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州:中西醫結合,為胸痛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

2023-09-01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張敏州:中西醫結合,為胸痛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

近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二(8月15日),張敏州教授的門診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手拿錦旗,言辭之間盡顯對張教授的感激之情,稱張教授是他的救命恩人,並邀請張教授合影留念。

患者李某及其家屬與張敏州教授合影

原來,今年44歲的李某,既往無其它基礎病史,這次造影提示冠脈有嚴重左主幹+三支病變,並有多處瘤樣擴張。

為了讓患者最大限度的獲益,張教授選擇更適合李某的診療方案——冠脈搭橋手術。在取得了李某及其家屬的知情理解及同意後,最終在心胸外科和重症醫學科醫生的通力協作下,成功進行了冠脈搭橋手術並順利渡過了圍術期的難關。

後來,患者在護理團隊指導下練習八段錦促進心臟康復,最終高高興興地出院了,成就了這一段醫患佳話。

等送走病人後,張教授向跟診的學生介紹:「李某是剛剛出院的患者,因為反覆胸痛而入住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胸痛中心病房,入院後完善冠脈造影提示左主幹+嚴重三支病變。

「其實,對於這位嚴重冠心病的患者來說,目前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藥物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治療以及介入手術治療。首先藥物治療是基礎,但是搭橋手術與介入手術之間如何選擇,如何判斷哪一種血管再通治療的方法才能夠讓患者最大限度的獲益,是一名臨床醫生應當具備的綜合能力。」

患者冠脈造影提示嚴重左主幹+三支病變,多處瘤樣擴張

雖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創傷小、圍手術期併發症發生率低、患者術後無須臥床休息、醫療費用降低、患者更容易接受等優點,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廣泛認可。而冠脈搭橋手術需要開胸,而且需要心臟停跳下體外循環,所以創傷比較大。無論是對醫生的手術技術還是對患者的醫療費用壓力都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張主任仍然選擇讓患者冠脈搭橋手術呢?

這主要考慮到,如果採取介入治療,存在需要分次介入手術且閉塞病變可能無法打通、瘤樣擴張位置支架貼壁不良等可能,手術風險極高。所以,從病人的角度,在這種狀況下,採用冠脈搭橋手術,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

像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張教授和科室收到的錦旗也數不勝數。就在李某送來錦旗後一周,科室又收到了一面來自劉某的錦旗。

劉某是在家中一天內多次突發意識喪失,呼叫120送至外院後完善相關檢查考慮心源性暈厥可能性大,建議住院治療。患者及家屬拒絕住院回了家,但回家後不久再發意識障礙,伴有點頭樣呼吸,呼之不應,家屬立即予心肺復甦並呼叫120。

120醫生到達現場後繼續給予心肺復甦搶救,並連接AED提示室顫,立即予除顫1次,繼續心肺復甦約3分鐘,劉某可恢復自主心律及呼吸,馬上轉運至120車上。回院途中患者再次出現室顫,予再次除顫後可恢復竇性心律,神志轉清,四肢不自主活動,視野缺損。

完善心電圖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時間就是生命!尤其是像劉某這樣子反覆室顫的患者,每拖延一秒,死亡的危險程度就會成倍地增加,需要開通綠色通道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賽跑。

值班的毛帥副主任醫師向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張敏州教授及郭力恆主任請示彙報,在全面評估手術干預的風險與獲益後,兩位主任考慮劉某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如不做急診手術,任由疾病進一步發展,必然導致心肌梗死範圍擴大,病情惡化進展,一致認為有急診手術指征。

毛帥副主任醫師與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後,取得知情同意後開通綠色通道,對劉某緊急實施了冠狀動脈介入手術。術中劉某在手術台上再次發生室顫!醫護人員通力合作,立即再次予電除顫,並給予支架植入完成血運重建,隨後患者可恢復竇性心律。返回病房後進一步監護治療。

LAD嚴重狹窄

植入支架後

本以為完成血運重建後,劉某的病情能得到有效緩解。然而危險仍未遠離。返回病房後沒多久,劉某床邊監護再次提示室顫,好在值班醫生已將除顫儀放在床旁,在短時間內予以電除顫後,劉某即恢復竇性心律,隨後繼續維持利多卡因泵入,避免惡性心律失常事件再次發生。

第二天查房,張敏州教授考慮劉某為反覆室顫患者,特別是完成血運重建後仍發生了惡性心律失常,猝死風險極高,有自動轉律除顫器(ICD)植入指征,曾銳祥主治醫師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必要性,經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排除手術禁忌症後,由招煦傑主治醫師主刀、張敏州教授指導,完成了劉某的ICD植入。

住院期間患者一直服用益氣活血中藥「通冠膠囊」,術後逐漸康復,未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傷口癒合良好。出院當天,劉某及家屬為表感謝,特別製作了感恩錦旗送至科室,感恩醫護人員的救命之恩!

患者劉某與主管醫生連寶濤合影

張敏州教授一直以來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方向,帶領團隊主攻的病種被稱為「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急性心肌梗死。在國內中醫系統中最早開展心臟病介入治療及起搏器植入手術。1998年,張敏州教授為97歲高齡的吳老伯植入起搏器,讓吳老伯安度百歲;2008年,為104歲急性心肌梗死的田婆婆植入心臟支架並用中藥復方製劑通冠膠囊治療,創醫學世界紀錄,讓田婆婆直至110歲仍健康狀態良好,再次引起國際上的肯定。

張敏州教授說:「近期這兩位心臟疾病患者的成功救治,充分體現了廣東省中醫院具有強大的心臟內科與外科合作團隊,在內外科通力合作下,已經治癒了大量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挽救了許多鮮活的生命,如今也越來越多的病人選擇來省中醫院治療心臟疾病。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水平站在前沿,現代醫學跟蹤得上,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的醫院發展戰略」。

供稿:重症醫學科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5bb4b68c86a4d6079b581cfbb02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