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2年開始,美軍開始介入越南戰爭。同年,堪稱越戰美軍最常用武器之一的M72火箭筒正式投入量產。這款給世界帶來較大影響的火箭筒隨即投入了越南戰場,並在越南戰場上釋放出強烈的光芒。
當時美軍裝備的火箭筒相當笨重,在步兵班裡還需要2-3個人形成一個小組作戰。這限制了步兵班組的自動火力,也讓美國大兵苦不堪言。一方面,它的威力不算太大,卻還需要額外的人手去攜帶發射筒身和火箭彈。另一方面,扛著火箭筒的火箭筒發射手還會被當做優先射殺目標。
一次性火箭筒的局限性不大,後勤管理也簡單。儲存桶即是發射筒,從廠家運出的包裝箱直接入庫,也只需要定期檢查。對於士兵來說,一次性火箭筒的重量跟一支槍差不多,卻可以提供額外的強大攻堅火力。對於指揮官來說它更加具備優勢:不占步兵班裡寶貴的編制,士兵只需要經過簡單培訓就能使用。班裡多一具一次性火箭筒,戰場上就多了一份可以打掉裝甲車的機會。
M72一次性火箭筒在1958年就開始了研製,於1962年正式投入量產。這款僅重2.36千克的一次性火箭筒,內裝的破甲彈卻可以擊穿二戰時期德國"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正面裝甲!對付當時北越的PT76水陸兩棲坦克、T34-85更是易如反掌。多年後,這款簡單的一次性火箭筒在阿富汗也表現得很好。
它的靜破甲深度達到500mm以上,配用的彈種還有反人員殺傷彈、高爆彈等。後期破甲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美軍的戰鬥需要,於是現存的M72一次性火箭筒裝填的多為反人員殺傷彈和高爆彈。
如果說德國的鐵拳系列是一次性火箭筒的鼻祖,那麼M72火箭筒便是推動一次性火箭筒走向全世界的經典。中國在初步接觸了M72一次性火箭筒後,設計並生產了70式、70A式火箭筒,後者是空降兵自PF89一次性火箭筒誕生前的絕對主力。
蘇聯雖然給RPG7研製出了不少彈種,卻也在阿富汗戰場上吃了大虧。在借鑑了繳獲的M72一次性火箭筒後,便試著在當年研製出了RPG18一次性火箭筒。它倆是否有承接關係這個暫時不得而知,但很明確的是RPG18擁有著與M72相似的套筒設計。
由於戰鬥部儲射筒便被包裹在筒身里,M72火箭筒的外表相當簡潔。使用時,只需要找到保險機構解鎖,並把套筒向後拉到一定位置鎖定,便可以發射了。無論是受過教育的士兵,還是僅受過簡單步槍射擊訓練的民兵,都可以很快地掌握M72火箭筒的射擊方法。
仔細看,途中的美軍就攜帶著一具M72
在那個還未衍生出雲爆彈、溫壓彈的時代,M72的戰鬥部裝藥幾乎都是黑索金和TNT混合。已經是當時的科技所能達到的極限。放在今天來看,確確實實是落伍了不少。而追求精確制導戰鬥的美軍,也早就給步兵班配備了"標槍"反坦克飛彈。最大標尺射程僅僅300米的M72命中率肯定不盡人意。而美軍也裝備了更新一代的一次性火箭筒。
甚至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的出現,也讓士兵們感到M72的不足:同樣是射程300米的武器,40mm榴彈卻能在短時間內連發數枚,完成面殺傷。對於暴露在空地的敵軍有生力量來說,一連串40mm榴彈的殺傷力也不輸M72的反人員殺傷彈。M72一次性火箭筒的"沒落",也並非意外。到底是"大炸逼"出身,美軍步兵班一級的火力可要強太多。一次性火箭筒對於美軍的步兵來說,也就沒啥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