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優酷,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文|霓星
3月31日,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新時代中國故事創作論壇--為好內容全力以赴 踔厲奮發啟新程」論壇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任道遠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中心主任祝燕南分别致辭。
與時代同行,
講好有中華立場的中國故事
以時代為坐標,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已經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正如任道遠強調的以下三點:第一,堅持守正創新,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凝心聚力投入主題精品創作,書寫多彩團結奮進的中國,同時堅持網絡視聽創新的特質,充分把握藝術+技術的特點,充分發揮網絡視聽互動性、社交性的融合傳播以及大小屏互動的傳播特色;第二,鍛造精品佳作,提升思想內涵,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鮮明的價值底色,從真向善求美,用精神力量感染人、感召人,在堅守中華文化的立場上把準時代脈搏,找到情感的共鳴點;第三,凝聚行業合力,通過管理部門、視聽機構、專家學者、媒體單位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動網絡視聽傳播不斷繁榮發展。為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中心主任祝燕南也表示,中國故事是屬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中國新故事、世界新故事。而要想完成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這一重要的時代命題,網絡視聽行業要肩負起職責與使命。「用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擔當書寫和創造新的時代,屬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中國新故事,世界新故事。」祝燕南致辭時表示,這是我們記錄新征程、創作新故事的宏闊的時代背景和世界圖景,我們必須胸懷時代背景,放眼世界圖景,登其頂而得其大。他指出當前最打動世界人心的中國故事就是中國式現代化,要以各類網絡視聽文藝體裁、文藝形式、文藝作品,形象化、藝術化、鮮活化把中國式現代化深刻內涵,把生動的中國實踐、中國奇蹟、人民幸福、精神風貌用宏大敘事提煉出來。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優酷副總裁、總編輯張麗娜女士旗幟鮮明的提出我們要「為好內容全力以赴」,她指出網絡視聽平台已發展成完全涵蓋製作、發行、傳播和為整個業界帶來這樣一個源頭活水的平台。在她看來,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好選題、好故事、好創意、好傳播、好人才缺一不可。
更進一步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鬍正榮強調了以內容為根本的重要性。他強調,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首先要有中華立場,在抓住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構建屬於我們的話語和敘事體系。胡正榮從現實情況切入,回應了「用什麼來講中國故事」「怎麼來講中國故事」兩個問題。他認為,把自己想講和別人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做好這「三個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講故事是做好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讓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對內、對外講有人聽,用當代性和普遍性為好內容全力以赴。」胡正榮說道。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從「中國式」三個字的解讀出發,提出如今我們面臨的大的使命是重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創造性統一,在這其中,則要處理好中國性與世界性、傳統與現代兩對關係。無論是回到歷史現場和回到人性起點的《覺醒年代》,還是《人間世》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亦或將社會熱點議題置於敘事規律中的類型劇,都要跟當代對話、有當代價值。在此基礎上,實現網絡視聽內容的大眾性與引領性,重新認識現代化歷史和未來,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享價值才有可能。
與技術互動,
打造有創新表達的好內容
持續穩定的精品輸出僅僅是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基石,而如何做才能讓網絡視聽「好內容」得以常態化延續,更值得思考和總結。內容驅動和技術革新都為行業和產業創新帶來了全新想像。
從人工智慧技術在影視文化行業的應用,到5G技術快速發展促使虛擬與現實的融合,科技的進步一方面解放了創作者的藝術力,另一方面也給用戶帶來了極致的視聽體驗。在本次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智媒中心主任陳昌鳳結合媒介技術領域的前沿研究分享了智慧媒體如何賦能網絡視聽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體會。首先,陳昌鳳帶來了chatGPT關於四川美食在美國的系列視聽媒體策劃,通過這個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的生動案例,她強調技術帶來的生產力變革、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以及人工智慧助力創作創新的重要作用。
在圓桌對話中,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楊乘虎表示,好內容成為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實際上是由需求側的消費模式更新帶動的。要將好內容精準到用戶,用優質內容滿足國民在新時代的需要,這一切的基礎和來源就在於中國,「表達好中國就是好內容。」他說道。
本次論壇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表示,講好中國故事既需要「導向引領」,也需要「產業促進」,以責任公信展示「可信」,以美學溫潤呈現「可愛」,以文化煥新實現「可敬」才是中國故事的核心所在。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同時也是《追光者》系列紀錄片總導演。他通過《追光者》第三季對最新AIGC輔助內容的應用進一步闡釋了數據時代人機學習的互動意義。
從第一季聚焦50個脫貧攻堅人物故事的「覺醒之光」到第二季講述建黨百年中的人物的「安心之光」,再到以「這就是高手」為主題的新一季,《追光者》始終致力於實現通過社會命題更新和社會情緒共振做到影像文本和社會意義的互動。具體而言,突破典型人物報道的原有框架,周逵和團隊從選題策劃和敘事角度等多方面突破,通過非虛構的方式展示人物的「光暈」而非「光環」。他表示,期待在未來遇到更多好故事,並將更多好內容傳播出去。
阿里影業副總裁敦淇也表示明顯感受到人工智慧將為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並相信科技改變行業的力量。同時,他還分享了來自自己負責的自製劇部門的創作體驗。從2022年9月開始在四川取景的鄉村題材劇《第五名發家》講述的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大學生第五名在進城後返鄉並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
近年來,優酷立足社會責任,持續探索「技術+藝術」的融合創新,不僅在拓寬創作邊界中賦以現代網絡視聽新活力,還讓科技更有溫度地致力於用戶觀看體驗和影視產業工業化的升級。
與用戶對話,
讓正能量價值引領成為底色
作為當前最為主流的文化陣地之一,網絡視聽正以更鮮活的感染力和更強勁的感召力打造更多立得住、傳得開的文化精品,而在這一過程中,優酷始終堅持初心,守正創新,以積極昂揚的姿態為優質創作與宣傳探索更多有益的發展思路。
2022年,網絡視聽行業蓬勃發展。優酷堅守價值引領的責任使命,陸續推出了「紀實中國三部曲」「英雄系列」「國潮系列」等多個主題鮮明的特色主旋律精品節目帶,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展現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
劇集方面,《青春正好》紮根綠野山水,用細膩筆觸勾勒出新時代新青年的昂揚面貌,也書寫了美麗鄉村的動人畫卷;《情滿九道彎》作為「京味」題材的又一力作,真實還原了特定年代下北京胡同青年的文化氣質,在個人成長的描摹中映射時代變化。綜藝方面,《這!就是街舞》於2022年推出越南版,標誌著中國網綜模式第一次走出國門開花結果。此外,優酷在微短劇賽道的多重布局也可見其持續投入和內容升級的決心。張麗娜透露,涉及糧食安全的題材內容和中國歷史英雄系列將在不久後與觀眾見面。
燦星文化副總裁陸偉強調,綜藝節目創新的抓手是主題,這個抓手與社會現實相融合,節目的主題情感與社會大眾產生共鳴,這才是真人秀節目故事講述的重要基準點,也是《這!就是街舞》系列一直堅持的方向。
藍天下(浙江)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章碧珍強調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中的全鏈條配合,包括前期、後期、宣傳、營銷等,技術口的協同和體系的建立無疑是為內容創意加分的關鍵。
北京燃映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周君則從國風幻境音樂晚會《山海奇幻夜》的創作經驗進行了具體闡釋。《山海奇幻夜》把《山海經》中的神話色彩角色和東方美學符號作為創作來源,《山海奇幻夜》的形象化、視覺化、時尚化創作是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
優酷文化內容中心總監王曉楠也分享道,要做好人文類的題材,最核心的點是「人文在人」。「人」的力量不僅僅指人文節目中的嘉賓選擇,更在於節目主題圍繞人的精神生活而展開,強調人內在的力量。《文學的日常》第二季邀請到創作《虛土》《一個人的村莊》的作家劉亮程,節目播出後劉亮程的書籍銷量明顯增長,他又邀請主創班底投入拍攝紀錄片《大地生長》,製作完成後繼續在優酷播出,這便是一次內在力量的循環。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任道遠,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中國社科院新傳所所長鬍正榮、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清華大學智媒中心主任陳昌鳳,北師大教授楊乘虎,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優酷副總裁、總編輯張麗娜,阿里影業副總裁敦淇,燦星副總裁陸偉、藍天下總裁章碧珍、北京燃映畫公司CEC周君、優酷文化內容中心總監王曉楠等聯盟代表,共同啟動及見證了「網絡視聽創新聯盟」的成立。
總的來看,當下的網絡視聽平台越來越意識到用作品力量說話、用誠意對待用戶的力量,於是投入到內容創作中的更多精力和資源給予網絡視聽內容更多精品化質感與正能量內涵。在這其中,優酷發布的全新平台主張「為好內容全力以赴」不僅是嘗試拍平台首次將精品化內容追求直接外化為平台品牌主張,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命題的有力回應。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優酷,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