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鄉」美譽的勐宋,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區之一,種茶的歷史與南糯山少數民族種茶的歷史一樣悠久。
清朝光緒年間,勐宋山已經是普洱茶的原料產地,以其優良的品質,吸引了眾多喜愛普洱茶的茶友。
勐宋古茶山茶樹雖然資源豐富,但因長期交通不便,知道20世紀末才被外界重新發現、加以利用的,因此多樣的生物資源得以長期保存。
地理位置和古茶樹分布
勐宋古茶山位於勐海縣勐宋鄉境內,西接勐海縣布朗山鄉,東接景洪市,南連格朗和鄉,隔流沙河與南糯山對望。其地貌以山為主,山壩相間,山高谷深,河谷交錯。
勐宋古茶山區域,均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森林覆蓋率高,氣候溫和,降雨適中、光照適宜、上壤肥沃,適宜茶樹的繁育生長。
歷史上,由於古茶山地處瀾滄江以南,交通不便,雖有部分茶商馬幫來收茶馱茶,但茶葉知名度不高,在史籍中沒有記載。
勐宋茶葉品質優良,清代民國時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產地,民國時期經常有茶商馬幫到勐宋收購茶葉。
勐龍勐宋是哈尼族為主聚居的邊境村寨,其他為僵尼人和阿克人。據哈尼族「寨老」說,他們的先民是從勐海南糯山遷徙來的,最早的已有15代。
森林覆蓋率達70%,土壤以紅壤為主,表土肥沃,氣候溫和,降雨適中。
勐宋茶園情況
勐宋古茶山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茶園還有三千多畝,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壩檬、大曼呂、那卡等寨子。
古茶山上的古茶園分布較廣泛,總面積約3800畝,樹齡跨度較大,100年—700年都有,老茶樹老態龍鍾,造型古樸奇特,其中樹齡最大的是勐宋鄉下轄的保塘老寨古茶園,樹齡在500--700年間。
古茶園相互交織、連片,古茶樹大部分基部圍粗50-185厘米之間,主幹胸圍30-95厘米,樹高在2-6米,樹冠直徑在1.5-6.5米,年產干毛茶在100噸以上。
如何區分大小勐宋?
在西雙版納有兩個勐宋,一個是勐海縣的勐宋鄉,另一個是景洪市勐龍鎮的勐宋村。勐海勐宋屬於鄉級行政單位(直稱大勐宋),而景洪勐宋屬村級行政單位(亦稱為小勐宋)。
大勐宋——勐海勐宋鄉,勐宋鄉位於勐海縣東部偏北山區,面積492.6平方公里。勐宋共有11片古茶園,分別是:那卡、大曼呂、保塘、大安、曼西良、南本老寨、新寨、三邁、曼方、曼邁、河邊寨。
此外,在保塘西北部的壩檬村一帶,也有古茶園分布在滑竹梁子的山腰上,被稱為「滑竹梁子大茶園」,這片古茶園與保塘古茶園連城一片。
小勐宋——勐龍鎮勐宋村,雖然稱為小勐宋,但它並不小,它的古茶園總面積5000多畝,均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森林覆蓋率高。
勐宋村中有11個自然村,主要為哈尼族,全村大部分寨子均有古茶園,各個寨子的古茶園又多穿插、交織在一起。大體上分在兩大片區:南部的勐宋片區和西北部的丫口(阿克)片區。
大小勐宋均有苦茶,茶山的苦茶與甜茶外觀並無區別,茶農採茶時只能靠口嚼和記錄記憶兩種方式來區別。
大勐宋普洱茶的特點
勐宋普洱茶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水柔香甜,二、耐泡程度極高,比一般茶葉的出湯率高。
外觀:條索肥厚壯實,條索和梗都比較長,芽頭露毫油亮。
氣味:香型獨特,韻味飽滿。
茶湯:茶湯金黃透亮。
滋味:入口苦味濃烈,苦味化和散都稍慢;回甘持久,喉韻清爽。
小勐宋古樹茶特點
小勐宋古樹普洱茶比一般茶葉的出湯率高,回甘持久耐泡,滋味濃烈厚實、久泡有餘香,耐沖泡。
外觀:條形肥厚壯實,芽頭露毫油亮。
氣味:沸水沖泡之後,茶清香肆意地充斥著四周。
茶湯:色澤金燦油亮。
滋味:味道濃烈,苦味較重,但化得很快,茶野氣足,入喉有勁,回甘滿口生津,甜水悠長。
在普洱茶群山當中,勐宋古樹茶滋味濃烈厚實、久泡有餘香,香型獨特且韻味飽滿,回甘持久,喉韻清爽,是普洱茶苦茶中的代表。
在此,說的苦並不是說勐宋茶有多苦,而是其茶對口腔的衝擊力和生津回甘的速度。在苦和甜的強烈對比中,將喝茶人帶進普洱茶最高的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