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公里高月球軌道器捕捉不凡圖片,黑色月球表面密集分布淡黃色

2020-06-10     天天科技說

原標題:100公里高月球軌道器捕捉不凡圖片,黑色月球表面密集分布淡黃色

趣味探索訊 自形成以來,月球就一直被各種天體撞擊,隕石、小行星和彗星,這導致表面出現無數近似圓形凹陷撞擊坑,直徑小的可能只有碗口那麼大,大的甚至超過數千公里,形成獨特的地理特徵,與火山口爆發機制完全相反。一般來說,撞擊坑具有凸起邊緣,比周圍地形略高。

最近,在100公里高月球軌道的印度月船2號軌道器啟動了雙頻合成孔徑雷達(DF-SAR)初始成像儀,一邊尋找失蹤了一個多月的月船2號著陸器,一邊對月球撞擊坑性質、大小、分布和組成以及相關彈射特徵進行探測,截止到今天,已經收集到關於月球撞擊坑起源和演變的寶貴數據及不凡圖片,它們讓印度科學家又有新發現。

儘管月球表面是高真空環境,但月球上空仍漂浮著大量運動的塵埃,時間一長,古老隕石坑會被塵埃所覆蓋。不過月船2號軌道器上的合成孔徑雷達(SAR)是一種功能異常強大的遙感儀器,具備穿透月球表面的能力,它的L波段穿透深度達3-5米地下,可以探測更大深度埋藏地形。

並且該儀器能對月球表面材料粗糙度,結構成分進行研究。據了解,合成孔徑雷達(SAR)還具有很高的解析度。根據印度科學家的說法,它已經在全極速模式下運行,能對月球表面兩米以上的物體進行成像。所以一個多月以來,向印度科學家提供了有關月球撞擊坑彈射物質散射特徵有價值數據。

月船2號上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圖片看起來很不凡,黑色的月球地面上密集地分布著淡黃色,這些淡黃色實際上是隕石坑。印度科學家發現根據隕石坑中淡黃色可用來判斷隕石坑年齡,淡黃色越鮮艷越完整說明隕石坑比較年輕,剛形成不久,而淡黃色中摻有大量黑色說明撞擊坑比較古老。

另外,合成孔徑雷達(SAR)還捕捉到L波段全偏振圖像,顯示了Pitiscus-T火山口的模樣,實際上該圖是由不同角度收發偏振響應的合成的彩色圖片。月船2號軌道器將在月球表面運行一年,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發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OIm3IBiuFnsJQVP9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