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書香校園,文化引領——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

2019-10-11     搜建築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面對土地的緊缺和學校建築空間環境的嚴重匱乏,探索城市超大規模學校空間集約化模式勢在必行。如何將校園平面功能空間集約組合,與立體空間疊合重置,高效省地,滿足功能布局和標準化配置的同時,又能創造足夠的空間使校園活動多用途化,適應開放式教學和「走班制」教學行為的轉變,是一個值得設計者思考的問題。

教學主樓鳥瞰

項目概況

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位於西安航天城新區,這是一所九年制公立學校,占地面積約53067.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45802.91平方米。設計需要滿足66個教學班和3000多名學生的功能需求。基地北臨城市綠地,南臨主幹道航拓路,東臨規劃路並毗鄰岡田城第一小學,西臨預留人居用地。

教學主樓外觀一


教學主樓外觀二


校園總體鳥瞰

設計理念

「合」與「和」

設計以「合」與「和」理念出發,汲取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追求和諧的美學理想。通過簡單的形狀,統一的體量創造出和諧的感覺。設計所追尋的中心化、向度性等意識形態通過具體化的形式載體——方形與方形的組合,產生了多層次的互動公共空間以及共享的教學空間,從而體現「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思想。

教學主樓的設計採用門廳、大堂、庭院等組合空間要素,由外而內、由中心向組團展開序列組織。空間形式上,中央廳堂從空間尺度、開放與流通性,以及順應屋頂天窗光的指向從下到上依次分布的「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的中央景觀、集中圖書閱覽區、屋頂花園等共享空間的有序分布,突出幾何中心位置和中心作用。

四個教學小組通過四個中庭空間連接普通教室、日常管理房間和北向豐富多樣的多功能空間組織,為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交流創造場所。

綜合樓外觀


設計策略

1.【集約化模式】

項目基地面積53067.00平方米,需設置400米標準操場、66個標準班、實驗樓、閱覽室、行政辦公室、1000人餐廳、600人講堂、室內標準籃球館等配套用房,可見土地利用與多功能需求之間的矛盾。設計從場地出發,通過空間關係、功能、結構等表面分析,通過場所的融合,力求匯聚出集約化情境的意義:教學主樓為中央大廳、普通教室、圖書閱覽、活動交流、行政辦公、遠程教育教室;綜合樓為師生餐廳、實驗室、報告廳、籃球館、藝體用房以及操場看台。

綜合樓局部一


綜合樓局部二


2.【廳、堂、庭交互式空間】

Kenneth Frampton認為,建築不僅滿足了生產施工和功能消費的合理化需求,還通過強調與基地相關的特定因素,創造了一種「場所」感,對抗支配的、模式化的普遍建築秩序。該項目強調使用「場所性」來對抗模式化的普遍建築秩序,並通過空間元素,如門廳、大堂、庭院和架空樓層,在有限的建築內營造出一個具有多樣性、開放性和流動性的公共交流空間,從而創造出一個使學生不會感到孤獨與陌生的學校。通過與場所的融合,通過收集特定場所的各種意義,建築也能夠超越物質和功能需求。

教學組團外部庭院一



教學組團外部庭院二

3.【外部交通】

中小學作為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一個典型問題已十分突出,此外,該項目東側緊鄰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學,南側主幹道上下學時間的交通壓力尤為突出。該項目除了通過地下停車場組織學生換乘外,還將南側60米的建築控制線後退,將校園入口設計為特定時段開閉空間,即上下學時段的引入式交通空間,以緩解城市道路的壓力,並在其他時段作為學生活動空間。

室外活動場地


校園操場


小結

建築語言的功能是展開一個物以類聚、物成其是的「場所」。本項目重點解決土地利用與功能之間的矛盾。我們以開放式教學和「走班制」教學為理念,採用集約化、交互性的空間設計策略,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多元、開放、流動的公共交流空間,是對城市超大規模學校空間集約化模式的有益探索。


建築細部



建築入口



教學主樓門廳


教學主樓廳堂空間一


教學主樓廳堂空間二



教學組團多義性空間



教學組團中庭空間



教學組團廊道



月光會議廳



星光報告廳



報告廳



總平面圖



公共空間剖透視



公共空間剖透視二



教學主樓形體生成



綜合樓形體生成



功能分區



分時段空間模式圖



每天都有精彩內容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0Yu20BMH2_cNUgjs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