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燚
為農村發展輸送專業人才,為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撐,這是新時代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保障。
當前農村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經營、科技人才,現有人才不能滿足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由於受社會發展、自然環境條件影響,農村基礎設施落後,現代設施不足,鄉村發展機會受限,持續發展空間不足。由於農村對人才吸納能力弱,導致一些致富能手、技術骨幹、管理人才不願留在鄉村。
改善工作環境。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和質量,為在鄉村施展才華的各類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除了為各類人才提供基本的辦公場所、工作設備之外,還要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將人才放在適合的崗位,合理科學使用,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年輕人在農村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用心呵護投入鄉村振興事業的各類人才,增強各類人才的歸屬感、認同感、幸福感。
培養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對本土鄉村鄉情風俗、人文歷史有深入的了解,在鄉村振興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培養人才,重點對本土人才和返鄉創業人員開展有關蔬菜種植、苗木栽培、水產養殖、產品流通等方面技能性培訓,不斷提升實用性技術的運用能力。充分發揮家庭農場、科普示範基地、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通過現場參觀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習的實效性。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教授、「土專家」授課、手把手傳授等方式,加強對現代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科技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斷提升綜合素質。為了加速推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要搭建各類舞台,傳授農技知識,宣講文明禮儀,傳播先進文化等,給予年輕人才能展示的機會。
引進外來人才。完善引進機制,依據鄉村振興發展需求,明確人才引進方向,重點引進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環境治理人才、文化傳播人才等,適當降低准入門檻,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創新激勵機制,對致力於鄉村振興事業的實用型、科技型、創業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稅費減免、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將技術、知識等要素納入鄉村人才評價體系之中,不斷完善獎勵辦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鼓勵優秀企業家到鄉村實地講學或投資興業,暢通鄉村基層人才向上流動渠道,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以用為本,就是最大限度地用其所長,使長處得到發展,短處得到克服。選拔真正有能力、肯幹事的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施展才能提供製度保障和廣闊舞台,讓現有人才各遂其願、各盡其才、各得其所,使之成為熱愛農村、農業、農民的現代科技人才隊伍。
人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因此,只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重點強化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支撐,激勵並留住優秀人才在農村大顯身手、大展才華,才能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作者單位:建始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