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篤君按:藝術家們的前衛宣言挑戰著舊時代,呼喚著巨變的到來。
對於西方藝術史來說,二十世紀是充滿了開創與革命的新世紀。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十年里,歐洲藝術家們不復守舊,各種藝術潮流接二連三登上歷史舞台。與此同時,新大陸上的藝術家們也不甘落後,他們巧妙地展示著自己大膽的個性。到了三十年代,作為對當時在舊大陸上愈發趨於抽象主義的現代藝術的回應,在新大陸上出現了美利堅地方主義:畫家們用細膩的筆法惟妙惟肖地刻畫當時當地的美國人和他們的生活,因此這一畫風也屬於美利堅現實主義。最著名的美利堅地方主義畫家是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1891-1942),他的代表作《美利堅哥德式》(1930)已經成為美國文化象徵之一。
油畫《美利堅哥德式》(1930)
美國地方主義畫家格蘭特·伍德 作
現藏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美利堅哥德式》的畫面主角不容小覷:男主氣質詭異,他臉色嚴肅卻不失溫和,雖然戴著眼鏡,卻手持一把大耙子;女主更讓人難以形容,她身著典型的十九世紀傳統女裝,挽著金色頭髮,蹙眉抿嘴,灰藍色的眼眸掠過觀者視線,她有點「臭」臉,卻也有人將其表情解釋為「沮喪」。的確,這二位的表情說嚴肅也好,無聊也好,古板也好,可能都不如說有點「喪」來的準確。
藝術史家歷來傾向於這樣解釋他倆表情可能隱藏的內涵:這兩位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農人,站在一幢帶有尖拱窗的白色木屋前面。他們可能是夫婦,也可能是父女,不論是何種關係,他們應該過著一種無聊的鄉村生活,他們的表情說明這是兩位思想有點狹隘的人。這兩個古怪而真實的人的形象簡直填滿了畫框,幾乎完全遮蔽了背景里的木屋。
油畫《估》(1932)
美國地方主義畫家格蘭特·伍德 作
現藏於迪比克藝術博物館
有人認為,格蘭特·伍德這樣描繪美國中西部的「鄉下人」明顯是在諷刺,但畫家本人對此表示明確否認。格蘭特·伍德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艾奧瓦州,也為那裡的主顧作畫,他曾說,我不可能畫畫諷刺自己的主顧。格蘭特·伍德認為自己只是在用畫筆「真實地」描繪當地人,在畫家看來,這甚至還是一種地方主義的「驕傲」。因此格蘭特·伍德也成為「美利堅地方主義」或者說「美利堅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
油畫《村裡的春天》(1941)
美國地方主義畫家格蘭特·伍德 作
現藏於特雷霍特斯沃普藝術博物館
如此看來,觀者從這幅畫中所體察到的那種嘲諷意味,也許只是畫家的某種「自嘲」。正是作品中的這一絲「自嘲」意味,或者說是一絲「自我批評」,還有那作者自認為的一絲「驕傲」之感,才使這幅畫直到今天依舊深受喜愛,甚至成為了美利堅文化的象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