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去年最令人期待的電影群戲之一, 《爆炸新聞》必須要擁有姓名。
不僅是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瑪格特·羅比三大女神聯合飆戲,影片題材也十分敏感,有關美國前福克斯新聞總裁羅傑·艾爾斯的職場性騷擾事件。
而小妹今天要介紹的這部片子,同樣是和職場性醜聞有關,知道的人卻少得可憐— —
《助理》
The Assistant
雖然豆瓣標記僅有不到2500人看過,但電影所批判的主人公相信愛電影的人一點都不陌生。
他就是好萊塢的知名大亨——哈維·韋恩斯坦。
這件事看似有個完美的結局,在今年的三月,他被判有期徒刑23年。
也就是說,等到他出獄,已經90歲了。
但他做下的惡,卻是影視界裡每一個演員的噩夢。
在17年的時候,先是《紐約時報》揭露了韋恩斯坦的性騷擾行為,來源自他公司的助理群發給公司高層的一份郵件。
然後,女演員艾麗莎·米蘭諾發了一條推特:
#如果你曾受到性侵或性騷擾請用me too來回復#
這便是轟動一時的me too事件。
報道一出,差不多有87位女性站了出來,長時間受到韋恩斯坦性猥褻的女性至少有8位。
而導演也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採訪了部分受害者,最終將這些素材整理為劇本。
相比於《爆炸新聞》帶來的戲劇衝突性,《助理》則是以一位普通助理的視角來觀察一切。
冷色調的畫面+密閉的空間,無形之中就給人一種極強的壓迫感。
每天,助理簡都是最早來到公司,最後一個下班。
早餐,就是牛奶泡麥片,迅速扒拉幾口吃完。
午飯,自然是快餐,還要給同屋的男同事帶上一份。
說好聽點是助理,說難聽點就是一個打雜的。
倘若說列印文件和整理資料這樣的事還要花一點點心思,那端茶送水打掃辦公室甚至清洗餐盤這類的活簡直是把簡當保姆在用。
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乾得比牛多。
兩個男同事也討厭的很,讓簡為他們帶飯也就算了,關鍵是沒一點擔當。
每當老闆的妻子打電話過來,他們都會讓簡接。
因為老闆娘不是個省油的燈,每次打電話來必吵架,他們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就讓簡來應付。
被老闆娘這個神經病發泄完後,老闆又打電話過來罵...
窒息,小妹只感覺到了濃濃的窒息感。
講真的,要是一直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只有兩個結局:
要麼被逼瘋,要麼得抑鬱症。
而且被罵完後,簡還要再寫一封道歉信發過去。
這時旁邊的兩位男同事便會十分好心的過來「指導」。
明明沒有任何錯的簡還要低頭道歉,這是什麼世道。
倘若說以上發生的這些還能讓人感同身受,畢竟剛進公司誰沒受氣過呢。
但接下來的黑暗,足夠讓任何一位職場女性不寒而慄。
職場性交易。
沒錯,是性交易,而不是在某些人耳中聽上去性質更輕的性騷擾。
辦公室新來的一位女助理,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卻被迅速安排進了一家豪華酒店。
而在其他人等待老闆開會時,簡卻發現老闆也去了助理住的酒店。
更可怕的是,有兩位男高層聽到這個消息時,還回憶起了往事。
看到沒,毫不避諱,仿佛性交易在他們眼中就如同吃飯喝水般平常。
愈發不安的簡決定做點什麼,她去向HR舉報。
HR先是溫和地說:不管發生了什麼,你都可以和我說,我就是幫你解決問題的。
但隨著簡將事情的經過全部交代後,HR徹底暴露了他醜惡的一面。
他的話語中,有威脅,有嘲諷,有不屑。
注意這一句話:「你覺得一個成年女性不能為她自己做決定嗎?」
抱歉,正是作為一個成年人,還真不能為自己做決定。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這不由讓小妹想起了鮑毓明事件時,一句對於造謠者最好的反擊:
有的人連拒絕加班的勇氣都沒有,你怎麼能確保一個小女孩是自願的呢?
換句話說,受害者分男女嗎?
不分,兇手從來就是掌握權力的那一方。
「因為我掌握了權力,所以你要順從」。
舉報自然是失敗的。
在簡臨走的時候,還得到一句「你不是他的菜」的「安慰」。
這什麼意思?
話外之音,你老闆就是在玩性交易,但放心,這筆交易永遠不會落到你的頭上。
因為你不是他的菜。
女性在他們眼裡,是玩具,是性工具,但就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女性導演通常在拍女性向電影時,演員大多數也會用女性。
但在《助理》中,滿眼看去,全是男性。
同事 上司 老闆 HR,清一水的中年男性。
甚至同乘一電梯的人,也是男性(簡的狀態無疑要比男同事緊張的多)。
這無疑會讓職場女性本就艱難的處境更加焦慮。
豆瓣短評說,從未露面的老闆跟《大紅燈籠高高掛》里永遠看不清臉的老爺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是不在,但他卻無處不在。
規矩是他定的,你只能順從。
當你反抗,便會遭到一次次的恐嚇。
小妹不止一次的說過:
大家對於這類暴力太習以為常了。
在家庭、學校、職場,我們都曾被父母、老師、上司長期的辱罵過。
這就是精神霸凌。
可它發生的次數太頻繁了,甚至頻繁到若有人反抗都會被視作不正常。
誰都是一開始痛苦,逐漸會變得麻木,到頭來不得不接受。
這就是馴化,但好多人甚至覺得這樣被對待沒有任何的不妥。
《助理》為我們展現了簡大量的無力感。
畢竟以簡的話語權,她真的不能做什麼。
她只能伴隨著榨汁機的聲響,低頭不語。
在最後一個離開公司時,走進便利店咀嚼著食物,看著黑夜發獃。
不過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我可以做點什麼。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麻木。
禁止成為沉默的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