡可不是吃素的。

在我國的雲南地區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有時候會出現亞洲象偷吃莊稼而引發的人象衝突,有些吃水果的蝙蝠也遇到了此類棘手的情況,它們有時候會因為食物短缺偷吃果農的水果而慘遭殺害。如何處理好人與蝙蝠的關係,或許真的是時候認真考慮了。

最後登場的就是重頭戲了,吃肉的!像這一類的蝙蝠往往長有比較發達的爪子,主要是一些巨耳蝠科的蝙蝠。這些食肉蝙蝠的食譜並不局限,既有小型齧齒動物,也有青蛙和蟾蜍,而且,它們懂得分辨食物的毒性有無,一旦抓到對生命健康會產生威脅的食物便會果斷放棄。當然,它們有時候也會表現得相當殘忍,會對同類下手。

吃肉的蝙蝠中最神秘的一類就是吃魚的。在墨西哥,有一種叫索諾拉鼠耳蝠的蝙蝠,它們是傳說中的捕魚小能手。蝙蝠畢竟不敵鷹隼類,沒有超高的飛行速度和強壯的身體結構,一般它們都是爪子大,腳掌總體還是一般大小。索諾拉鼠耳蝠有自己的竅門,它們會巧妙利用鯊魚的捕食:在鯊魚追逐魚群的時候,難免會有部分魚兒躍出水面,這時它們就會趁機伸出利爪,飽餐一頓。

珍貴的大足鼠耳蝠捕魚畫面

在南美叢林中,也有一種墨西哥兔唇蝠,同樣具有吃魚的習性。不過在吃魚的蝙蝠里有一個大明星——中國獨有的大足鼠耳蝠。科學家們花費了70年才找到其會吃魚的證據,原因在於它的食物清單中大部分還是昆蟲,吃魚的時候不是很多。最初讓科學家們產生懷疑的就是它那雙神秘的巨大爪子,如此駭人的爪子,僅僅用於捕捉昆蟲,豈不是有些大材小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科學家們還是拍攝到大足鼠耳蝠伸出雙爪捕魚的畫面,結束了這一科學謎題。但很可惜,憨態可掬的大足鼠耳蝠已經成為了瀕危物種,是時候保護這種我國獨有的夜空精靈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dd0395a3f485e867e2fa2d8db4912c.html

















蛋糕媳婦真行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