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下的富豪主要來自兩個領域,網際網路和房地產。反觀相鄰的日本,除了孫正義和稻盛和夫與網際網路有很強的的關聯之外,其他行業湧現的富豪非常多。最明顯的一個行業就是零售,無論是日常用品,還是服裝,亦或是電子消費品,都有許多如雷貫耳的名字,比如鈴木敏文,盛田昭夫,以及昔日的日本首富柳井正。
作為服裝行業最大眾的品牌之一,相信很少有人沒去過優衣庫的專賣店。哪怕沒有去過,至少也應該知道前幾年風靡一時的三里屯優衣庫「試衣間」事件。自優衣庫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很多模仿這種模式的零售連鎖店開始出現,其中不乏「中國製造」的品牌,那種簡約、時尚又追求生活質感的店鋪一度充斥著各大商場。
柳井正雖然出生於服裝世家,他的家族都是做服裝生意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市面上流行的還是服裝定製,像超市一樣供人選擇的服裝店還未出現。柳井正的父親柳井等就經營著一家男士西服店。由於家中只有他一個男孩,接班的重擔自然落在了柳井正身上。
柳井正25歲開始接觸家族事業,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像老一輩人。當他接手服裝店之後,開始跟自己的員工描繪服裝店應該怎麼做之後,6名員工里最終只剩下了1個人,甚至連店長都離職了。就和當年孫正義和自己的員工描繪軟銀多少年後要做到500億日元一樣,所有人都嚇跑了。
但是父親沒有怪他,反而把工資重要的帳本和公章交給了他。日後,在柳井正寫的《一勝九敗》中回憶起這個細節,不禁唏噓:雖然父親脾氣暴躁,但毫無疑問,父親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既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反面教材。後來,在父親的葬禮上,柳井正哭著對親戚們說,父親是他一生的競爭對手,那是他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嚎啕大哭。
或許是因為父親交付的重擔,又或許是因為父親對他的信任,柳井正開始考慮如何將家族的服裝生意發揚光大。他確實做的不錯,融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包括逐漸將西服生意轉變為休閒服裝,並開了轉賣海外商品的店鋪。公司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柳井正發現,規模擴張的同事,成本也在上漲,利潤卻沒有明顯地提升。
在一次參觀美國大學生活協會時,柳井正發現那裡的店鋪完全是自助形式的,顧客就像逛書店和唱片店一樣,隨意挑選自己中意的生活用品,根本不需要店員去接待。有中意的東西就買,沒有中意的東西就出去。為何不能讓顧客像逛書攤買雜誌一樣,輕鬆方便地購買物廉價美的休閒服呢?柳井正萌發了這種想法。
同一時期,美國誕生了許多像LIMITED、GAP這種單靠賣衣服,一年銷售額就達數千億日元甚至超過1萬億日元的服裝品牌連鎖店,同時大型超市和折扣店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於是,以「Help Yourself」為經營宗旨的優衣庫誕生了。
1984年6月2日,那是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在廣島市中區,優衣庫一號店開業。當柳井正擔心不會有人來時,店裡的顧客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以至於為了防止店內出現混亂,不得不好幾次限制入店人數。這種瘋狂的狀態一直延續到第二天。那一年,柳井正35歲,開啟了自己優衣庫事業的起點。25年之後,柳井正憑藉優衣庫成為日本首富。
無論是與老一代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鈴木敏文相比,還是和比他年前的孫正義相比,柳井正的經商之路都要走的更順暢。鈴木敏文「晚節不保」,工作65年之後不得不辭職。孫正義也曾面臨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後的負債纍纍。而柳井正自從繼承家業之後,似乎一直順風順水,從店鋪的不斷擴張,到公司上市,再到全球布局,從而登上日本首富寶座。
不過,當你翻開他的那本《一勝九敗》之後就會發現,一直以來,柳井正都是如履薄冰,並且坎坷不斷。正如他在書中所說:失敗是生意的伴侶,兩者形影相隨。你挑戰10次新的事物,必定會有9次失敗。要跟上時代的變化,就必須經常對企業進行自我革新,不斷追求發展,否則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追求創新,勢必會有失敗的風險。就像優衣庫也有很多並不賺錢的門店,上市之後進軍倫敦卻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面臨這種情況時,柳井正知道如何「止損」,即立刻關閉不盈利的店鋪,追求穩步發展。「只有早日意識到失敗,並儘快採取糾錯措施的企業,將來才有機會生存下去。」
很多人認為柳井正是成功者,他自己卻不這樣認為,正如《一勝九敗》中所說,勝的機率只有一成。柳井正說,如果這也算是成功的話,那他只是不畏懼失敗,一路挑戰過來。正如棒球運動一樣,盜壘的成功率很高的團隊,為了達到目的,奔跑的次數會相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