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有一條彩虹路,彩虹路兩邊就是彩虹廠和彩虹的老小區。
彩虹廠曾經是咸陽人的驕傲,也是中國顯像產業中最早出名的一批企業。在老彩虹人的回憶里,這個位於秦都區西北的廠子,值得永遠懷念,廠子裡的醫院、活動中心、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從出生到死亡,彩虹廠的人好像可以一輩子不離開這裡。
2019年9月的一天,我站在彩虹一路上,路西彩虹廠大門寬闊,此時將近下午兩點,門口沒有一個人進出。
這個廠區在1982年正式投產,當時為了慶祝新建,彩虹廠請了許多名人來剪彩,其中就有年年都唱《難忘今宵》的李谷一,還有因為在《青春之歌》中飾演女主角一舉成名的謝芳。如今,知道謝芳和李谷一名字的觀眾們已經老去,而彩虹廠也在2012、2013年大規模裁員,現在老廠區已經沒有了,只剩下八十年代建廠時的紀念碑還留在原地。
這些信息基本都是老彩虹人王西安(化名)告訴我的,他們一家人這些年一直住在彩虹新區,房子是他小舅子家空出的。近年來,他一直想換一套新房子,一個完全的商品房。
從1977年開始,王西安家的住房就一直在彩虹廠的配套小區里附近兜兜轉轉。每一次搬家,都代表了一批彩虹人所經歷的時代變遷。
01
王西安的工齡幾乎就是彩虹廠的廠齡。
彩虹廠的誕生與「六五」、「七五」計劃重點發展電子工業項目有著莫大的關係。1977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引進彩色顯像管成套技術和設備,同年,陝西彩虹彩色顯像管總廠成立。剛成立,就從日本日立、旭硝子、塗料、網版等四家公司引進了一些關鍵技術和主要設備,這讓彩虹廠在國內擁有了彩色顯像管製造上的硬體優勢。
王西安關於彩虹廠的記憶最早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時候他才在西安上初中,就被選為定向生送去天津培養,畢業後能直接進彩虹廠。當時彩虹廠還是一片未開拓的荒地,周邊是些零散的村子。1977年的時候,先來了一兩百人,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子系統。這些人都被安排住在咸陽電影院附近的人民招待所里,就是現在的505廣場,咸陽最繁華的地方。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王西安去天津培訓結束後,和一幫同學一起被分到彩虹廠。將近40年過去了,在說到進廠的契機時,王西安的語氣表情仍然驕傲。
王西安還記得,有一次晚上他在閒逛,遇到了四五個從咸陽市過來的小伙子,他們一邊騎著自行車,一邊讚嘆彩虹廠腳下的路那麼寬,彩虹廠旁邊咸陽西站的路面和咸陽市市中心的人民路一樣寬,路燈比咸陽市人民路上的路燈還要亮還要多,來到彩虹廠就像來到了香港……也是因此,當時人們把彩虹廠和周邊一系列的配套建築一起叫作「彩虹城」。
彩虹集團正門對面的小區
剛畢業被分配到彩虹廠的時候,王西安還是單身。單位把沒結婚的小伙子們都分配在單身樓。
02
單身樓是時代的產物。
單身樓屬於單位建房中的一種過渡房。
單位建房是中國獨有的一種城市聚居方式,來自於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包下來」的福利制度。早在1948年的時候,中共東北局就頒布過《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試行細則》,其中包括了職工們因公傷殘等一系列規定和補助,住房分配製度也是當時的福利之一。為了讓工人們有地方可住,可以安心生產,大型工廠一般都會有相應的配套設施。除了公共設施,還有不同類型的住宅。單身的青年可以住在單身樓里,結婚成家後可以搬進居民樓。
彩虹廠老小區樓下
王西安剛開始住被分配到單身樓的時候,彩虹初建,來自各地的青年們都還沒有成家,單身樓里都住滿了。王西安先在其他地方住了一段時間過渡,才被安排到彩虹的家屬樓里暫住。
1、2號家屬樓就在學校旁邊,這種以家庭為單位建造的樓房,當時被叫做「一間半」。打開房門,首先是一個走廊,走廊一邊是廁所和小廚房,另一邊是一個大房子套一個小房子,總共40多平米。王西安和其他五個同事一起住在這裡,都是架子床。當時這棟樓里,一二層還是結過婚的人住著,到了三四五層,就都是和他一樣的單身青年了。
此時是1980年左右,住在居民樓里是王西安記憶中最鬆快開心的日子。年輕人們喜歡打牌,彩虹廠是三班倒的制度,打牌的人也跟著上班時間三班倒,一撥人上班去,另一撥人下班回來續攤。
上世紀八十年代,彩虹廠從不愁訂單,它是陝西唯一一個顯像管廠,也是中國當時最大的彩色顯像管現代化企業。老員工們還記得當時的盛況,國內彩電業在八十年代後快速發展,來彩虹廠訂購產品的供應商在廠門口不分晝夜地排隊下訂單。
王西安當時年紀不大,不愁工作,還沒有結婚,正是玩的時候。單身青年們很少做飯,廠里的食堂能解決一日三餐。實在想吃點別的,就在走廊上搭一個簡單的爐子,幾個朋友湊錢吃一頓。但玩是玩不夠的,做飯的機會也實在不多。打牌流行過後,又開始流行踢球。五點多下班,大家直奔彩虹俱樂部里踢球,或者直接就在小區里玩。
俱樂部
文體中心
1983年,王西安還住在單身樓里。國慶前,單位給大家發電視作為福利。八十年代的時候,誰家但凡有一台電視機,左右鄰居們都會搬著小凳子來看,趕都趕不走。那天下午,王西安收到電視機,當天就騎車把電視搬回了西安的父母家。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台屬於自己的家電。
03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王西安和同事結婚了。他記得自己和新婚妻子拿著喜糖和煙,去民政局兩次才順利領到結婚證。
此時已經快到九十年代,彩虹廠仍然蒸蒸日上。液晶行業的一位資深專家,後來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採訪時就說到過彩虹廠的盛況,那時候全世界的CRT(彩色顯像管)價格是中國說了算,而彩虹集團是國內CRT的老大,效益非常好。廠里的人也越來越多,單位房已經不夠住了,很多職工住在單位旁邊的村子裡。
結婚以後,單身樓住不成了,王西安和妻子也跟其他一樣情況的同事一樣,在農村租房子住。農村房子是普通的自蓋二層樓,主家在一層住著,租戶們都在二層。二層是簡單的三間房子,一間租給一家人。彩虹廠的單位房早早就通了暖氣,農村的出租房裡沒有這些,連廁所都是院子裡公用的,更沒有廚房。偶爾想做飯,就在門口的簡易爐子上做。一年以後,王西安妻子懷孕,因為農村的房子實在太簡陋,他們一家搬去了丈母娘家待產,丈母娘家之前分到了彩虹廠的單位房。
小區里有兒童玩具區
存車處
直到九十年代,王西安的兒子出生以後,單位才給王西安分了一套母子樓里的房子。母子樓是專門給結婚以後有孩子的家庭作為過渡的,還是老式戶型。打開門首先是一個走廊,可以住兩戶人家,每戶都是一個普通的兩居室。屋裡只有一間大床,妻子睡裡面,兒子在中間,王西安在最外面。晚上,他怕睡覺壓到孩子,只敢側著躺在床邊面向兒子。因為床太小,王西安經常在翻身的時候不小心滾到床下。但相比於其他還租住在農村的人,王西安覺得已經挺好了。
其實早在1984年,咸陽已經有了第一個商品房小區,沈家小區。沈家小區建好之後,90%的房子都被單位買走,只有10%屬於私人購買。王西安有孩子之後,正好遇上了單位福利分房時代結束,想擁有新房子,得自己買單位的房。
彩虹小區的59-63號樓,還有北區的十幾棟樓,是彩虹廠第一批出售房。房子其實也不貴,王西安一家花了一萬多元,買了一間除公攤外58.19平米的兩室一廳。那時候物價很低,電視機屬於緊俏的奢侈品,一台售價一千到兩千元。
知道得自己掏錢買房後,廠里很多人想不通。廠里的一個先進個人,因為買不起房子,寫了一個小品,主題就是《勞模買不起房》。領導們看完以後,這個小品就夭折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王西安一家人住進了新樓房,終於可以不和別家合用廁所和廚房,家裡的每個人也都有了自己的獨立房間。
彩虹老小區人家的窗
04
現在的彩虹小區,進去之後,綠樹成蔭,夏天不打傘也不會被曬到。院子裡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凳子椅子沙發,高的矮的,帶扶手的,不帶扶手的……它們會出現在小區里的各個地方,有的上面坐著人—— 一般都是老年人,但大部分是空的。彩虹俱樂部、彩虹賓館看上去有些老舊,招牌的風格仍然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小區里的椅子
小區里的沙發
身為彩虹廠的一員,王西安也說不清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只是回過神的時候,廠子就開始慢慢走向衰落了。他們這些老一輩彩虹人說起彩虹廠衰落的原因,有的說是廠子沒跟上液晶時代,也有的說是投資k線失敗,k線就是超大螢幕高清晰度彩管生產線。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彩管企業們都面臨著危機:先是彩管的大幅度降價,當時國內第一彩電品牌長虹率先降價,CRT的價格也隨之產生巨大波動,但也還未動到彩虹的筋骨,2000年中國十大彩色顯像管生產企業共計生產3261.8萬隻彩管,彩虹仍以751萬的生產量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北京松下高出了63.5%。
最大的問題還是對市場走向的誤判,這也是對時代的誤判。彩虹決策層錯誤估計了局勢,他們認為未來十年之內CRT不會被液晶替代,2003年大手筆地投資了一條34吋的CRT生產線。但其實2004年,國內彩電企業已經處在了由CRT向等離子、液晶電視升級的十字路口,在這一年第四季度,CRT的銷售額第一次被液晶超過。
這些大的時代變化,身處其中的王西安並不清楚,他只知道廠子的效益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人們說起自己是彩虹員工時,也不像從前那麼自豪。王西安家房子的熱水和配套設施,也不再是咸陽市最好的。2002年以後,咸陽房地產腳步加快。2005年前半年,咸陽的在建商品房施工、銷售的面積都超過100萬平米。最熱門的地區不再是秦都區彩虹廠一片,而是集中在咸陽市區內的人民路、西蘭路、玉泉路、樂育路等中心路段,「彩虹城」開始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
05
2012、2013年,彩虹廠開始大規模裁員,老員工們陸續被買斷工齡。其實早在2000年,很多彩虹廠工人就開始自謀出路了。但王西安一直沒有離開,一直住在彩虹廠的小區里。對他來說,這裡是熟悉的地方,買菜、看病都方便,還有全咸陽最好的彩虹中學,那是他兒子的母校。
現在彩虹小區里的商店大門
彩虹老小區里茂盛的樹
但王西安心裡一直有一個念頭:買一套屬於自己的商品房,交通區位是他最看重的購房條件。
2019年龍湖在彩虹老廠原址上開發的彩虹酈城,引起了王西安的注意。十年前,他考慮過在西安買房,但最後因為離單位太遠,已經不習慣西安的生活而不了了之。這次他看上的小區,離家和單位都近,每天飯後,可以溜達過去,權當散步。
更不用說商品房小區還有物業管理,王西安住了大半輩子單位房,對單位房的優劣勢很清楚,彩虹廠的小區為什麼隨著彩虹廠一起衰落?就是因為單位房幾乎沒有物業,以前靠的是單位間接管理,現在單位蕭條衰落了,小區必然也會蕭條。
新小區中的一段路。彩虹酈城建在彩虹老廠區原址上,占據了1100畝彩虹廠地塊的一部分。左邊的樹木是老樹,右邊的樹木是新栽樹,新老交替,沉默了十幾年的彩虹廠區一帶有了新的變化。
小區規劃的景觀綠化也讓王西安很滿意,他從年輕到現在都是文體積極分子,業餘生活很豐富,正好可以利用小區綠地活動。
而另一個不用多說的理由,也是因為他的彩虹情結,王西安在彩虹廠工作了一輩子,熟悉這片區域,也發自內心地熱愛這片區域。建立在彩虹老廠之上的小區,繼承了老廠的優勢地理位置,這意味著王西安就算搬家了,他也依然能在年輕時踢球的俱樂部里繼續踢球。
王西安始終認為彩虹廠雖然衰落了,但是彩虹廠所處的秦都區是咸陽未來城市延伸的方向,城市的發展都是從中心向四周擴散,從老城區到新城區,咸陽市的發展也一樣。
交通規劃就是最大的證據。八十年代,西安和咸陽之間的交通全靠59路和自行車。今年十月西安地鐵一號線二期已經開通,而按照規劃,新小區附近的寶泉路會成為地鐵一號線三期工程和未來十一號線的交匯點。這意味著,將來王西安只要踏出家門口,就能直接坐上地鐵回到西安父母家。以前坐59路也要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未來地鐵開通後只用不到五十分鐘就能到達,王西安甚至可以直接坐地鐵,從咸陽的家一個多小時到達西安市中心。一個多小時,其實就相當於西安市內普通上班族們的日常通勤時間。除了地鐵站,彩虹酈城2公里左右還有秦都高鐵站,就算是出省遊玩,交通也非常便捷。
對王西安來說,這將是他生活方式的一次轉變:從公交車、自行車到地鐵出行,彩虹廠這片地區記錄下了王西安生活的全部軌跡和每一個轉向。
這大概就是時代的力量。彩虹廠從以前被人們叫作「彩虹城」,到今天四散在全國做零部件,從人到事基本都遺失在了時間裡。王西安從單身樓到單位小區,到如今即將住進商業小區——這裡將被冠以「彩虹中央居住區」這個略顯陌生的名字——每一次搬家都帶著時代的烙印。
人們在時光中,往往會被帶去不知名的地方,甚至連一個工廠這樣的龐然大物也可能無法擺脫。但是,我們作為個體也還能像王西安這樣,儘自己最大努力,住得再好一點,過得再敞亮一點。
作者:鐺鐺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宅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