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使用現金支付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四十歲以下的人,現在幾乎都不攜帶現金出門了。
在移動支付流行起來後,信用卡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頻繁。目前,國內信用卡的發卡量已經 突破7億大關。
信用卡的大量發行,也出現了一系列的隱患,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信貸逾期問題。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二季度信貸逾期金額已超過800億,至於三季度的信貸逾期金額尚且還未公布。
不過就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信貸逾期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必須要立刻著手解決。為此,央行和眾多銀行高管也召開了多次會議,責令各大銀行務必加強信用卡業務的監控。
各大銀行對此也絲毫不含糊,對信用卡的風控不斷的進行加強。很多持卡人都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就被降額、甚至是封卡了,其實這就是被銀行風控了。
很多人感覺到莫名其妙,似乎認為自己也沒做什麼值得銀行風控的事情。其實,銀行的風控並不是毫無預兆的,在此之前往往會提醒持卡人,只是持卡人並沒有留心。所以才會在被風控時,感覺到莫名其妙。
那麼,銀行在風控持卡人之前,往往會有哪些提醒呢?
首先,對於即將風控,但相對來說風險係數較低的持卡人,銀行往往會進行簡訊提醒。比如,在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消費後,會收到來自銀行的簡訊,提示持卡人需要正常消費,避免信用卡出現盜刷的現象,或者是直接提醒持卡人妥善使用信用卡。
由於現在垃圾簡訊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對簡訊往往不放在心上,看到了也當沒看到,因此忽略了此條提醒。
如果大家經常收到這樣的銀行提醒,那麼大家就需要十分注意了,因為你有可能被銀行當成了重點風控對象,需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規範的用卡行為,並及時進行改正,否則接下來很可能被銀行風控。
其次,除了簡訊以外,銀行還會進行電話提醒。這裡的提醒,不是指銀行會告訴大家,你快被風控了,哪些行為需要避免。銀行通常是打電話問詢,比如在消費結束後,持卡人會被銀行問詢,此次消費的金額、地點以及具體內容等。
這樣的電話大家一般都會接,但如果回答不出銀行的詢問,那麼銀行就可以判定該持卡人存在問題,進而使得大家的信用卡遭到風控,輕則降額、重則封卡。
除了電話和簡訊,其實銀行還有另外一種提醒,不過這種提醒就讓很多持卡人比較「肉疼」了——降額。沒錯,就是直接給大家進行降額。一旦持卡人發現自己的信用卡被銀行降額了,那麼就需要非常注意,否則接下來等待大家的,就極有可能是封卡的操作了。
如果大家接到這三種銀行的提醒,千萬要注意,否則辛辛苦苦養的卡,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僅額度沒提升上去,還有可能被封掉。那時候,這麼長時間的努力,豈不都白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