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喪屍片是很多人熱衷的電影類型,它能讓我們抽離出現實去感受在電影中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是現代人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人們在看喪屍片這一類激發你腎上腺素的電影時往往會感到爽快,興奮,也會在鏡頭緩緩移動的時候心跳加速,這是一般的喪屍片帶給我們的體驗。
傳統的喪屍片自然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生化危機》系列,包括雖然嚴格意義上雖然更偏向科幻片,但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異形》系列。
不過不管是什麼系列,喪屍片在人們的心中就是等同於驚險刺激,場面血腥,激發人的心跳的。
可是,有那麼一部非常另類的喪屍片。它和大部分的喪屍片比起來,劇情很平淡,甚至連喪屍和人類正面大規模衝突的情節都極少。
然而這部極為另類的喪屍片,卻是許多喪屍片愛好者心中的最佳電影之一。
《我是傳奇》
《我是傳奇》。
這部《我是傳奇》卻有別於傳統的喪屍片,看完這部片,給人的感受絕不僅僅是一部喪屍片帶來的感官刺激而已,而是能看見裡面包含著很多暴力血腥以外的主題。
無知的人類醫學發明了一種新的可以治癒癌症的病毒,不料病毒變異後將受感染的人類變成活殭屍。一場大面積的病毒突然爆發,世界上的人很快就感染了百分之九十,存活者寥寥無幾。
羅伯特上校是紐約市一個才華橫溢的病原體學者,為美國軍方服務。當年病毒爆發時,羅伯特在焦急之中將妻子佐伊和7歲的女兒馬莉送上出城的直升機,卻目睹他們死在面前的慘劇。他下定決心要找出病毒血清。然而這一找就是整整三年。
這場災難讓紐約變成了一座死城,而羅伯特就成了這裡僅存的一個人類——他的血液對這種病毒有著天生的免疫能力。唯一還在與羅伯特並肩作戰的,就是他最為忠誠的夥伴,牧羊犬薩姆。
白天,懼怕紫外線的喪屍不會出現的時候,羅伯特帶著薩姆外出尋找維持生命的供給,然後去實驗室時做研究、發無線電波;到了晚上,他們把自己關在一個堅固得有如堡壘的建築物中,觀察那些怪物在城市的街頭「覓食」。
一天,他的研究終於有了突破,他抓了一隻女喪屍進行人體實驗,但效果甚微。出去覓食時還跌入喪屍們布下的陷阱差點死去。為救主人,薩姆被咬成重傷。
羅伯特悲痛欲絕的親手殺死慢慢變成喪屍狗的薩姆後萬念俱灰,開車沖向喪屍群想同歸於盡,卻意外被聽到羅伯特廣播消息趕來的帶著孩子的一個女倖存者所救。
他們商量著要去據說是人類最後的安全棲息地。這時房子突然遭到了喪屍群的襲擊。
這部電影有兩個結尾,結局大有不同。結局一是羅伯特發現自己之前抓的女喪屍是喪屍首領的妻子,他將人還了回去之後喪屍群放過了他們,他們一同帶著研製出來的血清趕往人類棲息地。
結局二比較虐心。羅伯特將血清給了女子,女子帶著孩子趕往人類棲息地,羅伯特與喪屍同歸於盡。
怎麼講呢,也說不上來哪個結局更好一點。從皆大歡喜的角度來看,當然是羅伯特他們全部都活下來了更好。但是悲劇又往往讓人更加印象深刻,所以結局二讓很多人念念不忘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要說電影故事本身的設定就是很喪屍片套路的病毒傳播,由威爾史密斯扮演的羅伯特和一條他女兒養的狗在一片荒涼的城市生存,並試圖努力研究出解救人類的解藥。
電影風格分為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前半部分是主要展開了在末日環境下羅伯特和薩姆是如何生活的,也是小編認為是電影最精彩,最打動人的部分。
沒錯,在這部另類喪屍片中,喪屍沒怎麼出現的前半部分,反而是小編認為的本片的精髓。
後半部分主要是和喪屍的搏鬥,商業片的元素較多,雖然抓人眼球,可是比起前半部分還是遜色不少,所以小編會著重介紹前半部分令人著迷的地方,你從裡面可以窺見什麼。
這部電影的神奇之處在於,觀影時會不知不覺的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想像這個時候,整個城市荒無人煙,只剩下你和一隻狗。你所有的情緒,感受,想法都無人可傾述。
羅伯特就是這樣和他的狗朝夕相處,甚至他會麻痹自己和商店裡的人偶說話,假想他們是老闆,顧客。在看的時候電影的畫面很安靜,你會覺得看的好像不是一部喪屍片,它所表達的東西卻很沉重,它表達了是人在一種絕境下所面臨的孤獨。
這種孤獨可能是現在很多現代人生活的一種縮影,每天固定的工作生活,獨居,沒有什麼朋友,可能會養只貓或狗,雖然這種孤獨感會時不時向他們襲來,但至少他們還是和社會沒有脫節的。
而電影則是把這種孤獨感推向了極致,在徹底和社會脫節後人該如何面對這種孤寂。羅伯特會在家把電視一直打開調到最大聲,營造出這個家是有人在的氛圍,會和狗聊天,幫它洗澡和它一起睡覺。
他擁有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孤獨地面對每天,這也是屬於他個人的傳奇。
在前半部分最後那隻狗被感染了,他不得不在懷裡把它勒死,那根維繫他情感表達的最後一條線也被他勒斷了。這個畫面在電影中特別觸動人。
以後就只有他孤身一人的那種絕望。可是有時候又感覺這就是某種現實,畢竟沒有誰能夠一直陪伴你走到最後,那輛通往人生終點的列車終究會有人下車,到最後也只剩你自己。
雖然本片的總體口碑非常好,但是也有些人會說,這片子作為一部喪屍片也太沉悶了些,況且,「我是傳奇」這個片名到底作何解呢?
其實很簡單。一個人是不是傳奇,到底如何定義呢?
是不是一定要有什麼輝煌偉業,才能被稱為傳奇呢?
而且,電影的片名「我是傳奇」如果敏感一點的觀眾就會發現,本身就有一定的深意。它強調的是「我」。
電影結局二的最後他肩負著軍人的責任研究出解藥犧牲了自己,一個每天面對著孤獨的戰士終於落幕了,他就是傳奇,沒人能夠切身體會的傳奇。
而就算是看起來相對而言皆大歡喜的結局一,他又何嘗不是孤獨地在一座空城中堅守了三年。這不是傳奇,又是什麼?
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往往你從中也可以從裡面看到文藝的部分,我想能夠從電影裡面獲取能量,應該就是一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價值。
就算是面對無人相伴的孤獨,只要你覺得你應該去做並堅持的做了什麼,那麼,你也可以是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