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那些吃貨皇帝到底有多會吃,光早餐就得吃一百道菜

2019-12-26     魚羊秘史

01

「中國」的英文單詞,是China。

開頭小寫,意為「瓷器」,是中華文明的偉大瑰寶。

若一時手顫寫分了家,變成「chi-na」,

同樣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食文化。

吃哪,吃吶,甭客氣。

02

自古民以食為天,特別是在燧人氏鑽木弄出火後,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山裡藏的,

炒熗燒爆炸焗燜,蒸煮熬煎滾汆涮,全火了。

此之謂:「眼見為食」。

只要瞄上,誰也甭想跑。

03

春秋五霸的帶頭大哥齊桓公,隨便開了個玩笑:

寡人吃遍天下,唯獨未食人肉。憾也。

史上最狠狼爸,當今廚師們的祖師爺易牙,

竟親手烹了4歲幼子,送給帶頭大哥打了牙祭。

04

據《周禮》載,西周天子一日三餐,

須「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

饈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瓮。」

服不服?本王就醬紫牛掰!

05

漢朝的餐桌能變得越來越豐富,當歸功於博望侯張騫。

是他從西域引進了芝麻黃瓜胡蘿蔔,等等等等。

所以,別看西周天子很牛,有醬120瓮,

但他從沒吃過芝麻醬,和醬黃瓜。

06

歷經亂糟糟的兩漢三國之後,

史上出了個擅長玩冷幽默的晉惠帝司馬衷。

天下饑荒,餓殍無數,大臣顛顛來報:

皇上啊,老百姓吃不上飯了,這可咋整?

司馬衷聽罷,怒了:

你們傻啊?吃不上飯,吃肉粥啊。別忘了多放點皮蛋,瘦肉!

皮蛋瘦肉粥,橫空出世。

07

中國史上第一份套餐,

是南北朝時期的宮廷御廚發明的,曰「渾羊歿忽」:

羊肚子裡裝大鵝。烤熟後,皇帝吃鵝,臣子吃羊。

後來花樣翻新,鵝肚子裝雞,雞肚子裡裝鴿,鴿肚子裡裝蛋。

嗯,裝蛋就是這麼來的。

08

千萬別被古裝電視劇給糊弄了,

紅燒排骨、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等炒菜,

從漢武大帝到女皇武則天,都是吃不到的。

因為,直到宋朝才發明了炒菜鍋。

09

以下,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食譜。

早膳:羊肉炒、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羊肉水晶角兒、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三鮮湯、豆湯、泡茶。

晚飯呢?

為了節儉,體恤民生,少吃一頓罷。

10

在清朝所有皇帝中,康熙堪稱節儉模範。

節儉到一頓早餐,只准上燕窩紅白鴨子八仙熱鍋十品,蔥椒鴨子熱鍋,炒雞絲燉海帶絲熱鍋,羊肉絲,清蒸鴨子鹿尾攢盤,煳豬肉,銀葵花盒小菜,銀碟小菜,野雞爪等在內的一百道小菜。

膽敢多上一道,壞了朕的節儉名聲,立馬菜市口見。

11

末代皇帝溥儀,曾在回憶錄里寫道:

一頓早膳,須包括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柿、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驢肉燉白菜、羊肉片汆小蘿蔔、鴨條熘海參、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燜羊肉絲、炸春卷、黃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滷煮豆腐、熏乾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白煮塞勒、烹白肉。

就這樣,大清296年的基業,活活被吃掛了。

12

皇帝一餐,佳肴百種。一個人吃不完,皇子、嬪妃們上;

還吃不完,太監、宮女們上;

依舊吃不完,便運出皇宮,倒賣給小販。

小販眼珠一轉,招幌一掛:此乃聖(剩)飯。

呼啦,眾食客蜂擁而至。

一根豆芽,活生生賣出了二師兄的價!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刺蝟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wyQG8BMH2_cNUgjQ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