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一孝廉〡黃連花:用行動闡釋孝道

2019-11-15     永春網e

她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婦,照顧公婆勝親生;她是兒子眼中的好母親,慈孝家風口相傳;她是鄰居眼中的好兒女,倡樹孝德的好榜樣。她就是黃連花,呈祥鄉呈祥村人,2005年被評為泉州市敬老文明家庭,2017年被村支部、村委會、村老年協會評為敬老愛老先進個人。

黃連花獲評敬老文明家庭

1978年,黃連花嫁到呈祥鄉呈祥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與黃友華結為夫妻。夫妻倆勤儉持家,雖不富裕,但日子過得還算幸福。然而,1996年,黃連花的丈夫骨質增生病發,一患病就會頭暈得要跌倒,得休息,無法下地幹活,一時間,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堅強的黃連花一人挑起家中重擔,成為了家庭的頂樑柱。

黃連花獲許愛老敬老先進個人

為了維持生計,黃連花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常常半夜一兩點就挑著一百多斤的菜到十幾公里外的德化縣城賣,賺點零錢,以彌補家庭開支。2002年,黃連花終於以一己之力,把兒子培養到大學畢業。她的堅強,受到了鄉里鄉親的稱讚。

然而禍不單行,2002年,81歲的公公黃肯堂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經常外出走丟,需要有人成天看守護理。由於兄嫂、弟媳有的已經遷到外地,有的在其它地方建房,不方便照顧老人。黃連花從不計較,主動擔負起照顧公公的責任。「照顧長輩是咱作兒媳應盡的義務。」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黃連花孝心。公公患老年痴呆症後,連黃連花都不認識,經常對她亂罵一通,鄰居們都替她心疼,她卻總是笑著說:「人老了,不懂事,不跟他計較。」由於患老年痴呆症,她公公經常四處亂走,說這裡不是他的家,一直吵著要回兒時的舊房子。好心的鄰居勸她把老人鎖在家裡,以防老人出走亂跑,她總是笑著說:「老人成孩子,我們陪他玩,注意點,及時跟著就沒事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3年,養女黃玉瑜因車禍癱瘓在床,從此半身不遂,只有頭部有知覺,連動手吃飯都不會。黃連花強忍著內心的痛苦,悉心照顧養女的飲食起居。 第二年,79歲的婆婆陳餚也臥床不起,黃連花一人承擔二老一少的喂食、打掃、換衣、洗身、洗衣服等護理工作。生活的艱辛讓黃連花忙得團團轉,可她總是輕聲細語,從不抱怨。

黃連花在忙家務

最難得的是,在婆婆臥病在床期間,只要婆婆想吃什麼,她總是儘量滿足她,愛吃面線就煮麵線,愛吃小米粥就煮小米粥,慢慢哄著,慢慢喂著。夏天天氣比較熱,她經常給婆婆洗澡,讓婆婆舒服些。後來,婆婆大小便失禁,經常弄得整床都是糞便,黃連花總是及時處理、清洗。看到這些糞便時,黃連花經常會嘔吐,但她嘔吐完了,馬上接著打掃、照顧老人家,從未有過半句怨言。

一人照顧三人最是困窘時,但難不住她。黃連花悉心照顧公公、婆婆、女兒11載。2007年,她的公公、婆婆、女兒已先後過世,黃連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黃連花把孝道根植於心,付諸於行,樹立起良好的家風,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孫子也都傳承孝親敬老的好家風,並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孝道。鄉里鄉親都誇她是個賢妻良母慈孝的好兒媳,她卻淡淡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為人子女就要這樣。」她也多次得到表彰,得到好多獎狀,可她都看得很淡,若是沒人提醒的話,她都忘了自己曾經得過這些獎。

如今,黃連花的兒子黃偉慶已成家立業,雖然他在外地工作,但周末都回家看看父母親,關心照顧他們。看到兒子的懂事和孝心,黃連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報。鄉親們也說,黃連花是村裡人學習的好榜樣,她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用行動闡釋著孝道。


消息來源丨桃源鄉訊

記者 | 陳博文 文/圖

通訊員 | 林月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AfcW4BMH2_cNUgDX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