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常識備考,降水的類型及成因是什麼?

2019-10-04     楚雄中公教育

常識判斷在公務員考試中是必考題型,常識部分涉及各個方面,這也給備考的小夥伴增加難度,範圍廣,難以備考,很多小夥伴基本考試全靠猜。但是,常識小夥伴們還是要記一記知識點的,不要不備考,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地理知識點,降水的類型及成因,小夥伴們不妨趁閒暇刷手機的時間來看一看降水的類型及成因,不用死記硬背,瀏覽一遍有個印象就成。

首先了解四大降水類型分別是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和颱風雨。

鋒面雨是我國最為普遍的降水類型:

鋒面雨的成因主要是冷暖氣團所形成的鋒面相遇之後,暖氣團中所攜帶的大量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從而形成降水。

中國地處最大的亞歐大陸東岸,面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形成非常明顯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隨著季節的變換,會在大陸和海洋分別產生冷暖氣團,在季風的影響下移動。

鋒面在移動過程中,若暖空氣起主導作用,推動鋒面向冷氣團一側移動,這種鋒面稱為暖鋒。暖鋒過境後,暖氣團就占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多轉雲雨天氣。

鋒面在移動過程中,冷氣團起主導地位作用,推動鋒面向暖氣團一側移動,這種鋒面稱為冷鋒。冷鋒過境後,冷氣團占據了原來暖氣團所在的位置。冷鋒過境後,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多轉晴好。

由於暖空氣攜帶雨水,所以當冷鋒時,鋒前接觸到暖空氣時,暖空氣由於氣溫下降造成降雨。而鋒後的暖空氣由於雨水已經不再飽和所以鋒後就沒有降雨了。而暖鋒時,暖氣團向冷氣團移動,剛接觸冷氣團時,降雨就下落了,根據上面對鋒前鋒後的解釋,可以看出這些降雨是發生在鋒後的。這就是鋒面雨,主要分布在季風氣候區。

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山區:

地形雨的成因主要是氣團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地形變化的影響,攜帶水汽的氣團被迫抬升後遇到高空的冷空氣凝結成水滴形成降水。

地形雨的形成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有攜帶水汽的移動氣團;二、地形的變化(山地)。降水區域主要是山體的迎風坡,會使得有雪線的山體迎風坡雪線降低。

對流雨主要出現在低氣壓區:

對流雨的成因主要是低氣壓區(赤道低氣壓區、副極地低氣壓區)氣流方向以豎直向上為主,地表熱氣團被迫抬升至高空,受冷空氣的影響凝結成水滴,形成降水。

對流雨的主要分布區域為赤道低氣壓區和副極地低氣壓區,對應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颱風雨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颱風雨的成因主要是熱帶氣旋攜帶大量地表水汽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形成降水。

颱風不但帶來大風,而且相伴發生降水。颱風中的降水分布在海洋上也很有規律,但是在颱風登陸後,由於地形摩擦作用,就不那麼有規律了。颱風中有上升氣流的整個渦旋區,都有降水存在,但是以上升運動最強的雲牆區降水量最大,螺旋雲帶中降水量已經減少,有時也形成暴雨,颱風眼區氣流下沉,一般沒有降水。

颱風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太平洋地區稱作颱風,在相同緯度的大西洋地區稱作颶風。夏秋季節是颱風多發的季節,近期的颱風「利奇馬」在中國登陸,對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山東地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四大降水類型是陸地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在整個自然地理影響因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小長假小夥伴們有沒有放鬆學習呢?如果以上的文字太多,建議小夥伴們不妨找一找高中時期的地理課本,針對降水問題對照高中時所學的內容,相信很多小夥伴立馬就記起來了。假期第四天,不要放鬆學習喲,記得勞逸結合,備考加油!

編:楚雄中公教育(cxzgj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USmm0BMH2_cNUgYQ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