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靜雅逸·形神兼備—走進著名書法家:張代友

2019-11-27   華人視點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有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形態,豐富的情韻,奇妙的魅力。它風靡千年而不衰,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感悟、人文內涵,詩情畫意。折射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及哲學觀念,締造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成熟的藝術體系。在當代書壇,張代友先生是書法界中具有博學多識、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書法創作方面有著自己的追求和價值取向;其書法作品有著豐富生活內涵和文化意蘊,注重表現和反映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藝術創作傳達自己人生的體驗和感悟。

張代友出生於歷史文化名城—湖北恩施市,他莊重典雅,開朗豁達。有較全面深厚的文化素養,精深的學識和良好的書寫功底。從柳、歐、顏書等風格入手再到張遷碑、鄭文公碑等,其大量研習「王羲之」、 文徵明、孫過庭、懷素、王鐸等諸家碑帖,汲取精華,熔古鑄今。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的加深理解, 豐富視覺記憶、提高審美能力增強藝術修養,逐漸領會和掌握古代書作的「氣韻」和「神韻」。他臨書的目的明確,取捨精當,出入隨意,收放自如。其中明顯看出他取歐陽詢、王鐸等人的方筆峻折筆意;而於文徵明、孫過庭則取筋骨挺拔、外耀鋒芒;於王羲之、米芾、則取筆法精妙、端秀清新;取懷素的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心在筆端,從而鍛造出自己獨特的書法風貌。在張代友潛心追求書法的道路上,曾得到著名書法家徐本一先生的教導,在他的開導下,書法勇猛精進,日臻成熟,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書法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自己的情感、心智注入書法中,體現出生動、洒脫,富於激情的特點。以厚德載物的情懷,創作出典雅俊美、蒼勁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暢的獨特書風。可以清晰的看到張代友先生的書法自然飄逸,用筆穩健。以行氣帶動運筆、力圖在書法創作中,探索線質表現的豐富性,探尋當代自我的藝術語言,充分地調動書寫過程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加上深厚紮實的傳統功底、給人一種清新、悅目,境界高雅的意趣!


張代友作品

幾十年的潛心研究書法和實踐,以及筆耕不輟的藝術守望和雄心壯志,使張代友先生的書法藝術有其深刻的內蘊和美學品位。他的書法不但呈現出氣韻生動、奔放縱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含有文學內涵的詩性。張代友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兼習篆書治印、國畫花鳥;是集學問、學術、學養於一身,對文字音韻、意蘊、線條、形、音、義等方面所呈現的特徵有著天生的感悟力。尤其是他從古意中脫化出一種超邁而又沉實的氣息,並將其融匯於心中而流露於筆端,進而形成了有別於前人、超然於當下的書法特點。從他的不同作品中可以同時感受到意與法的暗合,拙與巧的相生,古與今的共存。將古典人文精神酣暢淋漓地表現於自己的作品之上,字與字之間欹側照應,結構平和。下筆果斷有力,運筆遒勁奔放,濃淡枯濕相得益彰,彰顯恬淡雅致、清逸率真之韻,這自是他浸潤先賢經典、對古法探幽索隱的結果。所以,他的書法氣息高古、醇正,形、神和諧統一,結體古崛,雄渾勁健,章法整齊,重節奏韻律。把具體的點畫轉化而為內在的意象,尋常之中蘊藏妙理,呈現出來的是氣骨縱橫的清逸古韻,是自我精神的外在表達。
眾所周知,書法是有意境的線條藝術。書法藝術的精神主要體現在意境的創造上,追求意境美是創作者的精神目標。因此,書法不僅要注重形式美,更要講究意境美。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就在於它真正把形式美與意境美於一體。張代友先生在創作上充分發揮自己用筆技巧的同時,更注重對境界的營造,表情達意。強調了筆下所具有的一股氣勢和情韻!在創作時先思考傳統筆墨的理法;常常在靈中求變,追求傳統的書法哲學與筆墨意象之間的平衡。讓純正的氣息中透露著典雅俊逸的魏晉風韻,滲透著一股端莊之美和盪氣迴腸之意。以字作骨,意作魂,意隨心到,筆隨意動,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使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加以在字體點畫之間的空白巧妙布置,使得黑白疏密互為作用;展示的是「神」、是「氣」、亦是「意」、與「境」。強調了筆下所具有的一股難以遏止的氣勢和力量,其中不僅有力度,而且有情韻、有節奏,氣勢雄放,境界壯闊;從而使書法作品具有詩意美、韻律美、自然美,最終達成意蘊與哲學的完美融合。這不僅讓人感受到對傳統的理解和詮釋,而且對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的深切感悟。這樣的書法既有溫文典雅之風采,又有尊嚴大度之風韻,形成了自己落墨從容、飄逸瀟洒,同時又自然酣暢的藝術特色。


張代友作品

欣賞書法,不僅僅要看作品的表象,更要關注其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文學內涵和氣質。張代友先生多次參加國家及省市書法展,並多次獲獎,特邀入編80多部辭書文獻。從他的這些書法中看出,他把所書文字內容與情感經歷、感悟融和於創作之中,豐富和提高了其作品的內涵與感染力。書法中悄然流淌著書家的情懷,可見其深邃思想,折射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及文化觀念。其作品而言;字裡行間洋溢著古代書作中所固有的氣質與情懷,著意滲透創作思想、創作意識,表達著審美訴求、情性胸懷。他力圖在書法創作中,探尋當代自我的藝術語言,既重視點畫的刻意表現,更重視作品的內在表達。以其紮根傳統,取法乎上,入古出新的藝術實踐,把思緒、情感化為了書法藝術,在筆墨線條的枯潤濃淡中表達他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張代友先生從內容到表現、從氣度到創作,都體現出文化情感與傳統筆墨的有機融合。其實真正的書法作品絕不是表面的技術與形成,好的書法作品與書法家的修為與學養有著莫不可分的關係。正因為張代友先生的書法作品融注了自己的性情和涵養,才使他的書法有別於他人,蘊藏著當代美學價值和精神文化品格。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先生能夠用樸素溫和的情感書寫豪邁大度的時代精神,使其煥發出一種悠揚的、優雅的生機勃勃的氣息。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在推崇傳統書法基礎上,不斷求新求變的創作上,他的用筆運線中隨處可以看到奔逸的筆勢,才情橫溢的筆意,洒脫自然的結體,氣勢相貫的韻律。這種藝術形式及其洋溢的清新氣息,體現了他開闊的視野和認知的高度。他以鮮明的個人風格和藝術語言,創作出具有書寫性、韻律性的書法作品。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彰顯出了一種鮮明而獨特的藝術個性和人格精神,從而撞擊出一種妙不可言的心靈迴響。作為一個傳承中華文化、關注歷史、關注社會的藝術家。張代友先生用書法來闡釋,表達著對歷史、對社會的觀點。這些直觀敘述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這種不同尋常的吸引力又激發起人們的聯想;從而使他們從畫面引發出去,去思考社會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張代友先生以以一個藝術家特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和價值觀,促進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明的融合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積極作用。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藝術風采!其思想是民族的,又是時代的,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張代友作品

在眾多人的意識里,優秀的書法作品一般能很好地展示社會風貌、人文情懷,因而也就具備了它的歷史定位和社會價值。書法作品最基本的價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並由其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傳承、歷史變遷和審美體驗。這是一種初現於書法的本體價值,它是通過對藝術理念的鑽研、對傳統文化的汲取以及對表達語言的探索、對相關技藝的磨練而創造出來的。張代友先生其作品所獨具的歷史傳承、藝術革新和時代文化,以特色鮮明的美學風範,深層的審美構成及其背後的人文內涵,造就了現代書法的標新立異。憑藉深厚的傳統基礎,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語言及審美韻味的書法作品,將進一步被認識。
書法始終是相承相續的傳統的發展與再造。現代中國書法筆墨只有在尊重中國書法藝術本質的前提下,才可以談到繼承、發展與變革。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中國書法語言形態和結構進行重建。把傳統的筆墨語言投射到現在的層面,使之具有現代性,以中國書法寫意語言形式充分地表現現代意識和精神內容,使形式和內容在更高的基礎上達到統一。而這些在張代友先生的書法作品中都體現了出來,其市場前景可觀。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


張代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