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科創板開市交易的第二天,25隻個股普遍回調。截至收盤,25股中僅有4股上漲,21股下跌,14股跌幅超10%。25股成交額合計近230億元,平均換手率約36%,較周一的77%大幅下降。
隨著科創板的逐步降溫,老司基發現創業板指數開始越走越強。截至收盤,創業板指數上漲1.25%,領跑各大指數。許多小夥伴估計疑惑:都說科創板對TA是垂直打擊,為何TA不但沒有失寵,反而越走越強?連續調整了4年多的創業板,現在還能上車麼?今天老司基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創業板為何走強?
從首批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藥領域,而這些公司的行業分布和創業板指數(399006)成分股是高度相關的。
老司基認為,科創板開市後首日的極度火爆,最大影響就是會提升同行業公司的估值。科創板開市首日全線大漲,25家公司平均漲幅約140%,其中安集科技大漲400%。截至7月22日收盤,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是多少呢?大概120倍!而創業板指數(399006)的市盈率僅為49倍左右。差不多的行業,差不多的公司,估值當然不能差太多。
其實,聰明資金已經對這一現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上周,大盤萎靡不振,下跌0.22%,而創業板指數接過領漲大旗,周漲幅1.58%,領跑各大指數。在科創板即將開市的最近1個月,創業板指數走勢也比大盤強很多。下圖中,藍色線代表的是創業板指數,紅色線代表的是上證綜指。
最近1月創業板指VS上證綜指漲跌幅對比圖(wind,截至2019.7.23)
指數巨頭看好TA
創業板除了受科創板大熱估值提升外,近期還受到了香港指數巨頭的青睞。
7月15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最新推出了恒生A股創業指數。該指數追蹤於創業板上市的市值最大50隻A股表現,旨在為有意投資創業板、捕捉創新業務及新興行業的潛在增長的投資者提供參考。占比最高的三個業務類別分別為醫療保健、工業工程及軟體服務,合共占成分股比重超過60%。
許多小夥伴對恒生指數公司可能比較陌生,其實它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指數公司。就跟內地的中證指數公司、國證指數公司一樣,很多指數都是由這兩家公司編制發布的。恒生指數公司所編制的指數涵蓋香港及中國內地市場,自1969年推出被視為香港股票市場標杆的恒生指數開始,就一直推出不同系列的市場指數。
截至7月12日,恒生A股創業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包括:溫氏股份、東方財富、愛爾眼科、沃森生物、邁瑞醫療、樂普醫療、泰格醫藥、匯川技術、智飛生物和三環集團。其中,溫氏股份、東方財富、愛爾眼科的權重占比最高,分別為9.31%、8.95%和5.52%。
從行業分布來看,恒生A股創業指數前三大行業分別為醫療保健(32.1%)、信息技術(20.9%)和工業(19.2%),合計占比為72.2%。
這和創業板指數行業分布比較接近,創業板指數前三大行業分別為信息技術(31.3%)、醫療保健(22.5%)和工業(19.2%),合計占比為73%。
恒生A股創業VS創業板指行業分布對比圖(wind,截至2019.7.23)
現在能否上車?
老司基個人比較看好創業板下半年的表現,看好的邏輯主要有三點:
一是,如前所述,科創板開市後,會帶來新興科技成長股的估值提升。再說了,白馬藍籌股都強勢兩三年了,也該輪到中小成長股表現一波了。
二是,中報業績好轉。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歷2017-2018年連續兩年業績滑坡以後,創業板基本面有好轉跡象。以業績預計中值計算,有可比數據的創業板公司預計合計實現凈利潤552.49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561.36億元下降1.58%。而一季度凈利潤同比降幅高達20.66%,相較之下二季度業績呈現顯著回升趨勢。
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2019年中報業績預告創業板預喜率最高,為58.93%;中小板和主板預喜率分別為53.30%和44.84%。
三是,北上資金的新寵。今年5月,18隻創業板成分股首次納入MSCI指數。今年8月和11月,MSCI納入因子還將進一步擴容,創業板也是受益的。另外,恒生A股創業指數發布了,未來也將吸引更多北上資金跟蹤該指數。2019年二季度陸港通基金重倉A股市值987.63億元,環比提升24.5%。其中,北向資金偏好A股前三位的行業依舊是食品、醫藥以及電子板塊,分別持有203.79、106以及86.75億元,環比增長38%、23%以及5%。
跟蹤創業板指數(399006)的基金比較多,場內可以配置創業板ETF,如易方達創業板ETF、廣發創業板ETF;場外可以關注規模靠前、費率便宜的基金,比如天弘創業板A/天弘創業板C,管理費為0.5%/年,截至二季度末的最新規模分別達到9.31億元和23.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