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0萬人移民火星,如何解決吃飯問題?

2019-09-26     博科園

在將來的某一天,人類將登上火星並殖民這顆紅色星球。假設向火星移民100萬人口,如何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根據一項新研究,答案可能是蟋蟀農場、地道中種植的農作物和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蟋蟀是最有價值的可食用昆蟲之一,很多食品都使用了蟋蟀粉。科學家指出吃蟲子確實很噁心,但如果火星殖民者能夠克服心理障礙,養蟲子無疑是一個明智選擇。

SpaceX計劃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可容納100萬人的城市

美國宇航局計劃上演火星往返之旅,但只在這顆紅色星球做短暫停留。相比之下,商業太空公司更加雄心勃勃,他們的目標是殖民包括火星在內的外太空,而不只是短暫停留。以SpaceX為例,這家公司計劃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殖民地。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如果想長期逗留火星,最切實可行的策略就是充分利用火星的現有資源,而不是依賴從地球運送補給。科學家指出火星定居點需要獲取五種資源,其中包括能源、水、氧、建築材料和食品;前四種資源大量存在於火星之上。

人類終有一天會登上火星並殖民這顆紅色星球

太陽能輔以核裂變反應堆能夠滿足火星居民的能源需求。火星上的水冰和含水礦物是可用水資源。二氧化碳可以轉化成氧。火星土壤可以燒磚,而後用磚建造各種設施。不過,火星上沒有天然食品,同時也很難利用火星上的任何原料去生產食品。研究論文主執筆人、中佛羅里達大學行星學家吉斯·坎儂表示:「食品可能是火星上最難生產的東西。如果你希望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的定居點,食品就不能完全依賴『進口』。」

藝術概念圖,矗立在火星上的核裂變發電系統

坎儂指出:「在為未來的載人探月或探火任務生產食品方面,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對這些研究進行梳理後,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研究都將目光聚焦低熱量蔬菜,替代蛋白源領域的最新革新並不在考慮之列。如果像SpaceX設想的那樣,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容納100萬人的城市,如何才能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短期內不可能在火星上飼養牲畜以獲取肉和奶,因為向火星運輸牲畜面臨巨大挑戰。但矛盾的是,絕大多數火星移民不希望成為素食主義者。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給出的答案是:昆蟲農場和實驗室培育的人造肉。

長5.5米,直徑2.2米的月球溫室原型,座落於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可控環境農業中心

研究人員表示在火星上建造昆蟲農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每單位土地飼養的昆蟲能夠提供大量熱量,同時只耗費較少的水和飼料。蟋蟀是最有價值的可食用昆蟲之一,很多食品都使用了蟋蟀粉。坎儂說:「吃蟲子確實很噁心,如果人們能夠克服心理障礙,蟲子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研究人員指出對於那些不願意用昆蟲果腹的火星殖民,可以選擇「細胞農業」,也就是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培養細胞。這種方式能夠為火星殖民者提供他們更熟悉的食品。「細胞農業」能夠生產藻類、肉類、魚肉、牛奶和雞蛋。投資者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這項技術。短短兩年內,一個人造肉漢堡的成本從32.5萬美元降至11美元。

未來的太空人可能在火星上建造溫室,利用水栽法在溫室栽種水果蔬菜

火星定居點的藝術概念圖中經常出現溫室,但研究人員表示在火星上建溫室可能不切實際。火星距太陽很遠,即使在光照最充足的赤道地區,植物所能接收到的光量也僅相當於阿拉斯加。雖然溫室採用透明窗戶,但在地球上仍吸收50%到70%的陽光,在火星上則更甚。此外,火星溫室還需要使用更堅固的材料,以支撐加熱加壓的內部。火星大氣的溫度遠低於地球,同時非常稀薄,這同樣不利於溫室。

與溫室相比,採用高強度LED照明的地道可能是一個更理想的選擇。火星殖民者可以在地道內種植各種作物。他們可以藉助光纜,將陽光導入地道。水栽法或氣霧栽培法等無土栽培技術在火星上具有可行性,但這些做法需要向火星運送大量物資和設備,包括托盤、水泵和水箱。毫無疑問,立基於土壤的農業生產具有更大優勢,能夠讓作物有效抵禦疾病。不過,科學家需要對無機火星土壤進行大量研究,將其轉化成有機土壤,以支持作物生長。

火星基地藝術概念圖

此前的研究表明很多農作物都可以在火星上種植,例如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和紅薯。這些作物足可以解決火星殖民者的吃飯問題。火星殖民者可以種植轉基因作物,以收穫這項技術所能帶來的各種福利,例如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帶來更高的產量。

坎儂表示:「迄今為止的幾乎所有研究都將目光聚焦農作物種植,以解決太空人的吃飯問題,但農作物種植會占用大量空間,需要建造巨大的室內工廠同時對工廠進行加壓、加熱和照明。如果想在另一顆星球養活大量人口,你就必須放棄種植水靈靈的蔬菜的想法。你必須意識到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足夠的卡路里需要耗費大量能源、水和原材料。」

藝術概念圖,太空人登上火星

為了解答「如果養活一個百萬人口的火星城市?」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對火星移民進行模擬,出生率為每個地球年10/1000。地球上的已開發國家通常是這一出生率。根據他們的假設,需要6900艘客船,將100萬移民送上火星,整個過程歷時一個世紀。在此期間,火星上出生大約34萬人。

科學家計算每人需要多少熱量,同時根據殖民者的飲食結構(基於小麥、玉米、紅薯、蟋蟀和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的飲食)對所需的土地進行建模。研究結果表明一個擁有百萬人口的火星殖民地可以在100年內實現糧食自己自足。為了做到這一點,殖民地需要建造長9000英里(約合1.45萬公里),寬12英尺(約合3.6米),可以垂直迭加的地道。

藝術概念圖,SpaceX的殖民飛船矗立在火星上

不過,初到火星時,殖民者仍需地球運送大量食品,總計需要近5.4萬次貨物運輸。科學家指出很多策略都可以大幅降低對進口食品的依賴,例如加快在火星上建造農場的速度。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火星殖民者的糧食需求?未來的研究需將目光聚焦提高農作物產量;找到飼養效率最高且美味可口的昆蟲種群;改進人造肉的口感和質地;提高LED照明設施的效率以促進農作生長;研發自動化技術,加快容納農場的加壓防護區的建設步伐。

火星棲息地藝術概念圖

坎儂指出:「毫無疑問,有人會批評我們的研究帶有科幻色彩。載人火星探索任務還要等上幾十年,為何現在就討論這個話題?持這種想法的人需要嚴肅看待SpaceX當前的所作所為。現在,SpaceX正在研製和測試載人火星飛船原型。第一批火星居民可能就搭乘他們的飛船前往這顆紅色星球。因此,我們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研究如何解決殖民火星。」

科學家指出這種研究不僅能解決火星殖民者的吃飯問題,研究成果也能讓地球上的人受益。坎儂說:「火星是一個環境惡劣的星球——溫度極低並且空氣稀薄——殖民者獲取食物的方式只能比地球上的工廠化農場更具可持續性、更符合倫理道德。毋庸置疑,切換到『火星飲食結構』能夠保護我們的星球。」

文:查爾斯·崔|譯:牛樹軍

轉自:漫步宇宙/qqtaikong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3caW0BJleJMoPMjEu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