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隨著「4+7」帶量採購全國擴面、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等政策相繼落地,處方藥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原研產品市場份額大量被替代,未中標產品在醫院市場基本出局,帶量採購品種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以處方藥企為主營業務的百年老字號梧州製藥卻在這一困境中破繭重生。
11月6日至11月9日,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暨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在江西南昌召開。本次論壇旨在討論如何加快中國醫藥產業在新經濟時代下的創新發展。
▍大浪淘沙
數據顯示,過去的三十年,中醫藥市場已經實現了飛速發展,2017年中醫藥產值已經逼近萬億元,相關大健康產業甚至超過2萬億元。
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標準化程度不高、人工鑑別難度大等原因,中醫藥領域亂象也層出不窮。從飲片摻雜摻假,到中成藥安全有效性缺乏臨床數據支撐。萬億市場背後行業質疑之聲不斷升高,甚至有「中醫將亡於中藥」的論調。
此後,隨著「4+7」帶量採購全國擴面、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等政策相繼落地,處方藥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原研產品市場份額大量被替代,未中標產品在醫院市場基本出局,帶量採購品種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處方藥面臨藥品招標降價壓力,藥企轉型迫在眉睫。
在醫藥新形式的改革創新中,中藥企業如何應對變化、抓住機會?
藥按銷售途徑不同有處方藥和OTC,前者來源於醫生處方,多數在醫院銷售,而且買單的主力是國家醫保,這與很多處方化學藥很類似,受國家醫藥政策影響也很直接,也是近年來中藥受衝擊最大的部分。而在OTC零售端很多中藥買單主力是個人消費者,買單方對產品有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夠自主選擇,這樣幾乎就不受政策衝擊,還是維持我國傳統的中藥生態形式。
於是,大批處方藥企棄標轉投OTC,拓展零售業務鏈。
在本次論壇上廣西梧州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冠珠深入分析和闡述處方藥企面臨業務轉型以及梧州製藥將在新形勢下提供差異化服務及一站式解決方案等重要舉措,作了「以處方藥企的思辯與思變-破繭重生」主題報告。
「梧州製藥擁有309個藥准字號產品,獨家品種24個,國家專利55項,是醫藥行業唯一獲得並使用「中華牌」商標的企業。」報告中,張冠珠指出,梧州製藥同時具備完善的專家網絡、嚴謹的證據體系、夯實的處方基礎、優質的患者服務,可以為零售終端客戶帶來更多更好的價值驅動。
▍沉者為金
此次盛典中,廣西梧州製藥獲得三項大獎。
其中憑藉中華特色服務體驗包的品牌推廣獲得的金葉獎-年度卓越品牌獎,是成長論壇最高獎項。另外兩項分別為2019醫聯賽-同心築夢獎及2019舞動中國-榮譽合作企業,這標誌著廣西梧州製藥在拓展零售業務、構建渠道品牌建設中取得又一重要成績。
據現場介紹,中華特色服務包(口服+外用+推拿)是一套內外兼治風濕骨痛的綜合療法。為在吸引客流、拉動終端純銷的同時提升藥店專業化服務、提高會員滿意度,梧州製藥經常在終端門店中開展消費者體驗活動。此外,藥店還會為患者提供專業推拿診療以及了解慢性疾病解決方案,增加與藥店黏度,實現「工業、終端、患者」三方緊密相連。
處方藥企明白,國家出台諸多政策,輔助用藥出台、重點監控目錄、新版醫保目錄等,讓以品牌中藥為代表的大消費品再次受到關注,其背後是中藥行業在政策的指引下回歸傳統。
「而這些變化為傳統中藥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張冠珠表示,未來,梧州製藥將繼續深耕零售端,傳播品牌文化,密切關注合作夥伴,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戰略夥伴攜手共建患者服務中心,實現三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