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孩子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為什麼會這樣呢?男女的性別差異大,父親參與的越多,越能與母親互補,彌補女性教育的偏頗。
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於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父親帶孩子,好處是什麼呢?
在怎麼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親心裡比母親更「有譜」;在教育內容上,大部分父親更博學;在教育方式上,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在身體素質上,父親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不但養成了孩子的運動習慣,對健康有益,而且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在性格的培養上,母親總想保護孩子,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有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更柔弱、更膽小一些,但父親卻不同。
男性喜歡自立的感覺,所以會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親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有時孩子摔倒,並沒有哭,可是母親卻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淚揉出來了。而父親往往不是這樣,他們會說:走路怎麼不注意,站起來,往前走,我相信這次一定會走好。孩子並沒有哭,而是站起來就往前走,父親在後面拍手說:真勇敢!真勇敢!從而使孩子充滿了自信。
男性喜歡冒險,因此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台階往下跳,母親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
男性喜歡探險,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母親往往會罵他一頓。而父親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教他把玩具裝好。另外,父親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也會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相比母親讓孩子做家務就是掃地、擦桌子,父親更愛和器械打交道,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用錘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製作玩具,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
多培養孩子的忍耐力。父親會認為困難、飢餓、勞累等困難是人生必有的經歷,孩子碰到這些困難沒有什麼了不起,應該讓他自己去克服。這樣的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父親更要主動參與,除了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圖: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我刪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歡我的作品的話,請關注我吧!為您提供優質的育兒知識,如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或困惑,請私信我,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幫到作為父母的您們,您們的育兒之路有我相伴。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