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掖網臨澤訊 通過驗收,全縣城鎮污水達標排放為一級A標準,污水處理率達100%;全縣2個地表水考核監測斷面、城市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近年來,臨澤把改善水環境質量和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全面落實水污染治理「管、治、保」責任,實施標本兼治,全力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
1月2日,記者走進臨澤縣城區污水處理廠,廠區內環境乾淨整潔,污水處理設備有序運轉,該廠主要負責城區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污水收集過來主要通過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去除雜質,去除完了進行深度處理,處理後的污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進行統一排放,排出後的中水,主要用於城市園林綠化及下游沙河林場林地的灌溉等」臨澤縣城區污水處理廠廠長陳宏介紹說。
為提升處理能力,2017年臨澤縣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提標改造,擴容提標後,日處理規模為1.6萬m3。2019年1-11月份污水處理量為474.2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達241.805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為72.4%。
城市污水處理廠達標改造,廢水得到循環利用,那麼農村的污水又是怎麼處理的呢?在臨澤縣鴨暖鎮昭武村,該村由於地域落差,因地制宜實行沉澱罐或走管網方式排污,1—4社使用沉澱罐,5—15社2019年全部鋪設上污水管網,現已全部投入運行,結合污水處理項目,該村還先期改造農戶廁所70戶。
「從九月份安裝上,直接投到大管里,衝起來就方便了,這是政府對我們農民的一種支持,很衛生,很乾凈。」提及改廁後的好處,昭武村七社村民田玉林很是感激。昭武村八社村民張希海表示,「原來用旱廁,很不方便,尤其是我們老年人,冬天上個廁所很容易感冒,現在污水管網建好後,安裝上了水沖式馬桶、衛生間還布置了新的洗臉台,生活各方面都方便多了。」
在離鴨暖鎮政府不到2公里處,該鎮污水處理站正有序運行。「這就是我們污水處理站,昭武村5—15社、棗鄉明珠住宅樓、鴨暖鎮鎮政府、大鴨村住宅樓等地所有的污水全部匯總到這,經過污水處理站無害化處理,最終達標排放到黑河,現在運行的污水處理站每日處理量為120個立方。」昭武村文書徐輝介紹說。
近年來,臨澤縣把水污染治理作為強化水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逐步完善。目前已建成農村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站15座,敷設排污管網29.19公里,總計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517噸。計劃在蓼泉、板橋、平川等5個鎮新建日處理能力15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5座,並配套污水管網,同時,計劃在7個鎮12個村農民公寓樓、平房集中區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套。目前,已敷設污水管網15.78公里,砌築檢查井385個,建成污水提升泵站2座,定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及遠程監控設施3套。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嚴格組織開展入河排污口規範整治行動,取締臨時入河排污口12處。落實落細河湖長制,唱好「護、治、管、凈」四部曲,推動治水常態化長效化,實現轄區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在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中,臨澤縣還把強化水源地管護作為確保飲水安全的重要環節抓細抓實,嚴格按照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甘肅省水利工程劃界標準》等相關法規要求,全面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範化建設。目前全縣12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通過安裝隔離圍網、安裝界牌、埋設界樁等方式,從源頭保證水質安全。同時,大力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飲水安全宣傳,營造了全社會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濃厚氛圍。(張朝軍 肖佳悅 尚媛媛)
來源:中國張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