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宏兒子親筆寫下的悼詞
「爸爸沒走,爸爸的眼睛在觀察世界……爸爸我告訴你,你的器官至少能救活三條人命,三條鮮活的生命等於救了三個家庭。爸爸你平凡而偉大,我永遠做你的兒子!爸爸你聽見了嗎?」在已故扶貧幹部吳志宏的追悼會上,他的兒子親筆寫下悼詞,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10月17日,紅河州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副主任,紅河縣三村鄉黨委副書記、鄉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補干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吳志宏在南哈上寨主持召開脫貧攻堅動態管理公開評議會時突發重病,多方搶救無效,最終被確認臨床腦死亡。
吳志宏破舊的羽絨服
在親屬從三村鄉收回的遺物中,吳志宏的羽絨服破舊不堪,連袖口都已磨破,錢包里僅有61元錢。吳志宏的妻子內退後收入微薄,孩子還讀著大學,經濟上並不寬裕的他卻常常資助貧困群眾,自從駐村那天起,他就一心撲在了扶貧工作上,甚至在重病昏迷之際,嘴裡念叨著的還是當天開會的內容……
妻子說:他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我支持他
「你認得我嗎?」
「認得……」
這是49歲的吳志宏生前與妻子楊玉萍最後的對話。
得知丈夫倒下的那一刻,對於楊玉萍來說,簡直如天塌下來一般。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握著丈夫抽搐的手,楊玉萍戰戰兢兢地與意識模糊的丈夫說話,並儘可能讓自己保持鎮定。「他在回答我『認得』後,嘴裡念叨著,好像就又回到了他開會時的場景。」
直到被推進電梯,可能是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吳志宏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可能還是捨不得這個世界吧。」楊玉萍說。
在確認丈夫的手術已經開始後,楊玉萍再也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坐在手術室外泣不成聲。
楊玉萍用吳志宏的微信號發的朋友圈截圖
「他一直是一心撲在工作上,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對於丈夫吳志宏,楊玉萍不是沒有過抱怨。她吃菌中毒住院,丈夫沒有出現;兒子鼻子做手術,丈夫還是沒有出現。2017年,楊玉萍的父親病危,吳志宏因工作繁忙,僅匆匆趕到醫院探望,便返回單位。當天晚上,父親不幸離世,楊玉萍只能在悲傷中獨自流淚到天亮。
楊玉萍還記得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吳志宏是直到孩子出生三天後才趕到醫院的。「我看著他,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一直流眼淚。」楊玉萍說,當時吳志宏在綠春縣三猛鄉掛職,當地有一條河,水流湍急,村民們熱心地將吳志宏背過河,為的就是讓他安全地回家看望妻兒。
楊玉萍告訴記者,她知道很多工作離不開丈夫,也知道丈夫幫助了很多人,儘管承受了很多很多的委屈,但她打心眼裡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2018年駐村扶貧後,吳志宏不畏艱苦,奔波在一線。
吳志宏的朋友圈截圖
「他去的地方很多時候車都進不去。下午兩點還不吃午飯,晚上八點還沒吃晚飯,這是常有的事。半夜,我們都睡了,他可能還在開會。」楊玉萍告訴記者。吳志宏兒子也在父親追悼會上講述了父親工作的不易——吳志宏買了一輛車代步,穿梭在鄉村之間,10個月行程就達6萬餘公里……
用真心和真情駐村,時時刻刻把百姓掛心上的吳志宏也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在他入院治療期間,三村鄉百姓還按當地風俗特意求了一個「祈福包」送至醫院。紅布條上寫滿了村民的名字,他們將最真誠美好的祝福彙集,祈願好乾部吳志宏能夠轉危為安。
他的同學說:吳志宏是心裡永遠裝著群眾的好乾部
從得知吳志宏突發急病入院到完成器官捐獻,雲南民族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陳潔一直忙前忙後。他和吳志宏同為雲南民族學院歷史系歷史學專業1988級學生,目睹了吳志宏從大學至今的大部分學習和生活狀態。
「吳志宏上進、平和、樸實、正直……大學四年成績都是全班第一。」在陳潔眼中,吳志宏平凡而高尚。「新農村建設的時候他就已經駐過村,還被省里表彰為先進個人。去年3月,他年紀也不小了,兒子又正好高三,完全可以向組織提出來,但他沒有任何怨言。」陳潔告訴記者,從駐村扶貧開始直至倒下的那一天,吳志宏的朋友圈裡全是扶貧工作。
去年,為了請陳潔幫忙給兒子填報高考志願,吳志宏帶著兒子匆匆忙忙趕到昆明,並表示當天還得趕回扶貧點。「他走後,我們幾個大學同學商量,負責他兒子接下來上學的問題。他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陳潔說。
儘管家裡並不寬裕,吳志宏仍不斷為困難村民提供物質支持。陳潔告訴記者,就在吳志宏病倒當天,村幹部打開吳志宏錢包才發現,裡面僅61元錢。「他是心裡永遠裝著群眾的好乾部。」陳潔毫不吝惜對這位老同學的稱讚,他認為吳志宏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正踐行者,是一名真正的優秀共產黨員。
吳志宏所捐獻器官將讓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新生,讓2名患者重見光明。當天,陳潔及其他7位在昆明的大學同學悉數到場,陪伴這位老同學走過餘生最後時光,見證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覺得他就是我們身邊焦裕祿、孔繁森式的好乾部。」陳潔說。
他的同事說:他未完成的工作,我們能夠擔起來
黃樹英和吳志宏的聊天記錄截圖
同吳志宏一批,被紅河州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下派到紅河縣架車鄉牛威村委會任駐村隊長、第一書記的黃樹英,與吳志宏是10年的同事。10月17日,吳志宏病倒的消息讓她無法相信。「早上10點20多分,我倆還在QQ上交流工作情況。」
黃樹英告訴記者,吳志宏在工作上從來是扎紮實實,任勞任怨,一絲不苟,且從來沒生氣過。「有什麼安排,他都是耐心細緻地交接交辦;哪個地方做得不到位、做得不好,他一一指出並認真指導。業務上有什麼不懂的,他都毫不保留地傳、幫、帶,從來不擺領導的架子。他對我來說是亦師亦友。」
吳志宏(前左)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建設情況
吳志宏(後排左二)與掛聯幹部座談交流商討幫扶措施
吳志宏掛鉤的幫扶戶就在架車鄉弄普村。他每每入戶走訪,就坐下來與「親家」拉家常——家裡有幾個人,勞動力有幾個,是否有務工人員,小孩有幾個、讀幾年級,有沒有人生病等情況,都被吳志宏一一記在筆記本上。據黃樹英說,吳志宏得知其幫扶戶李偉斗生病,主動掏錢給李偉斗當路費,讓他去醫院及時治療;得知幫扶戶李台龍家裡3個小孩都在上學、大女兒正讀高二,他主動承諾在孩子讀大學時每月給予一定幫助……而如此樂善好施的吳志宏,自己卻穿著一件連袖口都已磨破的羽絨服。
吳志宏犧牲的消息傳到村裡後,他的「親家」們也難解悲痛。紛紛給黃樹英打來了電話,希望她能代其對吳家表達哀思,並感謝「吳親家」對他們的幫助。
「我現在能告慰他的就是,他未完成的扶貧工作,我們隊員能夠擔當起來;他對他掛包戶的牽掛,我會代他走訪。」黃樹英說。
捐獻器官重燃生命之光
11月10日上午,紅河州駐村扶貧幹部吳志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蒙自殯儀館舉行,聞訊趕來的百餘名幹部群眾到場送別。此前,吳志宏家人遵從其生前意願捐獻器官,讓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新生,讓2名患者重見光明。
一個人的生命只有和國家命運、人民幸福緊緊相連、高度融合的時候,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才會凸顯出來。一個人有幸趕上和參與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又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拼搏奮鬥,他的人生就有了非凡的價值。被州委派往紅河縣擔任三村鄉黨委副書記、鄉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補干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的吳志宏,倒在了脫貧攻堅一線,把生命定格在49歲這個風華正茂的年紀。這樣的幹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讚許和擁戴,他的死重於泰山;身後捐獻器官,更讓人敬重有加。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大愛,是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對生命的大徹大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雲南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雲南人民要想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為此,雲南各族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這條路上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前赴後繼、奮鬥不止,譜寫著平凡而又壯烈的史詩。吳志宏以及郭彩廷、李文芝、王秋婷、張文舉、王文貴、吳國良、和先念、楊華維、劉平……都是當今時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平凡而又偉大。吳志宏,他是雲南奮戰在基層一線扶貧幹部中的幾萬分之一,但在短暫的一生中,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活著的時候,他為幫扶貧困群眾一心一意無怨無悔;病逝後,他的遺體仍挽救著別人的生命。生而平凡,卻如此璀璨!
「戰友」一路走好,你的故事我們將永遠銘記……
(來源:人民日報、雲南扶貧熱線微信公號)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