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研製「曲速引擎」,「超光速飛行」真的存在?

2019-08-09     玲玲談科學

探索宇宙是每一個天文學愛好者的夢想,有時候,我們抬頭看看地球上的天空,看那滿天的繁星,一閃一閃的好不熱鬧。那是銀河系中的恆星在向地球展示自己,並且在天文學的愛好者眼裡它們其中的每一顆都有獨特的魅力,它們有著不一樣的規律,不一樣的宇宙環境,不一樣的星球特點等等。

可是我們也知道,這些星星都是銀河系範圍內的恆星,但是哪怕天上的行星多的我們都數不過來,而對於宇宙來說,銀河系只是其中十分渺小的一個星系。即便如此,銀河系的範圍也達到了16萬光年的距離,宇宙中的光都需要經過16萬年才能順利穿過銀河系,而更不用說人類了。

因此,人類如果要探索宇宙,那麼就必須要在速度上下功夫,使人類的科技可以達到超過光速,不然人類就永遠無法探索更加遙遠的宇宙。不過2014年,美國科學家宣布,計劃研究這種可以使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進行「超光速」飛行的裝置,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人類的宇宙飛船真的能在太空中進行超光速的飛行。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科幻電影的設定並不是編劇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在很久的時候就出現過一定的科學假想。在二十世紀50年代,德國科學家就曾提出過一個設想,他認為人類可以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來完成超光速飛行。

如果人類有足夠的能力在宇宙飛船上配備一個可以只要強力磁場的裝置,就可以利用引力場推動飛船前進,只要這個磁場足夠強大,那麼就會使宇宙飛船進入一個宇宙中正常的時空更高的二次空間,從而達到超光速的飛行目的。一旦宇宙飛船上的強大磁場小時,飛船就會從二次空間中掉落出來,重新返回正常的時空。

但是由於人類的科學技術的限制,我們一直沒有製造出這種裝置,但是由於這一奇幻的設想引起了科學界的轟動,由此被人們用在科幻文學上,成為了科幻電影中的「常客」。電影《星際迷航》中的宇宙飛船用到的超光速裝置「曲速引擎」就是對這種理論的應用。

看過科幻電影的朋友應該清楚,這是一種可以使宇宙飛船的運行速度超過光速的裝置,因此在未來科技發達的時代,人類在太空中不再受困於宇宙遙遠的光年距離,從而使得人類在宇宙中的探索變得十分方便。而在事實上,已經早2014前,就有科學家開始研製超光速運動的裝置。

事實上,美國科學家早在2014年就向外界宣布將要研製這一神奇的裝置。在所有科學家都對這個項目都表示極大的興趣並且投入大量的關注後,發現美國科學家製作的曲速引擎實際上已經背離現有的物理學的原則問題,並且這一套理論還缺乏大量的物理原理和數學原理,因此缺乏大量的漏洞,甚至不太可能存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Ek9GwBJleJMoPMuY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