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少年郝名符

2019-09-06   魅力寶應

英雄少年郝名符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每當我們唱起"二小放牛郎"這首兒歌,就被13歲的放牛郎王二小的動人故事所感動,傳唱至今,久唱不衰。同樣在我的家鄉,也有一位耳熟能詳,在家鄉傳頌的英雄少年,他就是曹甸鎮原曹北村後堆組,年僅15歲的英雄少年郝名符。



郝名符,1934年5月出生在曹甸鎮曹北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46年6月,曹甸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13歲的兒童團員郝名符,便投身鬥地主、分土地的革命洪流。他和小夥伴們起五更、睡半夜,送情報、貼標語,手持紅纓槍,站崗放哨,盤查行人,保衛新生的民主政權。

1947年春,國民黨反動派在曹甸的邵莊、祝舍駐紮了1個連的兵力,還糾集鄰近的國民黨還鄉團100多人,經常到李溝、金泄等地掃蕩,為了摸清敵情,頭腦靈活、機智勇敢的郝名符,受鄉、村聯防隊派遣,白天垮著糞兜,到敵人土圍子裡拾糞,偵察敵情,搜集情報。有時還裝成討飯的,到敵駐地活動。到了夜裡,把摸到情報,向聯防隊幹部報告。一次,敵人把10多位革命家屬,押到邵莊的土牢里,準備下毒手,郝名符得到這一重要情報,連夜告訴聯防隊領導,聯防隊立即行動,摸進敵人據點,抓了幾個還鄉團首惡成員的親屬作人質,敵人只好乖乖的釋放了被抓的幹部家屬。




同年麥收前一個晚上,邵莊敵人據點的幾個兵痞竄到曹北村,正在做佛事的姓張的家裡,要吃要喝,為非作歹,郝名符知道後,立即報告聯防隊,聯防隊在區隊和縣團配合下,分別在周邊設下埋伏,打了一場快速「一鍋端」的伏擊戰,擊斃了敵人,還繳獲了5支槍。



就在這一年秋天的一個上午,郝名符在曹甸鎮王合街拎著蒲鞋一邊沿街叫賣,一邊左右察看摸敵情。被反動鄉長郝聯茂等幾個還鄉團發現綁走,郝名符再次被捕,受盡了非人般的酷刑,寧死不屈,就在第五天上午,敵人把傷痕累累的郝名符,押到曹北村西頭的河邊殘忍地殺害了,人們含淚掩埋了這年僅15歲的小英雄。還在他犧牲就義的地方,栽下了一棵梧桐樹,又豎立一塊石碑。後來英雄的遺骸又移遷到曹甸烈士陵園,讓人們去祭掃瞻仰。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犧牲的革命先烈,更不會忘記為革命老區曹甸獻出年輕生命,長眠在烈士陵園的英雄少年一一郝名符!

郝名玲|來源:寶應生活網

2019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