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 Tuatara 全球首發式:總設計師及創始人獨家專訪

2020-10-20   至強汽車情報站

本篇為至強舊文重溫,YuanGS 撰文

2011年8月5日,SSC Tuatara (西爾貝超跑)在上海恆隆廣場舉行了全球首發儀式,這也是 SSC Tuatara 首次正式對媒體公開展示,與此同時西爾貝超跑宣布將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儀式開始前,至強駐上海特派員 YuanGS 就這款新車的相關問題,分別對總設計師 Jason Castriota 和 Shelby SuperCars 創始人 Jerod Shelby 進行了獨家專訪。

SSC 的首款作品 Ultimate Aero 以及後來的 Ultimate Aero TT 車型曾取得過萬人矚目的成績。尤其 Aero TT 曾以1,183馬力的超強輸出功率,在布加迪威龍剛剛確定407km/h世界最高速紀錄之時,以411km/h的成績將量產車的極速紀錄向前推進了一步。這一舉措亦間接迫使大眾集團推出徹底完善的終極版威龍 —— Bugatti Veyron(參數|圖片) 16.4 Super Sport 。終極威龍以431km/h的速度總算將頭銜領回,這僅僅是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開始 ……

首先說說 Tuatara 這個名字的來由。據車廠創始人 Jerod Shelby(參數|圖片) 的介紹,這個單詞具有兩層含義:1、Tuatara 是紐西蘭的一種國寶級蜥蜴,它擁有世界上進化最快的 DNA ,它象徵了 SSC 僅僅在 Ultimate Aero 投產三年後便推出下一代車型所體現出的不斷進取、進化的精神;2、Tuatara 在毛利語中的意思為「背上的尖峰」。這種蜥蜴尾部獨特的造型,正好與車身尾部兩側的小翼不謀而合。這個名字就像父母給自己孩子起名一樣,經過了一番調查,且深思熟慮,做關鍵字亦相當犀利,一搜一個準,絕無重複!

SSC Tuatara 目前的整體架構已趨近完成,發動機規格出爐:7.0L V8 DOHC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爆發出最大馬力1,350ps,扭矩峰值1,412Nm。而傳動系統的規格亦在當天確定:帶H檔的7前速手動波箱,以及名為 SMG 的七前速雙離合波箱。據筆者從現場了解的情況得知,雙離合波箱車型的加速略微快一點兒,但手動檔車型會擁有更純粹的駕駛感覺。但真正讓筆者驚訝的是整車重量:僅為1,247Kg!這簡直是超高端跑車中最驚世駭俗的一筆了!論功率重量比,一馬力所負擔的重量連一千克都不到!這與 SSC Tuatara 所採用碳素纖維的車身/底盤 、鋁製結構的前後副車架兼防撞結構密切相關。更不得不提的是,SSC 早於2009年便研發出世界首創的一體式碳素纖維復合材料輪圈,該部件亦為車身的整體輕量化作出了貢獻。

至於內飾部分,設計師 Jason 向筆者承諾,以他身為義大利人的作風,一定會讓其盡善盡美,摒棄老款 Ultimate Aero(參數|圖片) 被人詬病的內飾缺陷。SSC Tuatara 在空氣動力學設計方面,為進氣 、中冷所設的各類孔洞遍布車身,尾部還設計了文氏通道,這一切皆被設計師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柔中帶剛、又極度科幻的造型實屬不易。

在尾部特徵性的小翼之間是一塊可動擾流翼,同樣兼做空氣剎車之用。設計師透露:整車前後軸重量比爭取做到40:60,而且在高速時可以利用車身產生的大量下壓力保持穩定 (他同時提到 McLaren F1 高速時很輕),空氣下壓力中心與車身重心的位移關係會進一步得到優化。這樣的造型目前的Cd值在0.33左右,未來經過小幅調整,可能會有所下降。實用性 、燃油經濟性以及環保方面雖不是超頂級跑車所主要關心的。

設計師繼續表示,SSC Tuatara 在日常駕駛狀況下,油箱加滿可行駛600英里 (近1,000公里),而以440km/h的極速行駛時,油箱容量則只可維持7.5分鐘。不過中國的車主這回對於油品的擔心大可不必,Jerod Shelby 指出,即使以美國的91號油 (相當於國內97號)引擎也可運轉良好,這可謂是美式超跑的一大賣點。

目前此車性能指標如下:0-100kph加速2.78秒,極速443公里/小時 (約合275英里/小時)。雖現實並無實際證據對該數據予以支持,但筆者覺得還是有七分的可信度。至於操控性方面,引用 Jerod 在媒體問答環節所說內容:肯定會帶 Tuatara 到德國紐堡林 (Nurburgring)一試身手,相信在合理的調校下,應能做到7分鐘出頭的成績。

SSC 作為類似超跑小作坊中的「新貴族」,最讓我看重的是那種說到做到的豪氣。Jerod Shelby 沒有太多表面的功夫,為人靦腆,言語踏實,硬是在美國找了一條筆直的公路就以411km/h的雙向平均成績,打破了由600人專業團隊打造、並在大眾的超高速測試場跑出407km/h的威龍,實在值得敬佩。但小廠商也有其局限性,他們很難組織動輒上百萬公里的路面測試,難以世界各地飛來飛去讓測試車體驗嚴寒酷暑,所以像這類小作坊式超跑在極限狀態下趴窩之事,亦屢見不鮮。此次 SSC Tuatara 的轟然降世,能否真正規避開「小廠商」之局限性並將威龍 Super Sport 斬落馬下,是筆者認為最值得耐人尋味之處。

上圖右二,Jason Castriota / 左二,Jerod Shelby

JC = Jason Castriota ,BM = 至強

BM:首先非常榮幸我能有這個機會和您聊一聊關於 SSC Tuatara 的一些事情。

JC:不客氣。

BM:我有注意到媒體函中提到此車使用了SMG變速箱,此傳動機構和BMW的SMG有關聯麼?

JC:應該說比較接近,但又不同。具體工程方面的事宜你得問 Jerod 。

BM:哦,好的。那 SMG 和 MT 開起來會有很大不同麼?例如加速 、極速?

JC:不會的。SMG 的加速成績確實會快一點兒,不過 SMG 和 MT 的極速是一樣的;MT 我們是給那些更喜愛掌握一切,且具備豐富超跑經驗的車主準備的,而 SMG 開起來更簡單 、更愜意一些。

BM:我注意到現在這款展車依然是模型狀態,車窗依然全黑不透明。那內飾如何?原來的 Ultimate Aero 常被人詬病粗糙的內飾會否得到改良呢?

JC:這我以個人名義向你保證,內飾絕對時尚 、新潮 、科幻,擁有著豪華甚至是奢華的氣息,而且做工精良。我是個義大利人,就該有義大利車那樣的內飾才行。哈哈哈!

BM:呵呵。我也希望如此。那麼您能說說該車的輪上馬力麼?

JC:大概是1,320馬力吧,工程方面的事情還是以 Jerod 所說的為準吧。

BM:那麼我有這樣一個問題,您應該知道 Gordon Murray 設計 McLaren F1 的時候,特彆強調了空氣下壓力中心和車輛重心之間的位移關係。那麼本車在此方面表現如何呢?

JC:空氣動力方面此車做足了準備工作,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款 SSC Tuatara 在高速狀態下肯定會非常穩定。你知道麼?其實 McLaren F1 在高速時很不穩定,車頭很輕,而且比較飄。但是在我們的 SSC Tuatara 身上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車底全平,車尾有文氏通道,還有各類擾流翼片共同起作用,緊急制動還會有空氣剎車輔助。這一切的努力都為了讓 Tuatara 在高速時能有較為穩定的動態。至於前後軸重量分配,我們的目標是做到40:60,讓車輛在彎道中稍微體現一點兒轉向過度,幫助車頭更快地指向彎外。

BM:有一點兒的轉向過度屬性是吧?那樣確實有利於車頭指向性。那麼 Castriota 先生,您覺得你此次在設計 SSC Tuatara 項目的工作中,與您以往設計的瑪莎拉蒂 GranTurismo 、Birdcage ,又或者法拉利 599(參數|圖片) 、612 之類相比,在整個過程中給您帶來了何種不同的感覺?

JC:和 Jerod 先生一樣,我也從小就嚮往跑車 、激情 、賽車運動等一系列事物。當年我工作於賓尼法利納設計中心,設計了瑪莎拉蒂 GT(參數|圖片) 、鳥籠概念車,法拉利 599 和 612 車型。但其實這兩個品牌的設計工作之間還有不小的差別。瑪莎拉蒂已經有著90多年的歷史積澱,在我接手設計項目時,正好是其準備重新塑造全新品牌形象之時,所以我身上有不小的壓力。當時我設計了鳥籠概念車來為自己後來的設計指引方向。在 GT 的設計上,我就可以更進一步地闡明我自己的設計語言,也很好地契合了品牌自身的需求。跟法拉利合作期間,作為一個也有70年歷程的品牌,我同樣深感壓力。他們並不是想要尋找一種新風格的樹立,更多的是需要我的設計能在原有設計語言上繼續進化並且繼續完善。所以總的來說,我扛著壓力完成了自己在瑪莎拉蒂與法拉利的設計工作。而在 SSC 則完全不同,SSC 僅僅只有12年的歷史,它相當年輕,沒有負擔,以輕快的步伐行進著。所以相較於一些壓力,我體會到了更多的樂趣。相比於那些改善,重塑風格的工作,在這裡需要你重新定義一些東西,需要你有開創未來的眼界。讓我遇到這樣的機會我真的感到十分榮幸。這份快樂的感覺,這種視野對我未來的設計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BM:感謝 Castriota 先生如此詳細的回答。那最後一個問題:在設計工作中,您覺得最困難的是哪些部分?

JC:以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空氣動力學整體的整合 、安排,和散熱系統的布置,這些部分真的給我出了很大的難題。我們團隊在這兩方面上都下了很大的精力去完善和改進,而我們目前依然在這個過程中奮鬥。

BM:非常感謝 Jason Castriota 先生接受我的採訪和提問,非常感謝!

JC:不客氣。

專訪結束後,我依然沉浸在上述幾個問題之中。幻想著未來成型的 SSC Tuatara 到底能在上述的承諾中達成多少個百分比呢?在發布會結束前的媒體問答環節中,SSC 亞洲區負責人說 Tuatara 在他心目中的定價在5,000萬人民幣左右,讓我的心中就如「梅超風」過境般鋪上了一層灰濛濛的色彩。全球售價110萬美元 (約合700萬人民幣)的車型,在國內必須要以5,000萬的身價進行宣傳才會好賣麼?這就是我國奢侈品行業的縮影麼?那麼這種畸形的縮影又能持續多長時間?我不敢往下想,還是希望 SSC Tuatara 能達成全部指標後,再來探討定價問題吧!

除了與總設計師 Jason Castriota 直接對話,我還對車廠創始人 Jerod Shelby 進行了獨家訪談。

JS = Jerod Shelby ,BM = 至強

BM:首先歡迎您來到中國並帶來這樣一款讓我激動不已的超跑。

JS:謝謝!

BM:我剛才看到媒體函中提到此車使用SMG變速箱,此傳動機構和BMW的SMG是相同機構麼?

JS:哦,不。完全是不同的。我們的可以承受1,500Nm扭矩,而BMW那款,你懂得。

BM:那麼使用SMG和使用H換擋在性能上有無明顯區別?例如:加速?極速?

JS:恩,不會有什麼區別。不過H換擋MT會更適合我們的核心用戶,希望那種血脈噴張,每檔紅線,刀刀到肉感覺的客戶。而SMG則會更加方便客戶日常使用,比較順滑,比較實用,還帶有自動模式。

BM:相信您也知道,寶馬的 SMG 和布加迪的 DSG 從推出至今都有彈射起步的限制次數,那麼 Tuatara 是否也?

JS:哦,那絕對不會,客戶不需擔心耐用性問題。

BM:那樣就好了。此車的發動機依然是發展自福特V8款式麼?

JS:不,完全不是。這台機器是我們重新開發並研究的全新成果。它凝聚了我們全體研發團隊的大量心血,是一款全新而且激動人心的作品。

BM:聽到您形容此引擎,就像說到自己孩子一般。

JS:它的確是我的孩子。

BM:那麼此款引擎在測功機上體現出多少輪邊馬力?渦輪增壓值設定如何?自身壓縮比呢?

JS:目前此款引擎還未處於完全完成的狀態,不過接近完善。在測功機上我們測到有1,100+以上馬力,扭矩也有1,300多。在飛輪上有1,320馬力,扭矩就達到1,412牛米了。壓縮比是8.2,渦輪增壓器目前設定在14psi,相當於1bar大氣壓力下。

BM:那麼在極限的440km/h速度狀態下,(油量) 可以維持多久?

JS:你是說油缸麼?(BM:是的) 油缸滿載的前提下,燃油可以持續7分半鐘。

BM:這比威龍還恐怖啊。對了,在媒體函中有個數據一下子便吸引了我,那就是重量:1,247Kg。我知道 SSC 與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一直在做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工作。您能具體和我說說在 Tuatara 這款車上,各部分結構用到多少比例的碳纖維材料麼?

JS:此車確實僅僅重1,247Kg,所以每馬力只需要符合兩磅的重量,也就是為何性能如此出眾的原因。我們整個車身、底盤都是碳素纖維打造的。在車頭車尾的副車架就是防撞機構中,我們使用了鋁合金來吸能。在簧下重量運動部件上,剎車碟是碳陶瓷的產品,輪轂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全碳素纖維一體成型技術製成的,相當輕盈,比時下非常輕巧的一體化鎂制輪轂還要輕上不少。

BM:那麼輕量化是否也會帶來更加極致的操控性能?最近不少廠商都針對紐北賽道或者其他賽道不停地刷新圈速,SSC 是否也有類似計劃?

JS:我們認同紐北在調校車輛方面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們一定會帶領團隊到德國紐北上進行實打實的路試調校。

BM:那麼圈速呢?依您的估計?

JS:我認為如果調校得當的話,我們有希望做出7分鐘多一些的圈速。

BM:那麼新車在中國的售價,您是否和您的團隊已經有了統一的意見呢?

JS:價格我還是希望由 SSC 亞洲分部來進行制定,會更加符合形勢。不過我們的全球定價是110萬美金。

BM:最後一個問題,SSC 將來會根據潮流形勢推出全電動或者混合動力驅動的超跑車型麼?

JS:我們在認真考慮這方面的可能性,但我們也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一種比較合適的動力驅動系統讓我們有信心以符合品牌訴求為前提放入我們的車型中,SSC 是很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的。

BM:最後,再次感謝 Shelby 先生抽出寶貴的時間接受我的採訪!

JS:不客氣。

(撰文:@Yua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