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精」演戲,來「戲源」溫州感受戲曲之美

2019-11-12     阿拖施曉君

浙江省第十四屆戲劇節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浙江省第十四屆戲劇節今年是在南戲故里溫州舉行的,通過今天下午的看戲,我算是懂了一點皮毛究竟為何要在溫州舉辦。活到老學到老,很多知識都是在生活里一點一滴累積的。

原來北宋時期就誕生在溫州的南戲,又被稱為「永嘉雜劇」,殊不知它於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

南戲鼻祖——高則誠紀念館

今天我們在溫州集合以後來到了《琵琶記》的作者高則誠紀念堂,溫州還有許多可以用來打卡的文化旅遊地,譬如在溫州的南戲博物館,在戲劇裡面經常是男女主人公重逢的江心嶼,都帶有戲劇詩歌的夢幻色彩。

黃燕舞老師,國家一級演員

高則誠被尊稱為「南戲鼻祖」,他隨中了進士,但最後還是辭官歸隱,而後他用三年的時間改編了《琵琶記》,在明清時期琵琶記的傳抄就多達40多種,可謂是「中國戲曲版本之冠」,如今的高則誠紀念館就在瑞安的柏樹村,他的老家,紀念館內陳列的名著十分豐富,很適合戲迷前來一飽眼福。

文成讓川村,吃長桌宴,品各戲曲

都說溫州人愛看戲也愛演戲,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泉州作為一個閩南戲的融合地,每年春節元宵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友都會來梨園劇院聽上大半個月戲,我已經為我家鄉的戲劇文化而驕傲。

可我未曾見過今天這般讓我震撼的場景,當周妙利老師在台上指導著臨時上場的戲迷一些動作,對著台下的觀眾說不如我們大家唱著戲,我帶著她們演戲如何。台下齊聲聲唱起了戲劇的某一段,台上的人自如地表演著,這種自發地不帶任何音響設備傳遍整個山谷的聲音,我是從未見過的。

我不是愛戲之人,我卻在今日之後想著,往後泉州的戲劇我也要多多去感受這些古老卻一直流傳下來的戲劇。古戲台是傳統戲曲演出不可或缺的物質載體,我們今天就是在古戲台上看的演出,溫州市現在古戲台還存有541處,可算是處處都有了。

半個月前我才剛來過的讓川村,卻沒有發現這處古戲台,不過乾隆年間就保留下來的葉氏祠堂和節孝牌坊還是很古老的,古老的房子邊上是古香古色的石頭牆,當然也有比較新的水墨般的新居,這些大多數都做成了民宿,是一個讓人們能夠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中午我們便是在讓川村的古戲台下吃著讓川村最特別的畲鄉長桌宴。長桌宴是畲族隆重的待客禮儀,由6個冷盤和11個熱場組成的四人一圓框。

戲迷們能夠跟偶像在一起吃飯喝酒應該是非常幸福的事了。嗯,今天我也被黃燕舞老師圈粉了,這也太帥了吧?
這才第一次發現,原來把戲劇文化與山山水水連著玩起來也是有點意思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ZUYm4BMH2_cNUg1E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