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如果伊朗「動手」,將是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最大的威脅

2023-10-24     匯通網

原標題:警惕!如果伊朗「動手」,將是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最大的威脅

警惕!如果伊朗「動手」,將是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最大的威脅

匯通財經APP訊——當哈馬斯本月早些時候襲擊以色列時,許多關注能源領域的人們的第一反應是回憶起1973年的石油危機。

那一年,另一場阿以戰爭導致阿拉伯對中東石油的最大西方進口國實施石油禁運,這反過來導致了大規模的石油短缺,加油站排隊,通脹飆升。

然而,正如見多識廣的觀察家所指出的,現在的石油供應情況與1973年大不相同。如今,非OPEC的產油國比當時更多,正是以美國為首。美國在1973年的石油禁運中遭受的打擊可能最為嚴重。

2023年的情況與1973年大不相同,全球核心大宗商品的供應仍有可能中斷。然而,其影響可能比1973年的禁運要小。

今天的美國不僅僅是一個石油生產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不幸的是,美國也仍然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過去幾年的進口量一直徘徊在600萬桶/天左右。與此同時,印度和中國憑藉其高進口量成為最大的需求驅動者。

這已經足以讓分析師們開始談論布油將重返100美元/桶的話題,許多人已經這麼做了。與此同時,對於依賴進口的歐洲來說,天然氣價格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以至於歐盟目前正在考慮延長今年2月批准的天然氣價格,以降低氣價。

這一措施在成員國之間存在爭議,當然也不受天然氣出口國的歡迎,但隨著俄烏戰爭的衝擊波逐漸平息,氣價也隨之下跌,從而消除了歐盟不得不看天然氣出口國對其價格上限做出反應的情況。

順便說一下,這是與1973年的另一個顯著的不同。這一次,令人擔憂的不僅是石油供應安全,還有天然氣供應安全,此前以色列在海上發現了兩個巨大的油氣田,成為東地中海地區的主要天然氣生產國。現在,其中一個因為安全原因被關閉了,氣價立即上漲,現在歐盟正在討論延長氣價上限。

然而,最令人擔憂的是石油供應,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分析人士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即石油供應安全的最大問題將是伊朗直接捲入戰爭。這將自動導致美國以制裁的形式作出回應,這些制裁也將自動針對伊朗的石油工業。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以色列襲擊伊朗,可能會破壞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而伊朗關閉Hormuz海峽(這可能是對以色列這一舉動的回應)同樣具有破壞性,因為那裡是全球石油的重要通道。

幸運的是,對於依賴石油的經濟體來說,這樣的事態發展到目前為止還不大可能。對全球石油供應安全最大的威脅並不是戰爭本身,而是這場戰爭將對本已吃緊的市場造成什麼影響,而我們已經目睹了這一點。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這場戰爭暴露了美國和沙特關係的破裂。沙特正在恢復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美國起到緩和作用),但在最近加沙一家醫院受到飛彈襲擊之後,利雅得立即譴責了以色列軍隊,並表示支持巴勒斯坦。

正如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師Neil Beveridge所說的那樣,這實際上結束了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談判,表明沙特的利益不再與美國的利益一致。這也意味著,沙特保持全球市場供應充足而沒有顧慮,因為這個市場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是它的盟友美國;反過來,這意味著,沙特可以延長其產量上限,只要他們想保持油價上漲。

從中東最近發生的事件中得出的第二個重要結論是,儘管各國付出了巨大努力,通過投資數萬億美元尋找可替代的能源生產方式,來降低至少部分地區對石油的依賴,但世界仍然完全依賴石油,包括雄心勃勃轉型的歐洲,以及甚至更雄心勃勃轉型的中國。

有證據表明,事物越是變化,它們就越是一成不變。早在1973年,美國的石油工業正在衰落,中國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石油消費國,OPEC統治著世界石油供應。

現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而歐洲正試圖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但顯然,OPEC仍然控制著世界的石油供應。有報道稱,遏制衝突的外交努力仍在繼續,油價在上周末有所下跌,但這並不意味著油價升至100美元甚至更高的危險已經結束。事實上,唯一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是,沙特及其OPEC+盟友不願過度控制市場,導致需求死亡。

布倫特原油連續日線圖

北京時間10月24日13:08 布倫特原油連續 報 89.17 美元/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8dbfd3a179160e0e7650e183fdcf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