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湖景觀
巍巍雪峰山綿延起伏,橫亘東西;浩浩沅江水碧波蕩漾,蜿蜒北去。奇山異水之間,有一塊神奇魅力的土地——洪江市。它宛若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湖南省西部、懷化市東南部、雪峰山脈中段、沅水幹流上游。全市轄20個鄉鎮,218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多,總面積2174平方公里。
改革的春風吹拂著洪江大地。建市22年來,全市人民緊跟時代步伐,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先後將洪江市打造成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國家級蔬菜基地大縣(市)、湖南省文明城市、湖南省衛生城市、湖南省旅遊強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區、湖南省小康示範鎮、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市區、全省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縣、全省金融扶貧小額信貸試點縣……一項項榮譽和桂冠,折射出這個城市的努力和魅力。
古城印象
建市22年來,洪江市人民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發揮「實在、實幹、實效」的洪江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一核三區、協調發展」戰略,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如今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市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抓經濟發展 促進產業建設邁上新台階
「抓經濟發展重在抓產業建設,一個地方如果缺乏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作支撐,發展經濟就是『空中樓閣』。」洪江市委書記向守清如是說。近年來,該市立足實際,按照「工業立市,農業穩市,旅遊興市」的戰略思路,大力推動工業、農業、旅遊等產業發展,強力推進產業提質提速,不斷夯實保民生、求發展的經濟基礎。
該市經濟總量快速提升。從2005年到2013年,經濟高速增長,GDP增速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12.6%,到2018年提升至115.58億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全市以市場為導向,以調節為手段,以效益為中心,注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有效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了經濟增長後勁。
雪峰脊樑
——工業逐漸發展壯大。啟動產業及產業園區「三年提升行動」,中藥材生產加工、電子信息、石化物流和裝配式建築等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風生水起。先後引進沃世達智能科技、億立拓科技、紅圳科技、晨音科技等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企業8家,並陸續與東莞望星電子、簡一塑膠、東莞厚普、深圳市精日昌電子科技等10多家企業簽訂意向合作協議,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產業「磁吸效應」日益凸現。一批具有時代特徵、具有先進水平的企業相繼建成,水力與風力發電、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及智能製造等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產值超億元企業有25家。以「懷黔千億經濟走廊」為契機,在市治黔城創辦省級工業集中區,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分為株山和雙溪兩個產業片區。1年內,15個項目落地,11個開工建設;5年內,成效顯著,入駐企業25家、開工25家、投產25家,總投資15.6億元。2017年,四維集團入列省「小巨人」企業,併入選中國建材企業500強;美森竹木、安全薯業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現代農業量效齊增。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到2018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35.49億元,年均增長4.5%;新增柑橘基地3000畝、中藥材基地6.3萬畝,建成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3萬畝、產業標準示範園13個;全年生豬出欄32.9萬頭,家禽出欄373.4萬羽,肉類總產量3.6萬噸,非洲豬瘟得到有效防控;培育省、懷化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749家、238家,培訓農民2萬人次。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2018年農業機械總動力已達到35.48萬千瓦,機械化程度提高了7.5倍。「黔陽」牌成功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黔陽冰糖橙」榮獲「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懷化市首創),並出口加拿大。2018年,獲批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全市以懷化市被列為「全國全域旅遊」為契機,大力推進景區景點建設,先後將黔陽古城創建為國家AAAA級景區,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江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安江農校創建為AAA級景區,「高廟遺址」、安江農校、芙蓉樓申報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中國黔陽古城國際半程馬拉松、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三月三」女兒節和民俗文化節、托口楊梅節等大型賽事和活動,旅遊知名度和旅遊人氣明顯提升。2018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1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5億元。
——生態建設成效喜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市以來,全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全面落實中央和省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狠抓環境污染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碧水青山藍天工程」等專項行動,實施以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為重點的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活環境改善工程,全市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提升。2018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3天,優良率為94%;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9%;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3.%,年均降低3%。
——財政收支持續向好。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1%,收入總量連續呈快速增長態勢。2018年末全市轄內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餘額100.92億元。
抓民生大業 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洪江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位置,深入開展精準脫貧,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增加公共投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抓好一批讓人民群眾看得見、得實惠的民生工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岩鷹洞
——精準脫貧深入推進。於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2018年又實現1786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9%。全年投入1.66億元,實施扶貧鞏固提升產業
項目126個,惠及貧困群眾4.8萬人;投入各類教育扶貧資金3638萬元,惠及貧困學生4.95萬人次;為所有貧困戶全額代繳城鄉醫保、「特惠保」,實行貧困戶「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醫療救助支出達2845.6萬元,惠及貧困群眾7651人次。
——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建市以來,全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平穩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8年小學、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黔陽一中與芙蓉中學整合成新黔陽一中,實現「一校兩區」管理,並成功復牌省示範性高中;隆平學校建成並開學;維修改造校舍1.85萬平方米,基本完成市六中改擴建項目一期,建成5所標準化教學點、2所合格幼兒園;新增2600個學位,消除58個「大班額」。
——衛生醫療條件改善。全市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至2018年市、鄉兩級醫院醫共體基本建成,率先在懷化市縣級醫院中引進心臟搭橋技術,居民健康建檔率達93%,市域就診率達83%,全市人均壽命達78.5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8歲,獲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優秀單位。
——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僅2018年就發放低保金、特困人員供養金、醫療救助金、臨時救助金等8482萬元,惠及困難群眾23.87萬人次。新建社區兒童之家88個,養老服務總床位增加至2821張。與上海、東莞等5地簽訂勞務合作協議,新增城鎮就業315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02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6%。
——交通設施建設加快。建市以來,全市交通建設能力不斷增強。全力推進市、鄉、村道路建設,完成了提質改造、扶貧公路建設工程。目前,全市有S222、S224等省道5條;縣道142公里、鄉道360公里、村道1066公里。懷邵衡鐵路通車,安江東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實現了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鐵夢;自然村通組公路347公里、農村公路窄路加寬229公里、安保工程100公里等項目全面完成,焦柳鐵路電氣化改造、S249中方新路河—硤洲段、稔禾溪—蘇寶頂公路、邵懷高速雪峰山互通及連接線等項目穩步推進,「市內大循環,市外大暢通」的交通格局進一步完善。
芙蓉樓
——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建市以來,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城區路網及供電、供水、排污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管理、文化、娛樂、體育、休閒等服務功能明顯提升,2018年城鎮化率達到39.4%。世紀廣場、相思湖、鐔城公園、黔陽古城、濱江公園已成為洪江城市形象的新標誌和居民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先後建成百米大道、龍標大道、濱江路、雪峰大道鐔城路、玉壺路、冰心路等多條市政道路,城區4橫6縱的路網格局全面成型,市政道路總里程達37.1公里,城區建成面積達9.7平方公里。城區主幹道亮化率達到99%,自來水覆蓋率和氣化覆蓋率分別達到95%以上和100%。一個充滿活力、魅力、生態宜居的新洪江正在崛起。
真抓實幹求發展,活力洪江譜新篇。今天,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洪江市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征程,再創佳績,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新洪江」而不懈奮進!