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澤山
巢湖職業技術學院雖然已經走入歷史,但她卻是巢湖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原地級巢湖市,將三所省部級重點中專,合併組建巢湖職業技術學院,傾其所能,投入巨資,在鼓山腳下建設一座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校園。
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我有幸在2009年,負責一部電視專題片的製作,並撰寫了解說詞。
在整理電腦保存的舊資料時,我又重溫了這篇二十分鐘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感覺這篇文字原汁原味地再現了這段巢湖職業技術學院乃至巢湖教育發展史上的奮鬥歷程。
使 命
——巢湖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紀實
一、風貌篇
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白帆點點。
「巢湖好,好呀好風光,水接雲天白茫茫,風帆飛越重重浪」,一曲《巢湖好》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
在美麗的巢湖岸邊,有一座現代化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應運而生,她就是安徽省巢湖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伊始便肩負著為巢湖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歷史使命。
巢湖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三所省級重點中專學校,一所高級技工學校和電大市級分校。
原巢湖衛校的前身系原合肥衛校,於1971年整體下遷至巢湖,辦學歷史悠久,聲譽遠播。
原巢湖農校與安徽省土地管理學校實行一校兩牌的辦學體制,安徽省土地管理學校為當時全國唯一一所土地管理學校。
原巢湖財校為安徽省財政廳所屬的三所中專學校之一,財經類辦學實力在省內處於領先地位。
風雨滄桑,薪火相傳。2002年7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這三所學校合併組建為一所綜合性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從此,年輕的巢湖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書寫著職業教育的嶄新篇章。
2007年6月、2008年2月,安徽省汽車運輸高級技工學校、巢湖電大分別整體併入巢湖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位於巢湖市區,現有院本部、西校區、東校區、中校區、電大校區、新校區六個校區。學院占地面積1135.74畝,總建築面積357841.02平方米。
學院現設有護理、會計(註冊會計師)、醫學檢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35個高職專業。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高職生6866人,其中三年制高職生 6256人。
學院於2004年被教育部、衛生部批准為「國家護理緊缺人才培訓基地」,護理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護理專業實驗實訓中心為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實訓基地;會計專業為安徽省「高職高專示範專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2008年確定為省級重點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系是國家信息產業部設立的「全國信息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汽車應用技術系是安徽省「汽車維修行業培訓基地」、「全省駕駛教練員培訓基地」、「全省機電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學院為巢湖市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文明單位」,院本部為首批「安徽省園林式單位」。學院2007年被評為市衛生先進單位。學院工會2006年、2007年度連續兩年被市總工會評為「先進工會」,院團委2007年度團市委評為「先進團組織」。2007年度學院被巢湖市授予「事業單位治安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度被巢湖市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被居巢區授予「平安校園」。
在巢湖職業技術學院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傾注了巢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在政府財力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巢湖市政府投資近4億元,建設學院新校區。2009年9月7日,來巢湖工作還不滿一個月的市委書記陳強同志,專程赴巢湖職業技術學院調研,聽取學院建設和發展情況彙報,對學院發展寄予深切期望,並表示市委市政府將傾全力辦好巢湖職業技術學院。
二、 運籌篇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院黨政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民主、務實、廉政的領導班子。院黨政領導班子現有7人組成。
在學院班子成員的選配上充分體現了安徽省教育工委、教育廳和巢湖市委、市政府對學院發展的高度重視。2006年6月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工委從安徽省中醫學院選調熟悉高校工作具有教授職稱的方誌斌同志擔任巢湖職業技術學院院長,2009年8月,巢湖市委又選調具有豐富行政工作經驗,擔任過一縣之長的時任巢湖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經貿委主任的丁家康同志擔任學院黨委副書記,主持院黨委工作。
院黨委始終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提高總攬工作全局,加強對學校工作的領導。
在發展上,堅持以思想解放,確立高職教育辦學理念為先導。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討論,「以人為本,厚德重技,質量興校 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確立,並深深紮根於班子成員和每一位教職員工的腦海中。
「立足巢湖,面向安徽,輻射全國;以醫藥衛生、財經、計算機、汽車類等專業為基礎;逐步拓展食品、旅遊、化工技術、環保、建材、機械設計製造類等專業,促進專業結構的優化和協調發展;以全日制專科層次高職教育為主,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存,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的辦學模式;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更加明晰。
院黨政班子在工作中緊緊抓牢教學這個中心,經常研究教學工作,深入教學第一線調查研究,及時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教學經費,不斷加大教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在各部門人力資源緊缺的情況下,重點保證優先引進教師和輔導員;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和評優評先等方面,向教師和教學一線傾斜;優先安排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參加培訓、進修。
三、 質量篇
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首位,堅持「內培和外引並舉,引進和穩定並重,培養和使用並行」的原則,大力改善教師隊伍結構。學院鼓勵和資助教師在職攻讀研究生學位;安排教師參加各類培訓、進修;積極聘請行業、企業及社會中實踐經驗豐富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任課、指導實習實訓;安排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鍊或掛職鍛鍊;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考證。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現有 206人的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以上者 5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 55人,具有高、中級職稱教師占師資總數69.4%以上,他們中有「雙師型」教師 78人,校外兼職教師87人。
學院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制定了《巢湖職業學院科研工作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從制度上、組織上、經費上提供保障。2007年度至2009年度,教師承擔各類科研及教改項目63項,其中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市級5項,學院內部項目52項。全院教師撰寫論文227篇;專著6本。2006年以來,學院教師主編教材19人,副主編12人,參編48人。完成校企合作的橫向項目 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 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個。
職業技術院校人才的培養,實驗實訓基地是關鍵。學院本著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重視功能、強調特色的宗旨,遵循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創新實訓基地建設,拓展實訓基地的教學、科研、試驗、示範及技術開發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實訓基地建設水平。學院不斷加大對現有56個實驗實訓室的投入和建設力度,按照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和增強實訓功能的原則,僅2008~2009學年學院採購教學儀器設備共投資683.76萬元。近幾年,學院在加大實訓基地投入力度的同時,按照產學合作的要求,合理利用校外教學資源,堅持把學生綜合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素質養成放在職場,先後選擇了一批在當地有影響、有實力、技術裝備先進、管理科學規範、可滿足實習要求的企事業單位,建立了 106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些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不僅接受學生頂崗實習,還為相關專業實踐性教學提供設備、儀器及場地的支持,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開出率。
以巢湖市第一、二人民醫院和無為縣、廬江縣等醫院為實訓實習醫院的護理、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採用了「工學交替」、「頂崗實訓」的教學模式,直接使用其設備、儀器及場地,對學生進行真實環境下的訓練,實現了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牢牢把握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辦學方向,把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多層次、多樣化、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作為根本任務。
學院通過建立與完善畢業生就業領導及工作機制、成立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建立與用人單位長期合作關係等方式,廣泛地開展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召開就業工作招聘會,積極推薦畢業生,有效地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率。2007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6.6﹪,200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6.69﹪,2009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5.02%;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超過96%。
四、 育人篇
學院有一支精幹高效的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學院現有學生管理人員39人,其中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及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層幹部共有17人,其他管理人員及幹事共10人,輔導員 人,其中專職輔導員10人。學生工作形成了黨委書記、院長、分管院領導到學生工作處人員、系支部書記、學工幹事、輔導員一條線的管理隊伍。
學院確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的全員育人觀,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學院形成了健全的學生工作管理網絡和工作機制。建立了以學生處、團委為統籌、5個系(分院)具體負責管理,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的管理機制,學院建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勤工助學服務中心、大學生社團管理中心等四個中心,啟動黨團組織進公寓、輔導員進公寓、自管組織進公寓、安全工作進公寓的「四進公寓」工程,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四育人」工作,以校園文化為核心,以主題活動為主導,以學生協會、社團組織為載體,突出人文思想和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學院有健全的學生工作管理制度。做到了學生管理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取得了良好效果。
學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進」工作,努力提高學生政治理論修養。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成為校園的主旋律。
各類社團為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藝術節、辯論賽、主題論壇、運動會和各類體育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活動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生活,為學生陶冶情操和鍛鍊能力提供了廣闊舞台。
五、 服務篇
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是地方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之一,學院成立之初便把服務巢湖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作為應盡之責。
學院現有社會服務工作機構:培訓部、技能鑑定站、校企辦,專門負責學院的技術服務、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科學研究等工作。近兩年來,學院先後開展巢湖市全科醫師、社區護士的崗前培訓和技能考核任務,巢湖市計生委基層計生人員檢驗技能培訓和鑑定工作,巢湖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巢湖市會計電算化考試以及巢湖市財政稅務系統幹部培訓,全省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培訓和駕駛員培訓等。累計培訓7000餘人次。
學院是「安徽省汽車維修質量總檢驗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汽車駕駛教練員培訓基地」、「安徽省機計算機系統電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安徽省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巢湖市汽車維修技師社會化鑑定考核點」、「巢湖市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基地」、巢湖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會計電算化考點以及巢湖市市財政稅務系統幹部培訓基地等。在開展技術培訓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鑑定。
六、未來篇
回顧巢湖職業技術學院八年的辦學歷程,走的並不一帆風順。而如今,新校區的建成,一個強有力的院領導班子的形成,將為巢湖職業技術學院的崛起插上騰飛的翅膀。
「構建以全日制高職教育為主體,兼辦函授、職工培訓,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併存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建立與學院辦學條件相適應、保持學院良性運作的辦學規模。到2010年,學院全日制在校生達7000人,其他形式在校生達2000人的辦學規模。」學院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所確定的建設目標的實現將指日可待。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展望未來,巢湖職業技術學院將在新一屆院班子的帶領下繼續遵循科學發展觀,實施跨越式發展,堅持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辦學水平在省內領先,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高職學院,為巢湖,為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