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伴隨著全國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專家將提振出生人口的希望寄托在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上。
然而,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表示,中國的生育政策放開得太晚了,即使是全面放開生育了,我們的生育率的增長趨勢也難以樂觀。
這個悲觀的預測,恐怕還能延伸出一串悲觀的結論。
那麼,人口出生率下降,會如何影響樓市呢?今天站長就來說一說。
01 放開生育已太晚?
所有對中國人口出生率的分析,都與始於1979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緊密相關。
對於當時絕大部分家庭來說,夫妻倆要想保住工作,就只能生一胎。帶著強制意義的計劃生育自出台以來,就一直廣受爭議。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並於同年12月被寫進憲法,從此貫穿80後、90後和00後這三代人。
有人曾這樣形容80後、90後和00後這三代人,他們是歷史上一個孤獨的坐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伴隨著2016年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一對夫妻一個孩」的中國家庭標籤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與此同時,是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的呼聲愈發強烈。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著人口政策的提案、議案有很多,包括放開三孩限制、鼓勵生育以及規定男性產假制等等。
今年5月28日,《民法典》正式通過。在《民法典》中,刪除了原本《婚姻法》兩處對「計劃生育」的表述。
6月3日,河南省在新通過的決議中,提倡一對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從計劃生育,到提倡二胎,背後是人口警報的拉響。
此前,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2019年中國生育報告》中曾提到:「在中國70年生育政策及情況演變中,人口危機已經臨近。」
2019年,我國的出生人口總數為1465萬人,全年出生率為1.048%,創下了1949年以來人口出生率的新低。任澤平表示,中國的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當前不僅遠低於2.45%的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1.67%的已開發國家水平。
低生育率帶來的問題十分嚴峻,其中勞動力萎縮導致人口紅利消失是首要問題。同時,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金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如黑龍江等省份的養老金已是入不敷出。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國人口還有進一步萎縮的趨勢。任澤平推測,「2015年-2100年,中國人口占全球比例或從19%降至7%。」
因此,一系列專家正在積極呼籲全面放開計劃生育,鼓勵生育,提振人口出生率。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瑞明的觀點略顯悲觀:「中國的生育政策放開得太晚了。」
劉瑞明認為,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即使放開生育,也達不到大部分專家預想中的效果。一方面是很多大齡人士已經錯過了生育的生理期限,另一方面是更大量的適齡生育人群陷入到了「想生而不敢生」的尷尬境地。
一個想生不能生,一個想生不敢生。人口出生率的提振,絕不是簡單地放開生育就能解決的。
02 人口問題很嚴峻
在人口出生率的問題上,鄰居日本和韓國也面臨著和我們相同的處境。
近幾年,日本政府為了提振人口出生率,推出了不少鼓勵生育的政策,但效果都不大。如今日本終於出台了力度更大的新政——9月20日,日本政府為了促進生育率,發布了新婚生活補助金的新規定,表示只要雙方結婚時的年齡均低於39歲,且年收入之和少於540萬(約35萬人民幣),就可以額外申請60萬日元的新婚生活補助。
日本尚且如此,韓國竟然更甚。9月23日,韓國統計局發布了月度嬰兒出生情況,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出生23067名嬰兒,同比減少8.5%,再創新低。事實上,韓國的總和出生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子女數)屢創新低,已經連續兩年低於1,遠低於維持人口的所需。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7月房價暴漲,其房屋交易量高達14.1萬套,同比暴增110%。
社會的高壓環境,房價的節節攀升,都在阻礙韓國人生孩子的步伐。2019年,韓國統計部門分析稱,由於韓國年輕人長期面臨就業困難、購房困難等難題,導致年輕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增多。此外,高昂的育兒費以及教育經費也導致了年輕人生不起孩子。
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中國,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5年,全國總出生人口1655萬人;2016年,全國總出生人口1786萬人;2017年,全國總出生人口1723萬人;2018年,全國總出生人口1523萬人;2019年,全國總出生人口1465萬人。
其中,2016年是我國近幾年人口出生的小高峰,這主要得益於當年放開了全面二孩政策,吃到了一波政策紅利。到了2018年,伴隨著此前二胎生育需求的陸續釋放,全國出生人口同比減少了200萬人。
2019年,總出生人口進一步下降,全年出生率為1.048%,創下了1949年以來人口出生率的新低,這一數據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胎在總出生人口中的占比也在逐年下降。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時,全年出生982萬人,其中一胎占比為55%;到了2019年,全年出生593萬人,一胎的占比已經下降至40.5%——儘管難以置信,但我們發現,我國一胎出生率已經遠不如二胎。
3年中,一胎占比下降了將近15個百分點,背後的深層原因是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的大幅下降。
20歲至29歲育齡婦女對應的年齡段,正是上世紀90年代,受到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下的一代人。
與此同時,他們還是擁有社會財富量最少的一群人。根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在2015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年齡分布中,21歲-29歲的人群僅占4%,而40歲-49歲的人群則占到40%。
當然,這是2015年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20多歲的人也會逐漸積累財富。但站長並不認為他們的凈資產會提升太多,隨著社會競爭導致的內卷化日益嚴峻、房價的不斷攀升,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高壓之下,又哪裡來的勇氣生孩子呢?
03 結語
前文站長提過,我國2016年出生人口為982萬,到2019年已跌至593萬,這樣的斷崖式下跌與育齡婦女大量減少有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比2018年減少了600多萬人。
很多人認為,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滑,我國人口終有見頂後開始縮減的一天。人口減少,也意味著房屋空置率會上升,因此房價也會下跌。
但我們還要考慮一件事——根據2018年統計,我國男女比例為116.9比100,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4000萬。這意味著什麼?育齡婦女越來越少,中國男人娶妻生子會面臨更殘酷的競爭。從某種方面來說,部分地區越來越高的天價彩禮就是人口性別不匹配的結果。
所以,房價會不會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而下降,真不見得如你所想。反而是婚房的標配有可能越來越高,大平層、洋房這些高品質住房有可能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