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內40場球局,為啥是羽毛球讓「上班人」放下人設包袱?

2024-09-18     新民周刊

只要你想打球,總有一個球局適合你。

文 |黃祺

中青年「上班人」為何鍾情羽毛球?羽毛球運動上手快、門檻低,老少皆宜、豐儉由人,時尚健康。而且,羽毛球場地遮風擋雨,運動中大家的形象也比較宜人,這讓打羽毛球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交屬性。

在羽毛球場,「上班人」放下了辦公室里的人設包袱,社交範圍可以突破部門和職級的阻隔。加上如今約球軟體和社交軟體帶來的便利,球友很容易成為可近可遠的朋友,讓下班後打羽毛球蔚然成風。

比桌球「洋氣」,比網球「便宜」

我們的父輩,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上班人」,愛打桌球的似乎特別多,為什麼到了這一屆「上班人」,羽毛球成了大家的最愛?面對這個問題,居住在上海的幾位受訪者紛紛表示:羽毛球似乎比桌球「洋氣」一點。

事實上,現代桌球和現代羽毛球都起源於英國,都是舶來品。

羽毛球的英文是Badminton,名稱的來源據說有一個故事。19世紀英國格洛斯特郡伯明頓莊園,舉行了一次公開表演,幾位從印度退役的軍官用球拍和球進行對擊遊戲,球是用香檳酒的軟木瓶塞插上鵝羽毛製成的。這個遊戲很快被英國人接受並傳播開,羽毛球運動就此誕生。

1893年,羽毛球俱樂部在英國逐漸發展起來,成立了第一個羽毛球協會,規定了場地的要求和運動的標準。1939年,國際羽聯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規則》。

現代羽毛球運動大約是在1910年左右傳入中國,最早在上海,隨後在廣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會和學校中出現。

新中國成立後,羽毛球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在中小學中,羽毛球和桌球、籃球、排球是學生們最為熟悉的球類運動,無論是條件相對完善的城市學校還是過去比較簡陋的鄉村學校,這幾種球類運動都是校園中歡聲笑語的來源。

桌球先於羽毛球,成為上一代職場人的愛好。

一位運動愛好者分析說,可能是因為桌球對球場空間的要求相對低,工廠車間裡只要有能擺下球桌的一塊空地,桌球就能打起來,球拍、球體積都比較小,攜帶方便,因此在當時大家生活條件都不算好、體育設施不多的社會環境中,桌球的可及性更強。

但時間到了今天,寬敞明亮的羽毛球場地越來越多後,年輕人們發現,扎著馬步弓著背打的桌球,似乎沒有羽毛球那麼舒展,打羽毛球的動作讓人顯得更加充滿活力,元氣滿滿。

同樣是隔網擊球,網球也是一項「洋氣」的運動,但網球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上手難度,而且球拍更貴,球場租金也更高,攔住了一部分「上班人」。

在上海,打一場羽毛球,場地租金加上羽毛球損耗,每個人每小時的開銷大約是幾十元。但如果是打網球,一小時的開銷在一百元以上。更重要的是網球場沒有那麼密集,打網球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都相對較高。

專職羽毛球教練徐波,大學裡學習的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後從北方到上海求職。從他了解到的情況看,羽毛球在南方的流行勝過北方,他認為這種現象背後可能有幾個原因。

上圖:上海靜安體育中心羽毛球館內人頭攢動。攝影/李銘珅

首先北方冬季寒冷的天氣給普通人出門運動帶來巨大的障礙,而南方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次,羽毛球對身高的要求不高,對技巧的要求相對高,這個特點決定了南方人相對擅長。

徐波說,從羽毛球競技比賽的情況看,中國的不少羽毛球明星來自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比如林丹是福建人,王昶是浙江人,梁偉鏗是廣東人。除了中國南方,很多東南亞國家也一直是羽毛球強國。

中國的南方更有羽毛球氛圍,打羽毛球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比較多,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像徐波這樣的教練到南方謀職。羽毛球愛好者多、場地多、教練多……羽毛球運動在城市中形成了自己的良性成長生態。

豐儉由人,健康自由

「籃球有身體衝撞,不適合我們中老年,還是羽毛球健康,運動量合適。」在機關單位工作的王仲今年50歲,堅持打羽毛球已經有近十年。王仲常年放一套羽毛球球拍和一身球服在辦公室儲物櫃里,每周幾乎固定兩次下班後和朋友一起打球,球場在單位附近,打完球把球拍放回辦公室,衣服帶回家洗乾淨第二天帶到辦公室。

在王仲單位里,羽毛球愛好者不少,系統每年也會組織幾次職工羽毛球賽,能夠拿獎的同事幾乎達到專業水平,有的人其實本身就是退役運動員。王仲說,他沒有參加過單位里組織的比賽,他打球純為「養生」,對競技沒有什麼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年齡到了,高強度訓練承受不了;另一方面有時候出差,練球時間沒辦法保證。我們還是打打養生球比較好。」

90後關心,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從事金融行業,大學期間開始打羽毛球,水平打到進系隊。剛到上海,關心沒有什麼熟人朋友,不過他很快發現,依靠約球軟體,找到球友並不難。

在一款比較受歡迎的約球軟體上,可以看到自己所在位置附近球場每天有哪些俱樂部在組織球局,只要有空位就可以報名,費用AA制。

所謂的「俱樂部」,絕大多數是球友們自發的鬆散組織,由熱心的球友擔任群主,群主提前長包場地,負責把球局信息上傳到軟體。

關心居住的上海浦東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區,因此球友中很多和他一樣從事金融業,20多歲30多歲青年人為主。

對於「羽毛球是體制內第一運動」的說法,關心說他的確發現球場裡不少場地是一些機關單位長包的,提供給自己單位的羽毛球愛好者下班後使用。他猜測,主要是機關單位有固定的活動經費,可以幫職工提供相應的條件,因此顯得羽毛球在「體制內」特別火。

羽毛球世界冠軍王琳正在教杭州靈隱街道東山弄社區居民打球。

一位球友告訴記者,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單位,甚至擁有自己單位內的球場,而且有專門的活動經費,因此開展羽毛球活動就會更加豐富。一些單位會聘用退役專業球員在單位內部帶動羽毛球運動的開展,幫助員工提升水平。

事實上更多羽毛球「狂熱愛好者」,是像關心這樣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人。關心的感受也得到了教練徐波的印證。徐波說,他的成年人學員中,朝九晚五的「上班人」占比不大,反而是企業老闆、自由職業、銷售等等時間自由的人比較多。他們可以調配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業餘愛好,有更多的時間精進自己的打球技術。

「打球的快樂你不打球體會不到,會上癮的。」關心說。工作的壓力、長時間的伏案,容易讓人「喪」,很多「上班人」發現,門檻不高、球場近、約球方便的羽毛球,不僅可以運動出汗,還能解壓放空,是最理想的下班後活動之一。

菜鳥友好、I人友好

記者的一位朋友,就是在單位組織的羽毛球比賽中,認識了女友,後來成就了婚姻。

明亮的羽毛球場,似乎天生就是一個適合年輕人社交的場所,空氣中都是積極向上的味道,容易迸發感情的火花。

資深羽毛球愛好者小貓告訴記者,羽毛球運動的一大特徵就是沒有門檻,比如很多運動男性和女性無法對抗,但羽毛球可以混雙組隊,哪怕女孩子水平弱一點,也可由男隊員帶著打,這項運動沒有明顯的性別要求。

小貓在外企工作,也是一個羽毛球俱樂部的群主,這個俱樂部吸引了高水平的業餘愛好者,在軟體上發布球局信息時,小貓會標註對球友技術水平的要求,旗鼓相當的人一起打球會更有樂趣。

小貓介紹,隨著羽毛球運動的風行,如今連鎖類的球場在上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過去,球友們打球的地方主要是政府興建的大型運動場館,或者是學校對外開放的運動場地。但近兩三年,越來越多企業經營的連鎖運動場地出現,受到了羽毛球球友們的歡迎。

但俱樂部球局並非排斥菜鳥。小貓說,約球軟體上有專門的「菜鳥局」,初學者大可以選擇從「菜鳥局」開始,一步一步進階。在上海,羽毛球球友群可能有幾百個,記者在約球軟體上查看,距離記者5公里以內的場地上當天有大約40場球局信息,換句話說,只要你想打球,總有一個球局適合你。

杭州某街道組織的羽毛球比賽。

小葉已經有七八年的球齡,最初打球是因為腰不好。因為做行政工作久坐,小葉20多歲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緩解後醫生建議他做一些運動增強腰背肌肉力量,這樣才能預防腰突復發。

游泳和羽毛球都適合腰突的康復,但考慮到方便性,小葉選擇了羽毛球。

小葉屬於自學成才的範例。剛開始打球時他在球場邊架上手機,拍下自己的動作。然後到網上找教學博主視頻學習,並且對照自己的視頻進行糾正,日積月累,小葉的羽毛球水平逐步提高,現在已經算是業餘愛好者中的高手。

學打羽毛球的階段小葉正好遇到調動工作,到了新的工作環境人生地不熟,打羽毛球的愛好無意間幫助他擴展了社交圈。

「本來單位其他部門的人都不認識,要辦事的時候看到大家感覺很陌生,不好打交道。但後來因為下班後約球,認識了各個部門的朋友,這對我平常工作也帶來了很多方便。」

感受到羽毛球運動的種種好處,小葉現在把自己4歲的孩子送到業餘體校去學習打羽毛球,他笑稱,「孩子以後當個羽毛球教練也是不錯的就業啊」。

「羽毛球球場上,I人E人都有,大家會因為打球這個共同愛好而感受到放鬆和快樂。」小貓說。羽毛球的風行有它的道理,豐儉由人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040a4404a7ca5054a7f2b8cdc5f85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